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梯度的指纹方向场计算方法,主要做了2个方面的工作:深刻分析了归一化对指纹方向场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归一化前、后结果的方法;针对已有基于梯度的方向场计算方法存在准确性与抗噪声性矛盾、计算出的方向场结果不连续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方向场的窗口模版。实验验证了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近场暗室的电磁场特性,对暗室入射场、反射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在工程中实用的近场暗室场特性的计算方法。最后提供了近场暗室场分布的计算结果,并对所给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平极化静区范围内场的波动小于垂直极化场,且材料反射性性能越好静区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舰载飞机发动机喷流速度场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发动机喷流场的计算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型发动机喷流场的计算,分析了该型发动机尾喷口射流的极点位置、转折点位置和速度分布规律等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参数.根据所建立的新型数学模型,编制了数值预报程序.将针对某型发动机的计算结果和旧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从2种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型计算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发动机喷流场的速度分布规律.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研究其喷流场对飞机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 -粘塑性模型对反平面剪切扩展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进行了分析 .文中给出了适当的位移模式 ,推导了渐近方程 ,并且给出了数值结果 .分析和计算表明对于低粘性情况应变场具有对数奇异性 .结果揭示了粘性对裂纹尖端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大亚湾海域的潮流场,探讨了有限谱QUICK格式的计算方式和不规则区域的整体求解法,计算结果给出了大亚湾海域潮流场的点水位值和水流速度值,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和谱方法计算值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证明有限谱QUICK格式和整体求解法计算不规则潮流场区域具有可行性.文中的计算方式可为计算其他不规则海域的潮流场提供参考,为进一步计算模拟大亚湾海域处石油等液态污染物泄漏后的漂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常压高速氮气淬火是利用高速氮气对工件进行快速冷却的工艺,通过淬火冷却设备流场边界条件实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淬火冷却设备的流场边界条件,建立了淬火冷却设备的三维流场模型以及网格模型,根据有限体积法,结合边界条件实验结果进行了三维湍流速度场的数值计算,并将速度场计算结果与边界条件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淬火冷却设备中氮气的流场在淬火开始瞬间是定常、不可压缩湍流场,工件的加入会影响氮气的速度场的分布,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分析了交流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可行性、交流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优点,以及电流场的频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水作为导电介质时,采用交流电流场模拟可以得到较高的稳定性和正确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力图从电流场的分析角度出发,对直流污闪放电的机理给予探讨。场的分析结果得出了临界时刻的临界闪络电压V_0、临界闪络电流I_0、临界闪络梯度E_0。同时对临界闪络前和临界闪络时刻的场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得出临界时刻整个污秽绝缘表面场梯度分布均匀,其它临界闪络的分析结果与电路理论分析结果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浅海考虑弹性海底下的地声参数反演和对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利用声压场信息的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快速场方法(FFM)计算声压场的理论预报值,其次根据贝叶斯理论基于似然函数建立实测声压场与理论声压场间的目标函数,最后依照Metropolis准则采样给出待反演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PPD)作为反演结果。结果表明:依据本方法获得的反演结果与经典遗传算法(GA)寻优结果基本吻合;反演声压场与水池实测声场的相关系数达0.89;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表明与横波声速衰减、纵波声速衰减相比,弹性海底中的横波声速、纵波声速以及密度的不确定性更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指纹方向场特征,在指纹识别早期阶段实现指纹图像的粗糙对齐,进而分割出两幅指纹图像之间的重叠区域,减少了后续特征提取和匹配阶段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并提高了指纹图像匹配准确率。定义了指纹方向差异场,将指纹方向场转换为指纹方向差异场,然后基于指纹方向差异场对齐指纹图像,有效降低了指纹方向场相关性计算过程的计算开销,同时抑制了指纹图像中非线性形变对指纹方向场可能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的分析中,夯锤底部与地基表面的动接触应力计算是关键技术问题。采用动力接触有限元法分析强夯中夯锤对地基土的冲击碰撞过程,建立动接触力与速度之间的接触关系式。对一具体算例进行了强夯动力接触分析,得到了夯沉量及动接触力在强夯作用时间内的变化规律,为精确模拟分析强夯加固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桩基水平振动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桩尖上地基阻抗计算模型,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成层地基中桩基水平振动的阻抗函数,并与足尺原型桩的野外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文中同时分析了桩、土有关参数及激振频率对桩基水平振动阻抗函数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含泥量对填砂路基动态模量的影响规律,先通过现场便携式落锤式弯沉仪(PFWD )试验与压实度试验,分析了含泥量与填砂路基动弹性弹模量的关系;再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建立了动态模量随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变化的回归模型;最后,结合现场检测与室内PFWD试验结果,提出了填砂路基含泥量的控制标准。研究表明:现场检测路段填砂路基含泥量绝大部分在3.0%~5.5%之间,现场动态模量随含泥量增大而减少,二者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回归关系;现场的动态模量与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也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当含泥量为0~10%时,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路基动态模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泥量较小(含泥量小于3%)和较大(含泥量大于8%)时,其动态模量要明显小于其他含泥量下的动态模量。当含泥量在3%~8%范围时,动态模量变化幅度较小,故建议含泥量的控制标准为3%~8%。  相似文献   

14.
动力触探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一种改进的动力触探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土的承载力。该方法无需事先钻孔,利用波动方程分析计算土性参数,以取代肜收锤时的锤击数来预测承载力,从而使试验结果更加精确,对工程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典型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路径及土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进行土体动力分析时,必须正确考虑土体的动力学特性、荷载类型 、质量分布、几何尺寸及边界等,以便对运动体系进行合理的简化,提出正确有效的动力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典型动力荷载,如地震荷载、波浪荷载及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路径,并对近年来土动力分析方法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与评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土的动力特性传统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讨论了应用微细观结构动力分析方法分析土的动力特性的必要性,从土的微细观结构入手,提出分析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体与建筑物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是离散单元法与有限单元法相结合的数值分析法.最后,探讨了求解土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环境下结构动态模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结构工程领域多媒体环境下结构动态模拟技术,提出了动态模拟的基本框架。该技术使技术人员得到结构受力结果和过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直观演示,大大减轻了技术人员的行为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一维波动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简谐SH波作用下桩周土和桩芯土的位移。在三维轴对称的情况下,运用势函数和分离变量法求解了简谐水平集中荷载和SH波引起的管桩桩周土和桩芯土的振动问题,得到了桩周土和桩芯土的径向位移和环向位移。考虑管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和管桩土的连续性边界条件对简谐水平集中荷载和SH波作用下管桩的振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管桩桩顶的动力放大因子。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可知,简谐SH波作用下管桩存在共振现象;管桩管壁过薄宜导致桩基失稳;相同外径情况下采用管桩要比实芯桩的抗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既定埋深条件下的可液化自由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问题,基于OpenSEES计算程序和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自由可液化饱和场地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耦合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可液化场地β谱曲线卓越平台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场地土层存在典型的高频滤波、低频放大效应;随着土层埋深和土层密实度增加,砂土层内的液化趋势明显减弱;饱和砂土和黏土层在地震作用下会分别发生剪缩效应和循环软化效应,进而使得土体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及地表震陷.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土体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与土体动力有限元分析原理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循环塑性模型的本构方程结合进土体的动力平衡方程中,用无条件稳定的隐式积分(Newmark)法求解动力方程,建立了基于循环塑性模型的土体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弹塑性动力有限元程序,程序用FORTRAN语言编写,采用模块结构,可求解连续介质在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轴对称情况下的动力反应问题;最后利用所编程序对水平自由场地的饱和沙层在基岩加速度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孔隙水压力发展时程、加速度响应时程与剪应力响应时程等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初步验证了模型与程序用于实际计算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