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五”期间,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规划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执行,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六大体系的建设,即电力信息化组织协调体系,电力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监管业务支撑体系,电力信息化技术体系,电力信息化安全体系和电力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跨区域电力资源配置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六大电网的中长期电力平衡趋势和输出输入电能的关系,指出决定区域电网之间联网方式和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预测未来跨区电力交换规模,展望全国跨区互联电网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电力零售市场研究:(二)电力零售市场的组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电力零售市场上存在着分工各不相同的成员。分析了电力生产商、电力经销商、电力经纪人、用户和配电公司在电力零售市场上的职能。以北京地区为例,研究了电力供应商和电力经纪人从事电力零售服务的盈利水平,讨论了电力零售市场与电力批发市场的异同。开放配电网和电力零售竞争给配电商和售电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整个配电系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英国电力市场的问题和改革,以期望为中国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借鉴信息。介绍了英国原有的电力市场“电力池”(或“电力联营”,文章采用前者)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新的电力市场“新电力交易协定(NETA)”中所作的改革,并参考其它国家的经验对这项改革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它对中国电力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西北电建》2004,(3):4-4
郑洲11月7日电(古文洪、贺焕峰)据国家电网公司预测,在电力供需总体紧张的情况下,今年内和明年中国电力需求依然高增长,预计2005年全国用电量将增长10.5%左右,需求量达到23910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在洛阳召开的2004年秋季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共和会议上说,今年全年全国用电量将增长14.5%左右,需求量达21625亿千瓦时,同比净增2730亿千瓦时。据介绍,今年前9个月,全国用电量共完成15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2%。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四个特点:需求持续攀升,负荷屡创新高,各地主网负荷增速普遍低于电力需求增速;接限负荷增加,缺电范围扩大,部分电网持续拉限电;受产业结构影响,电力弹性系数再度大于1;电煤供应和水电站来水情况成为影响电力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我国的能源替代和电力促销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既要努力提高电力对其他能源的竞争力,努力扩大电力市场,提高我国的电气化水平,又要实事求是,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和买方市场的形成,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最大限度增供扩销正逐渐成为电力企业的的工作中心。智能化的企业营销管理系统,能够采用基于数据仓库的知识发现技术,通过对企业营销、收益、电信网络应用、客户消费行为和倾向.促销行为等各营销层面的分析和挖掘,发现企业营销运做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发现企业资源利用的规律,从而客观地指导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实现企业营销管理的智能化。在这一过程中,电力营销辅助决策系统的重要性已显得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8.
适应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电力供应工业(ESI)的市场化重组使中国认识到电力行业迫切需要改革和竞争。然而,随着三峡等电站的逐步建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且需要统一的国家输电网;同时美国加州电力灾难揭示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可靠性仍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很有必要构建区域电力市场(RTO)基础之上的全国性电力市场。据此,针对中国特点,提出一种全国性电力市场模型,既不同于流行的趋势,又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经验简单变化而来的模式,将有助于我国开发电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分析现行预付费购电制的基础上,依据电力商品的基本特性和电力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营销侧电力期货交易方式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几年来,电力市场发生了供求关系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对电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确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实现工作重心从计划用电为主到市场营销为主的战略转变,是我们供电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为此,我们绍兴电力局在抓好创建一流供电企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抓好电力营销策略的战略转变,始终把深化优质服务,挖掘市场潜力,促进电力营销作为企业的一个工作重心,并贯穿于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