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磷化膜质量检测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给优化钢丝磷化处理工艺、改进磷化膜质量带来较大的困难。根据试验结果,介绍用显微硬度、显微形貌和声发射技术检测钢丝磷化膜质量3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钢丝磷化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钢丝浸渍磷化、在线磷化与电解磷化的反应机制、工艺流程和工艺控制要点,分析影响磷化膜涂层厚度和质量的因素,控制连拉直进式拉丝机的拉拔速度为6~8 m/s,磷化膜的厚度为8~12μm。给出选择磷化处理方式的建议:(1)盘条选择浸渍磷化;(2)水箱拉拔的1.5~2.5 mm半成品钢丝选择在线磷化;(3)直进式干拉的2.5~4.0 mm半成品钢丝选择电解磷化。  相似文献   

3.
磷化是防止钢丝绳微动损伤措施之一。磷化钢丝绳专利技术是将制绳钢丝进行磷化处理并将磷化膜面质量控制在3~60 g/m2,使用磷化后的钢丝捻股合绳。磷化膜与润滑脂共同作用,可以大幅提高钢丝间的润滑效果和钢丝的耐磨损防氧化能力。对比拉拔用磷化钢丝和制绳用磷化钢丝的技术要求,指出制绳用磷化钢丝属于重膜磷化,磷化膜面质量控制在15~30 g/m2,磷化温度一般在90~95℃。由于钢丝力学性能在磷化前后无明显变化,磷化钢丝绳几乎适用于所有种类的钢丝绳产品,尤其是对耐疲劳性能有较苛刻要求的产品。介绍制绳用磷化钢丝的生产及磷化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低碳冷镦钢丝磷化过程的7个阶段,并对磷化机制进行详细分析,给出磷化过程的反应公式,指出增加磷化液中Zn2+的含量可以提高磷化膜面质量。试验中逐步提高磷化液的总酸度,并适当延长磷化时间。试验结果显示:总酸度提高到100点左右,磷化时间在10 min以上时,磷化膜面质量可增加到10 g/m2以上,但要加大磷化液循环,防止出现晶粒粗大现象。金相分析显示:磷化膜面质量达到9 g/m2以上时,出现粗结晶磷化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 冷拉钢丝的磷化涂层具有润滑性能好、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有利于石灰、皂类的依附,能进一步改善其润滑性能。对于以光面状态交货的弹簧钢丝和制绳钢丝来讲,这是一种理想的工艺润滑材料,故近几年来被广泛用于钢丝拉拔生产。然而,用一般的酸洗方法却很难去除磷化膜,这对镀层钢丝品种(镀锌、镀铜钢丝  相似文献   

6.
PC钢丝、钢绞线等产品用无扭控冷热轧盘条经酸洗磷化后拉拔 ,在其拉拔过程中有的盘条时而发生脱膜或叫模现象。叫模噪音不但污染环境 ,而且它和脱膜不同程度地影响矫直回火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笔者多年深入现场 ,跟班作业生产 ,收集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试样 ,跟踪调查 ,研究发现 :脱膜和叫模现象的产生与盘条质量、酸洗磷化工艺烘干时效方式以及拉拔工艺、设备、操作技术、拉丝模和拉丝粉质量等因素有关。1 盘条拉拔钢丝过程中的脱膜现象检验符合规定要求的盘条 ,经酸洗、磷化、烘干或自然时效后进行拉拔预定规格的成品钢丝 ,PC钢丝通条…  相似文献   

7.
尹立明 《金属制品》2002,28(6):25-27
钢丝磷化过程中 ,磷化液中的Fe2 +离子含量会对磷化反应产生不利影响 :Fe2 +离子含量过高 (其质量浓度≥ 3g L)时会引起磷化液的失效 ,导致无磷化膜生成。磷化液中Fe2 +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因素 :酸洗后的钢丝表面被高压水冲洗不净所致。  相似文献   

8.
董晨 《金属制品》2013,39(3):29-32
介绍连续式快速磷化工艺在钢丝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锌系磷化膜结晶特点、总酸度和磷化膜面质量关系、磷化速度等的分析研究,结合连续型热处理—磷化生产线的特点,总结出连续式快速锌系磷化工艺:总酸度80~115点,游离酸度12~20点,酸比5~8,温度80~90℃,磷化时间控制在50 s内。实际处理后钢丝磷化膜的外观呈灰色,结晶细小致密,其平均面质量为5.4 g/m2,可满足钢丝绳热处理拉丝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黄达强 《金属制品》2013,39(4):25-27
介绍电解磷化反应机制、工艺流程及过程控制要点。通过3个实验方案对比,给出电解磷化优化工艺:总酸度75~85点,温度25~30℃,时间5~9 s,电流20~30 A。选用2.5 mm 70钢钢丝进行实验,磷化膜面质量为7.2 g/m2,与传统磷化处理的钢丝相比,电解磷化膜致密且覆盖完全,钢丝拉拔至1.2 mm后,抗拉强度较小,360°扭转和180°弯曲次数增加,模耗降低。电解磷化与传统磷化相比,每月6 000 t钢丝产量可减少蒸汽消耗400 t,节约磷化液10 t,减少15 t磷化渣后续处理,降低劳动强度,年节约成本约90万元。  相似文献   

10.
刘群然 《金属制品》2019,45(4):56-59
ML30CrMnSiA螺栓金相组织出现白亮层。对螺栓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对带有白亮层的螺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螺栓正常组织处能谱成分接近材料基体化学成分。螺栓金相组织白亮层不是脱碳层,没有脱碳的过渡层。冷镦钢丝的磷化膜堆积到牙顶,一部分深入牙顶。如果钢丝表面磷化膜过厚,磷化膜烧结物在螺栓调质后金相组织为白亮层,牙顶处白亮层厚而明显,其他部位较薄。冷镦钢丝生产中磷化膜面质量控制在4~6 g/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奥氏体不锈钢丝的磁性与钢中镍的质量分数、热处理的固溶温度和时间、固溶后的拉拔变形量有关,传统的不锈钢丝无磁技术正是基于这3点。针对亚稳定奥氏体不锈钢丝拉拔时有形变马氏体出现,造成钢丝的磁化现象,研制出在线去磁新工艺,并用不同固溶处理工艺的不锈钢丝进行试验,得出钢丝温度为60~80℃时的最佳消磁电流。给出生产示意图,指出生产注意事项。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消除304,301,202,201钢丝拉拔变形时的磁性,但不适合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丝。  相似文献   

12.
多丝大直径钢绞线用82B盘条磷化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丝大直径钢绞线用82B盘条在拉拔过程中,随着盘条直径的增加,拉丝粉、拉丝模消耗增加,钢绞线捻制过程中断丝严重等问题,对大直径盘条磷化工艺进行探讨,确定新的磷化处理参数:磷化温度65~75℃;总酸度45~55点;促进剂2~4点;磷化液pH在1.58~1.68;Ni2+质量浓度1~1.5g/L;磷化时间4~6 min。采用新的磷化参数后,钢丝磷化膜面质量增加、致密性增强,拉丝模、拉丝粉消耗以及断丝次数降低,拉拔后钢丝表面质量及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多丝大直径钢绞线用丝要求;拉拔速度的提高,使钢丝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镀锌钢丝在铬酸盐钝化液中的成膜机理,研究了硫酸根离子、铬酸浓度、pH值、金属离子以及温度等在钝化成膜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镀锌钢丝在钝化前经弱酸初光可增加钝化膜的光变性和牢固性。钝化后立即在适当温度下烘干即或以提高钝化膜的牢固性又可以提高耐腐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较合理的工艺多数。  相似文献   

14.
选定喷丸钢丝所用的磷化液,阐述磷化液中各性能指标对钢丝磷化膜的影响,确定了喷丸钢丝磷化工艺  相似文献   

15.
提高钢丝镀铜层耐蚀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仝奎  齐英兰 《金属制品》2001,27(1):15-17
阐述钢丝镀前处理、镀铜工艺参数、镀后处理等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着重介绍镀铜工艺参数包括镀铜方式、镀液成分、镀液温度、镀液中杂质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指出要提高铜层的耐蚀性 ,镀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浓度应分别达到 80~ 10 0 g/L和 10 0~ 12 0g/L ,并适当使用添加剂。提出了提高钢丝镀铜层耐蚀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胡波 《金属制品》2012,38(5):29-32
针对架空绞线用热镀锌钢丝在生产过程中断裂的问题,对断裂原因进行分析。65钢盘条含碳量较高,轧制后易产生成分偏析,在晶界生成网状渗碳体,在拉力作用下,盘条易在渗碳体晶界处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而形成微裂纹;表面处理采用机械除锈,氧化铁皮去除不彻底;拉拔过程中,部分压缩率过大,钢丝拉拔后不能有效降温。提出改进措施:不同直径的镀锌钢丝采用不同规格和材质的原料;采用酸洗磷化取代机械除锈,盐酸质量分数为15%~20%,酸洗时间约10 min,亚铁离子质量浓度≤200 g/L,磷化采用中温磷化,酸比为10~15,时间为10~15min,磷化膜厚度≥9μm;采用水箱拉丝机取代直进式拉丝机,改进配模工艺;控制脱脂温度,使成品钢丝的抗拉强度不超过标准值150 MPa。  相似文献   

17.
直径0.08mm超细碳素钢丝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KSC72A优质盘条为原料,热处理采用燃气明火加热炉,采用电镀锌和水箱拉丝工艺研制出直径0.08mm碳素钢丝。通过计算确定成品前热处理钢丝直径为0.60 mm,热处理钢丝加热温度920~1 000℃,铅淬火温度550~600℃,处理后钢丝抗拉强度为1 230~1 300 MPa,电镀锌后钢丝抗拉强度1 130~1 260 MPa,锌层面质量44.3~54.6 g/m2。所生产的直径0.08 mm钢丝定尺长度15 km,抗拉强度3 000~3 300 MPa,锌层面质量4.2~8.6g/m2,达到研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