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向宏宇  郭华 《炼铁》2004,23(Z1):64-67
对太钢3号高炉(1200m3)3号热风炉引进的霍高文内燃式硅砖热风炉的技术特点及筑炉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天钢2号高炉开炉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钢2号高炉热风炉和高炉烘炉、布料测定及高炉开炉操作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开炉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了风口跑风、热风炉燃烧阀关不严和炉前设备等问题.通过调整风口进风面积和布料制度,高炉生产保持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3.
王世光  李长军 《冶金丛刊》2007,(4):11-12,15
介绍了安钢2200m^3高炉热风炉采用煤气、空气双预热技术,强化热风炉操作,提高理论燃烧温度和拱顶温度,高炉风温稳定在1200℃左右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对鞍凌2600 m3高炉硅砖热风炉烘炉设备及烘炉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鞍凌2600 m3高炉硅砖热风炉烘炉的特点、前期准备工作、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烘炉后的相关作业,为硅砖热风炉烘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梅钢4号高炉热风炉烘炉方法和烘炉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由于烘炉前准备工作充分,烘炉方案制定合理及精心操作,热风炉烘炉效果好。热风炉运行情况良好,为硅砖热风炉烘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仲  孟凡双 《炼铁》2005,24(2):11-14
对鞍钢7号高炉热风炉烘炉设备及烘炉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由于烘炉前准备工作充分、烘炉曲线制定合.理,热风炉运行情况良好,为硅砖热风炉烘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柳钢750m^3高炉球式热风炉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目前在单独使用高炉煤气条件下,风温水平可达1200℃,使球式热风炉在中型以上高炉使用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济钢1 750 m3高炉配置3座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根据热风炉的设计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参数,在单烧高炉煤气及普通空、煤气双预热条件下,实现了年平均在1200的稳定高风温。  相似文献   

9.
柳钢4号高炉配置了4座大型顶燃式球式热风炉。通过采取富化焦炉煤气烧炉、更换使用新型耐火球、优化球式热风炉操作工艺、杜绝高炉风口直吹管发红烧穿现象、提高高炉接受高风温的能力等有效措施,高炉入炉风温由1064℃提高到1200℃左右,最高可达1220℃。  相似文献   

10.
对莱钢1 880 m~3高炉热风炉烘炉设备及烘炉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烘炉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烘炉曲线等措施,热风炉运行情况良好,达到烘炉预定目标,为硅砖热风炉烘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光宇  蔡九菊  谢国威 《冶金能源》2012,31(3):53-55,64
对鞍钢高炉电动鼓风机和汽动鼓风机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着重比较了对汽动鼓风机运行费用、电动鼓风机外购电运行与自备电厂供电运行的费用。明确了鞍钢自备电厂安装300MW大机组并供电给两台新建的6500m3/min电动鼓风机,是节能减排、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首钢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原用的送风制度经验公式已不适应于目前的冶炼条件。结合首钢高炉冶炼现状,对送风制度方面的高炉入炉风量、实际风速、鼓风动能及炉缸煤气量、理论燃烧温度、理论实际煤气流速、透气阻力系数等计算公式进行了重新量化,提出了简化算式,由此也深化了目前冶炼条件下对高炉送风制度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洋龙  程树森  陈川 《钢铁》2015,50(6):26-34
 合理调整风口对大型高炉吹透中心、活跃炉缸十分重要。目前,实际操作常常认为增加风口长度、增加风口回旋区深度、缩小风口面积能提高风速,进而提高鼓风动能,以利于吹透中心。建立了调整风口参数的数学模型,并以某厂3 200 m3高炉为例,给出了在总风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个风口长度、减小1个风口面积以及多个风口尺寸调整时,各风口风量、风速和鼓风动能的变化。发现增加部分风口的长度时,对应风口风量、风速、鼓风动能降低。缩小少数风口的面积,会降低对应风口的风量;只有在缩小多数风口的面积时,已调整的风口风速和鼓风动能才可能提高,而未调整的风口风量、风速和鼓风动能提高幅度更大。根据该数学模型,定量化给出该高炉调整风口的相关参数,可用于调整炉缸煤气流的均匀性,维持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4.
分析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和首钢历年年均风温的变化,介绍了首钢近年提高高炉风温情况。分析了近年首钢各厂区高炉的年均风温,结合1 250℃以上月均风温的实例,说明迁钢2号高炉高风温实践是首钢高炉风温进步的主要标志。讨论了与高风温紧密关联的工艺流程、设备及材料、原燃料和高炉操作等问题。高风温是1项综合技术,与大喷煤、富氧等技术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其节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琳  伍积明 《炼铁》2006,25(2):6-9
在新建的太钢4350m^3高炉新日铁外燃式热风炉的设计中,围绕高风温长寿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蓄热室、燃烧室、混风室内墙体与拱顶的拱角相接处,采用迷宫式结构,防止独立砌体间窜风;在开孔部位采用组合砖,以提高这些关键部位的气密性和结构稳定性;蓄热室内采用带凹凸槽的小孔径七孔高效格砖,提高加热面积;采用分离型余热回收装置预热助燃空气和煤气等。  相似文献   

16.
首钢外购焦炭质量恶化后的高炉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思斌  王涛  李颖 《炼铁》2004,23(1):18-21
针对焦炭质量劣化的状况,高炉操作以活跃炉缸为主,从上下部调剂入手,采取疏导煤气、控制合理的实际风速和鼓风动能、缓解焦炭在高温区的粉化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高炉的顺行状况,并逐步恢复高炉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50mm孔径爆破在宜春钽铌矿的生产试验成果。通过选定合理的爆破方案,分析影响爆破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测措施,实现了安全准爆并达到了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首钢高炉热风炉高风温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首钢高炉热风炉现状和技术进步,说明首钢高炉热风炉向大型、高风温方向发展。通过分析首钢北京地区、首秦和迁钢等高炉热风炉投产以来的风温变化,阐明首钢全烧高炉煤气热风炉采用高温空气燃烧预热技术实现风温1250℃。利用仿真和冷态试验等手段从理论和机理上研究了首钢现有不同高炉热风炉结构的流场和温度分布特征,指出了顶燃式和内燃式热风炉存在的问题。首钢高风温试验研究采取加强系统监测、操作制度优化和改善原燃料条件等措施,实现了1250~1280℃的风温。该试验研究结果将在首钢迁钢3#高炉、京唐大型高炉上进一步实施,为国内外高炉提高风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热风炉高风温新技术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成城  徐宏辉 《钢铁》2005,40(11):9-12
高风温是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工序能耗、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在宝钢实际生产条件下,通过热风炉技术研究和生产操作改进,开发出一系列热风炉高风温技术:余热回收、转炉煤气烧炉、富氧等新技术,提供高且稳定的热风。目前宝钢3号高炉风温可以长期稳定在1250℃左右,最高可以达到1280℃,热风炉高风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蔡漳平  沙永志 《钢铁》2004,39(12):1-3,17
介绍了高炉鼓风湿分的变化范围及对高炉操作的影响程度,强调必须重视该因素的影响。用湿分调节炉况的方法具有直接、快速、有效的特点,应当得到保留和使用。南方企业应设置鼓风脱湿设施。高炉鼓风湿分测量仪有效地解决了湿分的直接测量和湿分调节的准确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