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赵升  马育萍 《华中建筑》2009,27(9):151-153,155
城市景观形态的整体设计对于塑造新城形象、体现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外部实体空间环境,促进城市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文以昆明呈贡新城为例,探讨新城景观形态设计中的各个要素以及针对各要素的设计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岚  杜顺宝 《规划师》2011,27(12):78-83
土地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物质载体;而土地制度是规范人与土地的关系的重要法则,从宏观上强有力地影响着城市景观形态的形成与变迁.土地制度史上的每一次变迁都必然影响到附丽于土地上的城市景观形态.城市景观形态研究和景观规划设计不应只关注各类物质要素的空间布局及其形态美观,还要研究土地制度等影响景观...  相似文献   

3.
浅谈上海庙镇总体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刘立宇  刘海波 《山西建筑》2010,36(20):39-40
以上海庙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结合实际,深刻挖掘其自然、人文、历史等特色资源,以文化和生态为主线对城市空间形态格局和城市景观进行了总体设计,塑造了"草原新城.长城明珠"的城市形象,为下一层次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王静  邢晓桢 《山西建筑》2011,37(2):29-30
从城市人文背景出发,提出蜀冈新城应与城市总体功能相协调,在形态方面注重唐风建筑与历史建筑及开敞空间相和谐的设计理念,并建议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城建设中将人文背景融入城市设计,以期塑造新城新旧和谐的城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系统梳理当前建筑与景观形态整合中的三种方法:意境同构、原型同构、场域同构,并进一步剖析其语汇特征加以例证。意境同构传达了当代建筑形态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原型同构则以对立统一为原型达成纪念性、象征性和神圣性,以极端差异化的形态对比获得富有张力的平衡。场域同构以地形学概念为前提将景观与建筑的形态进行一体化操作,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中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要素设计的双重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和产业更新的推动下,我国科技新城快速发展,科技新城这类以公共空间为主的城市功能综合区具有较强的景观资源特征和公共服务特征,它们往往成为聚集人气、带动新城发展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对烟台辛安河口东区的城市设计,总结科技新城公共空间的发展特征和设计需求,提炼其设计理念与策略,塑造功能使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旨在为类似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形态·行为——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入手,研究城市环境、景观形态和大众行为三要素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9.
江河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景观要素.阐述了滨江城市中心区的自然条件和景观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南京浦口中心区的实践剖析,尝试在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内运用空间设计、环境艺术、景观视觉及景观建筑学的理论,借鉴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经验,探索了滨江城市规划设计中"山-城-江"一体的通江景观、新老城视廊的跨江景观、新城轮廓天际线的临江景观塑造,以此审视城市跨江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景观框架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西安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丧失城市特色、古城风貌辨识度降低等问题,通过对景观文化形态的研究,以"文化"为因、"形态"为果,梳理城市景观空间演进规律,总结景观文化形态引导下的西安城市景观空间特征,以书院门步行街为案例研究其景观演进过程及当前景观空间的使用方式并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天新  周雪 《中国园林》2012,28(8):107-111
通过世界遗产中8个矿业城市的案例分析,发现矿业遗产城市的概念及其在景观形态演化中,表现出"更替与回归"的规律,即随着矿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不断发生更高阶段的城市生活性景观对前期生产性景观的更替。这个过程会因矿业资源的枯竭而冻结,最终产生向矿业生产原初景观的回归。过程中的4大影响动力包括矿业生产、社会分异、城市发展和时代潮流,其中矿业生产是形成矿业遗产城市景观的基础,其他要素则为城市增添了多样性的空间和活力。各个要素之间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更替与回归过程的发生,主要表现在选址环境、公共空间、分区布局和形式风格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景观形态是场地设计的基石,它确定了景观空间并给它以有组织的结构。景观空间是场地设计的主体,有序排布的空间给人特定的场所体验。作为由形态要素与空间组合构成的符号系统,场地设计语言遵循自身的语法规律。在对罗曼·布什所著《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设计语言》一书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以景观语言体系建构的逻辑思路剖析罗曼·布什教授所倡导的景观形态与景观空间融合关联的场地设计语言思想,梳理场地基本形态图式语言及其特征和空间意义,探讨场地景观形态图式语言的衍变和组合方式及其相应的空间生成,最后尝试提出基于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一般流程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魏一菁 《中外建筑》2004,(6):109-111
室内商业街是城市特殊的"街道".文章提出室内商业街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并与城市整体景观形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这一论点,通过多个实例的分析,从多角度来解读这种连续性的设计方法,并探讨现代室内商业空间设计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魏一菁  过伟敏 《华中建筑》2005,23(Z1):17-18
室内商业街是城市特殊的"街道".该文提出室内商业街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并与城市整体景观形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这一论点,通过多个实例的分析,从多角度来解读这种连续性的设计方法,并探讨现代室内商业空间设计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夏文莹  杜雁  王玏 《风景园林》2021,28(6):100-106
研究城市历史形态与自然环境在演进中的作用关系是认知城市、保护历史风貌和地域性建设的重要基础。以武汉汉正街区为例,基于文献与场地研究,选取边界、街巷、商业中心、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历史形态的四要素,按时间发展视角分析其与水环境的演变过程和耦合关系。研究发现:汉正街区历史形态和水环境经历了高度耦合—较高耦合—较高耦合—中度耦合—较低耦合的过程,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对城市历史形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市景观特征的保护要重视发现形态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内在秩序。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无序 建设、盲目效仿反映出城市特色的衰微,塑造 适应地域自然环境、满足城市功能、传承历史 文脉的城市形态地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 文概括了城市形态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以阆 中、乐山、宜宾、都江堰等城市为例,探讨对 城市形态地域特征的感知,构建基于城市形 态地域特征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以泸州市 合江县江北新城为例,挖掘城市自然地域特 征,宏观上对空间结构、山水格局,中观上对 道路交通、景观体系、开敞空间、城市立面轮 廓等要素进行设计控制,塑造山水田林城共 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以期为同类型的 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各地新城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加,针对其CBD区域的景观环境控制也愈受重视。作为展示新城门户形象的重要场所和传承老城文化的重要纽带,CBD区域中央公园的景观环境控制需要在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手法,将各控制要素表达在不同尺度下的公共活动空间当中,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环境的审美需求与功能需求。本文以佛山东平新城CBD中央公园为例,探寻此领域景观控制要素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景观优先”强调最大化地考虑景观的价值,是一种以生态可持续和景观功能为出发点、在平衡其他因素后以景观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设计意味着设计要结合自然山水,维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强调注重景观体验.文章从四川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方案中解读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强调自然景观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借山用水”保持总体形态完整设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重点讨论了上海新城建设中的景观风貌问题,具体通过对上海新城建筑景观的分析,指出上海新城风貌塑造面临的不是"风格化"的问题,而是"迪斯尼化"的问题,进而将建筑景观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入手进行研究,试图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新城景观的"迪斯尼化"现象作出解释,指出这类景观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中国设计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失语的危险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明融 《四川建筑》2004,24(5):24-25
全球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城镇的景观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需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对传统城镇的景观形态地区性加以研究。都江堰地区的建筑形态不仅与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条件和地方性建筑材料)相关,也和地方文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