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6):1015-1017
目的:观察通腑开窍汤鼻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GCS、NIHSS、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卒中急性期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开窍汤鼻饲治疗。通腑开窍汤方药组成:大黄6 g,芒硝(冲服)6 g,枳实9 g,厚朴12 g,瓜蒌15 g,清半夏9 g,石菖蒲15 g,川芎15 g,麝香(冲服)0.15 g,黄芪30 g,大枣12 g,生姜9 g。水煎取汁200 m L,每日鼻饲3次,共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daily liviing,ADL)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GCS、NIHSS和ADL评分都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CS、NIHSS和ADL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有效率为7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开窍汤鼻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昏迷患者GCS、NIHSS、ADL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1528-153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NIHSS)、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 0%,对照组为68. 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IHS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n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 0%)明显低于对照组(10. 0%)(P <0. 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NIHSS评分以及血清中IL-6、CRP、TNF-α的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7):99-100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采用血塞通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组对照性研究,对照组58例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1.0%,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情况较为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塞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溶栓,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3):116-119
目的:观察额尔顿-乌日勒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额尔敦乌日勒治疗。两组均口服拜阿司匹林作为基础用药。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的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指标观察: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四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观察: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未出现异常改变。结论:额尔顿乌日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西药改善血液流变,调节血脂;各项指标未出现异常临床观察改变,阿司匹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溶解血栓、抗凝或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2组均治疗1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降低更为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9%,对照组为72.34%,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1874-1879
目的:观察复方芪藤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糖代谢水平等的影响。方法:102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治疗,并每次口服依帕司他50 mg,3次·d-1。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藤通络汤。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和糖代谢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86.27%,显著高于对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多伦多临床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各项指标及糖代谢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芪藤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2型DPN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体征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糖代谢各项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53-5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NF-α水平、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液黏度在1、5、30、200 I/s切变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15 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的治疗效果尤为理想,可改善血清hs-CRP、TNF-α和血液流变学水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136-137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2,P=0.022)。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不但可明显提高老年ACI患者的临床疗效,还可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9):1786-1788
目的:观察耳尖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单元模式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尖针刺放血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肢体肌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运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肌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为68.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中低、高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耳尖放血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液流变学、肢体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提高Fugl-Meye运动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目的观察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2周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静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试验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