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性能无皂硅丙乳液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无乳化剂下合成了硅丙乳液。利用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钠)制备低聚物P(BA/MANa)代替乳化剂,由于低聚物P(BA/MANa)与合成的硅丙乳液P(BA/MMA)结构中都有PBA链段,有利于两者互容,因此,在硅丙乳液合成中虽不使用乳化剂,但乳化效果更好。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单体配比、pH值变化对低聚物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低聚物用量、软硬单体配比、有机硅单体种类与用量、有机硅单体(KH-570)加入方式等对合成硅丙乳液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成无皂种子乳液与无皂硅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合成的无皂硅丙乳液的耐候性、耐水性等性能更加优良,硅丙乳液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通过合成一系列固含量42%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BA/MMA/AMA共聚物乳液,研究不同软/硬单体用量比对乳液黏度和乳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乳液乳胶粒径在60nm~270nm范围内,呈宽分散分布状态。当BA/MMA /40时,乳液黏度较低,而当BA/MMA 0/40时,乳液黏度急剧增加,随着乳液中软硬单体比例的不同,乳液粒径分布状态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酯、乙烯基硅烷为主要原料,以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采用连续滴加法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的质量比为1.2~1.0、有机硅单体用量占单体质量分数的3%~10%、复合乳化剂(OP-10:SDS=3:1)占单体质量分数的4%。5%时,可制得性能良好的硅丙乳液。  相似文献   

4.
以烯丙氧基壬基酚乙基聚氧乙烯硫酸钠(DNS-86)为反应性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性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半连续聚合方式,合成了固含量65%的无皂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聚合温度等反应条件对高固含量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酯、乙烯基硅氧烷为主要原料,以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采用连续滴加法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的质量比为1.2~1.0、有机硅用量占单体质量分数3%~10%、复合乳化剂(OP-10∶SDS=3∶1)占4%~5%时,可制得性能良好的硅丙乳液。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成一系列固含量42%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BA/MMA/AMA共聚物乳液,研究不同软/硬单体用量比对乳液黏度和乳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乳液乳胶粒径在60nm~270nm范围内,呈宽分散分布状态。当BA/MMA 60/40时,乳液黏度较低,而当BA/MMA 60/40时,乳液黏度急剧增加,随着乳液中软硬单体比例的不同,乳液粒径分布状态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不同核壳比的聚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丁酯(BA)一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苯乙烯(St)-丙烯腈(AN)核壳乳液,经碱/酸溶胀法处理制备了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果表明,中空聚合物的形态不仅与核壳比有关,也与溶胀处理时碱的种类、温度、溶胀剂及其用量、乳液pH值等因素有关,当核壳比为1:10,溶胀剂用量为核壳乳胶粒质量的1.5倍时,可以得到最大中空度接近30%的中空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复配乳化剂,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微胶囊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的复配、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比例和用量对微胶囊乳液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条件下,能够制得平均粒径〈8μm的香味涂料用核壳结构的微胶囊乳液。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阴-非复合表面活性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WE-9)=0.6%,w(APS)=0.5%,该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对破乳剂研究的基础上,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单体原料,以乳化剂OP-10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用乳液合成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的原油破乳剂。通过对破乳剂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说明,单体的最佳质量比为MMA:MAA:BA:AA=7.5:1.0:22.5:1.5,总量为32.5g,乳化剂用量为2.0g,引发剂用量为0.3g,在此工艺条件下合成的破乳剂与现场使用的破乳剂相比,破乳效果好,脱水速度快,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P(BA/AA),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值、BA/AA的比例和引发剂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将P(BA/AA)共聚物作为高分子乳化剂,进行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共聚合P(BA/MMA),并与分别使用SLS/Tx-10和P(BA/AA)Tx-10作为乳化剂合成的P(BA/MMA)共聚物乳液的涂膜吸水率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P(BA/MMA)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8~3.0)×10-2g/mL,最低表面张力可达38~40mN/m,P(BA/MMA)乳液稳定性高,其乳液涂膜吸水率由使用普通乳化剂(SLS/Tx-10)的25%降至12%~18%.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改性单体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硅丙乳胶,并采用自制乳胶对水性硅树脂进行增韧改性。通过 FT-IR和 TEM对乳胶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乳胶用量对增韧涂层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均已成功参与聚合,生成了核壳分明且壳中富硅的乳胶粒子;与纯丙乳胶相比,改性后的乳胶 Tg提升了 6. 7 ℃,水接触角增加了 9. 4°,乳胶膜粗糙度明显增加。相较于纯丙乳胶,硅丙乳胶对水性硅树脂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当 Si-6乳胶用量为 30%时,复合树脂涂层的综合机械性能和耐候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醇溶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溶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的共聚物P(BA/AA),并研究了BA用量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用量对共聚物表面张力影响较大,对临界胶束浓度(CMC)无明显影响;P(BA/AA)水溶液的CMC为0.01g/mL,最低表面张力为40mN/m,对丙烯酸酯单体的乳化稳定性高。以P(BA/AA)为乳化剂制备的P(BA/MMA)乳液,稳定性高,涂膜吸水性可低至3%~4%,是理想的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14.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 BA 和丙烯酸乙酯(EA)为软单体,丙烯酸 AA 为功能单体,阴-非复合可聚合乳化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各单体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BA+EA)=80%、w(MMA)=15%、w(AA)=5%和w(WE-9)=1.2%时,该无皂乳液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可满足反光布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交联单体,合成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探究复合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和硅烷偶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作为聚合方法,当乳化剂配比DNS-86∶LCN-287=2∶1,乳化剂用量为3%,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质量分数占总单体的4%,制备的丙烯酸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为92.93%,凝胶率<1%。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能够提高聚合物的交联度、耐热性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6.
硅丙乳液与聚氨酯乳液的复合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乙烯基硅油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丙乳液;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乳液。并用聚氨酯乳液与硅丙乳液进行复配改性。研究了乙烯基硅油用量对硅丙乳液性能及复合乳胶膜性能的影响、DMPA用量及n(—NCO)∶n(—OH)值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聚氨酯用量对复合乳胶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硅丙酯乳液的较佳配比是乙烯基硅油的质量分数8%,m(BA)∶m(MMA)=3∶2;制备聚氨酯乳液的较佳配比为n(—NCO)∶n(—OH)=1.15~1.3,DMPA的质量分数为6%;聚氨酯乳液的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乳胶膜的粘接强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分别提高86.7%、32.8%和24.9%。  相似文献   

17.
湖南大学的何佳杰等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原料,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丙烯酸酯乳液;降至室温后,加入适量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0.5h,得到室温自交联硅丙乳液。研究发现,硅烷的加入使乳胶膜的耐水性、耐热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为原料,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反应性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AMPS对乳胶膜力学性能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能很好地聚合,7H(SDS)/m(OP--10)为1:1、且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3%,AMPS的用量控制在单体总质量的4%左右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乳胶膜的回弹性,使乳胶膜的断裂伸长率达1300%以上,并能迅速回弹;随着AMPS用量的提高,乳胶膜的透明性和耐水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水性防锈涂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单体,磷酸酯PAM-200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交联苯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和配比、交联单体用量以及磷酸酯功能单体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当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5%,核层为DSB(0.5%)/SE-10N(0.5%),壳层为SE-10N(0.5%);交联单体用量为所在层单体总量的3%,磷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壳层单体总量的4%时,乳液及其涂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该乳液配制的水性防锈涂料与普通苯丙乳液相比具有更优异的防锈性能,在3%的盐水中浸泡400h漆膜无起泡生锈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阳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相复配的乳化体系,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A)等作为单体,通过半连续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不同乳化剂的配比对聚合稳定性和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吸水率和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氪单体的用量对乳胶膜耐水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果表明,采用非/阳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2.5:1的复合乳化体系,可制备出稳定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添加一定量的氟单体对体系进行改性,能使乳胶膜的表面能和吸水率降低、对水的接触角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