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现有一些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采用流密码加密和密钥动态更新的方法设计了一种能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协议能够有效防止拒绝服务攻击、隐私攻击、窃听攻击、重传攻击,同时解决了RFID的隐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解决RFID在用户安全、隐私等问题方面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RFID安全协议.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难解的基础上,与其它公钥密码体制相比,该协议的安全性能更高、密码长度更短且计算量更低.该协议运用基于椭圆曲线的DH密钥交换协议ECDH(elliptic curve Diffie-Hellman)与基于嵌入明文的加密方案,实现了保护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以及与其它采用对称密钥体系的RFID协议的比较表明,该协议能够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RFID系统应用的不断扩大,RFID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协议以其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安全性能尚不完善。文章在分析已有的HashLock安全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IHSAP、IHSAP2和IHSAP3。通过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评价可知,IHSAP3性能最好,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了RFID系统中的信息泄露、位置跟踪、假冒攻击、重放攻击等安全与隐私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普及,安全问题,特别是用户隐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现有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将双向认证与密钥加密算法有机地结合,较好地解决了RFID的安全隐患问题.该协议具有抗重放、抗分析、防伪造、防跟踪等特性.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曹峥  杨林  谢辉 《计算机科学》2014,41(4):116-119
针对射频识别(RFID)搜索协议的特殊性,对RFID搜索协议的安全需求进行了扩展,并根据扩展后的安全需求,对原先的SSP协议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性增强和改进,提出了一种可防碰撞的RFID安全搜索协议,称之为SSP+协议。对SSP+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改进后的RFID搜索协议不仅能满足隐私保护、匿名、并发安全、防追踪等一般性的安全需求,还能消除因碰撞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满足了防碰撞这一搜索协议独特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6.
无线信号的广播传输、资源受限等特点使RFID 技术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为此,将公钥加密算法与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有机地结合,提出一种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解决了RFID系统中的信息泄露、重传攻击、位置追踪、假冒攻击、去同步化等安全与隐私问题。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于RFID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RFID技术因其操作便捷等优点在当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安全模型的缺陷,使得RFID技术在高安全需求的领域仍未得到应用。提出了一个改进的适用于RFID的多证明者交互证明模型,其相对于单证明者交互模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分布式RFID环境的基于椭圆曲线门限秘密共享方案的RFII)安全协议。经理论分析证明,该协议可以较好地解决克隆攻击、重传攻击、标签跟踪等几种常见的RFID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射频识别(RFID)系统利用无线射频技术以非接触的形式,在开放的环境下通过电磁波进行对象识别。但由于RFID系统的特殊性和实际要求的一些局限性,给射频识别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如何设计出适合于RFID系统的高效、安全的认证协议是RFID系统能够进一步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典型的RFID安全协议,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RFID动态协议。通过相关协议的比较表明,该协议是一种安全、高效、隐私性好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RFID系统的安全性与隐私性,大量的RFID认证协议相继被提出,然而现有大部分低成本的RFID认证协议都不具有隐私安全性.事实证明仅仅基于某种假想给出安全性论断的RFID协议是不安全的.协议的设计必须进行形式化的分析和证明.提出一种新的RFID协议,能够有效地减低后台数据库的复杂度,且在遭到去同步化攻击时能够自动恢复.协议的分析使用了基于Game的方法,将协议的隐私性紧致地归约到随机预言机的假设上,证明了其具有不可区分的隐私性.上述工作保证了协议的高效性和可用性,并将成为未来分析和解决RFID系统隐私性问题的通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RFID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构建了图书馆RFID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了一个确保图书馆RFID系统安全性的认证协议PA-Lock协议,以解决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保密和双向鉴别问题。最后,对PA-LOCK协议进行了安全性能分析并与其他协议做了比较,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联网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RFID技术虽然可以带来高效、低成本服务,但在识别程中也伴随着一些安全威胁和隐私泄露等问题。通过对RFID攻击模型和安全技术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的ID协议变化认证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RFID系统中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认证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容易被攻击的安全缺陷。  相似文献   

12.
李斌  凌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4):278-280,288
随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研究进展,RFID系统的应用日趋广泛,从而使得RFID系统本身固有限制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变得突出和严重,其中就包括RFID的安全、隐私问题.所以基于RFID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考虑,RFID系统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需求.在NTRU(Number Theory Research Unit)公钥加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且结合NTRU公钥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和通用可组合模型,对新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形式化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RFID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其存在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在现有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典型的Hash函数认证协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双向认证协议,较好地解决了RFID的安全隐患和高效低成本问题.该协议具有抗重放、抗分析、防伪造、防跟踪等特性,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4.
《软件》2017,(3):1-5
电力物联网中部分电力设备可采用RFID方式接入,RFID需要设计一个满足高效、安全、低成本要求的RFID安全协议。论文在对现有RFID安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静态ID机制可证明安全的RFID协议,以解决现有静态安全协议的不足,同时对所提协议与现有协议在安全性方面做了对比,并对所提协议进行了GNY形式化分析和证明。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双向Hash认证的RFID安全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识别(RFID)系统是使用无线射频技术在开放系统环境中进行对象识别,但由于RFID系统及其设备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了几种现有的典型RFID安全协议的特点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双向Hash认证的RFID安全协议,最后建立该协议的理想化模型,利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在理论上证明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供应链环境下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流动所涉及的节点隐私和供应链可见性管理问题,定义了供应链环境下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的安全需求,提出了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并基于所提出的RFID认证协议,设计了一个能实现该模型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安全性证明和效率分析表明该协议通过利用授权机制和哈希函数的单向性,很好地解决了可见性和不可追踪性问题,采用索引机制和标签端轻量级的计算方式提高了执行效率。与同类方案相比,该协议降低了标签端的计算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工程》2017,(1):196-200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中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无线通信安全问题,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算法,提出一种RFID双向认证协议。描述新协议过程,给出安全性分析,该方案不仅提供了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的双向认证,而且满足防范重放攻击、窃听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要求,并利用BAN逻辑证明新协议的安全性。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困难问题,与现有公钥密码体制相比,安全强度高、密钥长度短、存储量小,且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物联网发展中,RFID技术以其轻量化的优势在物联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RFID安全认证协议也因物理条件限制受到安全威胁。首先,通过对现行主流RFID安全认证协议进行梳理,按加密算法的量级将其划分为超轻量级、轻量级、中量级和重量级安全认证协议;然后,对其中典型的安全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对近年来提出的改进协议安全性能及性能指标按量级进行讨论比较;最后,探讨了RFID安全认证协议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保RFID系统中用户安全风险、隐私及数据安全,分析了相关RFID协议的安全性问题,利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结合一次性口令OTP,提出了一种基于ECC口令认证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实现了密钥同步更新,读写器与标签、标签与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有效地抵抗了重放、伪装、流量分析及跟踪等攻击。协议能很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具有密钥长度短、计算量小及安全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在很多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不符合EPC Class 1 Gen 2(EPC Gen2)标准的要求,同时对RFID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很难在低端标签中实现。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已有协议的安全性,总结出不安全协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EPC Gen2 标准的RFID认证协议,并采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证明。通过安全性分析,新协议满足了信息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身份真实性的RFID系统认证协议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