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工程咨询》2013,(5):81-82
本刊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公布了《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建立我国低碳产品的认证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在这一制度体系内,将实行统一的低碳产品目录,统一的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相似文献   

2.
张延胜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在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前,并没有请咨询公司做咨询,之所以顺利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拿到ISO9001认证证书,是因为他对这项标准的学习和应用比较好,而且这项标准在他的企业贯彻了大约5年,“通过认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张延胜有点儿得意。  相似文献   

3.
明确认证认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对认证认可的概念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按照我的理解,认证认可本质上是相对于所有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和证明活动的总和,认证认可是现代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设施;认证认可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中国认证认可》2007,(2):19-19
继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企业和食品认证获证企业开展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之后,2006年,国家认监委开展了第三次针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证企业的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同时对相关认证机构的认证档案进行了抽查。检查结果表明,被查企业的总体环境管理效果较明显,可以满足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认证认可》2006,(11):58-62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Ex产品认证分为CQMEx和IECEx认证两类。CQMEx认证参照IECEx认证模式建立,但在认证依据、标准和管理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对自愿性产品认证(包括工业产品、食品和农产品等)和管理体系认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HACCP、GAP、GMP等)收费的监督管理,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于2005年12月15日联合举行《自愿性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收费规定》征求意见座谈会,就《产品质量认证收费管理办法》、《产品质量认证收费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收费标准》中有关自愿性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收费标准的问题广泛听取业内意见。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程方、刘卓慧、谢军,国家发改委价格主管部门的领导,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43家认证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在认证审核过程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如何审核才能帮助企业避免“两张皮”现象,提高体系运行的实效性?企业多年来形成的个性做法到底该怎样与认证标准结合,又该如何评价其准确性、有效性?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建议到底符合不符合认证标准精神,能不能给企业加以正确的引导?对那种既属于许可证管理又进行认证的企业,该如何将这些要求进行结合融合才有效、便利?随着思考的积累和对管理理解的加深,笔者愈来愈感觉到标准要求与实际做法的有效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是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笔者仅将个人审核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结合情形作一罗列并分析思考,请业内专家讨论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认证认可》2004,(12):42-43
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按照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对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所建立和实施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发给相应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合格评定活动。目前,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对应的管理领域,已经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多种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认证认可》2005,(8):16-16
解决了入世难题 进口商品和国内销售产品认证制度的不一致,以及重复评价的问题,曾一度成为我国入世谈判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国务院领导明确指示,按照“四个统一”的原则统一进口商品与国产品的认证制度,建立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同时,为确保“四个统一”认证制度的有效实施,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入世后政府对认证认可活动监管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成立国家质检总局的同时,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这些举措表明了我国政府入世的决心,立即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和高度认同,认证制度的问题不再成为中国入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与思考     
作为现代工业社会履行合同要求和/或贯彻标准的手段,质量认证已广泛存在于商品形成和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质量认证是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的手段,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计量认证是由国家授权的实验室资源认定机构依法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服务功能、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按照约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以正式承认其能力的活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计量认证是机动车检测机构市场准入的“门槛”。随着机动车检测机构的发展,各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管理规定,规范了相关检测项目、标准和方法,使机动车检测机构对检测项目能力设定、检测标准判定、检测方法使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到有法可依。开展计量认证,可以使机动车检测机构充分满足上述要求,并对其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认证认可》2006,(8):44-49
当前,一些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如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标杆管理、约束管理等在国际上得到较广泛应用,我国也在应用这些先进理论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那么,这些质量管理理论与认证认可是何种关系?为澄清一些错误认识,国家认监委科技与标准管理部经过充分准备,邀请国内在相关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以及认证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就“质量管理理论与认证认可”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无论哪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都不是进行符合性评定的标准,都不能作为认证的依据,都不能代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可以作为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比如,ISO9001标准提出了组织“应该”达到的期望要求,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则给出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的渠道和方法。由此可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推行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创造了条件,获证企业可以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去实现认证的目的,从而提升认证的有效性,实现认证的增值。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重要技术途径。因此,鼓励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根据实际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和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管理理论,对于提高认证有效性,促进企业从“合格”向“优秀”迈进很有价值。在此,我们选编了四篇研讨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儿月1日,认证认可行业将迎来《认证认可条例》施行10周年,10年前,认证认可行业政出多门、交叉管理、多重标准、监督不力,姒证认可条例》的出台对其后来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认证认可》2004,(12):16-16
上世纪8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认识到了质量、管理及质量认证的重大意义,自愿寻求认证的企业日益增多。面对迅猛发展的认证事业,1995年3月18日,杜明生同志致信本刊.鲜明地提出“要速度,更要质量”,表达了一位基层认证工作者的心声。我们认为,切实维护认证的质量和声誉,使认证事业长盛不衰,应该成为认证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组织制定的《中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公约》等3个行业自律规范,即将发布施行。作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的负责人,我感到为之振奋,并且予以高度评价。勿庸置疑,这是我国认证认可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如能认真执行3个规范,将使我国认证市场秩序根本好转,将对提升我国认证认可的声誉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前,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温州市区5家认证咨询机构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发现,温州远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温州赛肯锡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温州西格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温州迪嘉晟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在未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没有取得《认证咨询机构批准书》的情况下,对外进行欺骗性宣传,非法从事认证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审核实践中,我们发现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在运行体系过程中常常感到体系与组织的实际流程有很大脱节,甚至片面理解标准的要求,而将环境管理体系与组织实际流程人为地分隔开来。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也感到获证企业在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应付现象。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服务认证研讨会,听取专家对推行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服务认证制度的建议,探讨认证的性质、对象、使用标准、程序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来自宾馆、空调清洗企业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国贸大厦等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专家参加了会议。与会者达成一致意见,尽快完成认证实  相似文献   

19.
UL公司(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是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产品安全认证机构,也是世界上从事产品安全试验和鉴定的著名认证机构。UL认证是美国UL公司提供的针对电器产品的安全认证服务,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独特、科学、严谨的产品安全认证体系。本文从一个侧面——工厂检查的角度介绍UL认证。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岁末,国家认监委正式宣布,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等5家认证机构不具有法定认证资格,属于非法认证机构。这5家“认证机构”被定性为非法机构,摘掉这些非法机构和相关受益者的虚假光环,是政府管理部门维护认证认可行业诚信形象的一记重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