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ZY10800/28/63型液压支架横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ZY10800/28/63型大采高液压支架支护特点和几何结构出发,分别从支架连杆轴孔间隙、工作面倾角2方面,对该型支架的横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设计和使用角度分析了ZY6000/26/52型大采高液压支架在使用中产生的严重影响其支护性能的原因,介绍了该型支架的3项主要技术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ZY3200/08/19型薄煤层液压支架普通双伸缩立柱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从支架四连杆结构的优化设计出发,分析了该支架的运动轨迹和连杆力。采用三伸缩立柱,解决了实现支架最大高度的难题,增强了薄煤层液压支架的适应能力和开采范围。  相似文献   

4.
根据响水煤矿的煤层赋存情况及围岩条件,开发了ZZ4800/18/38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从使用效果看,支架选型恰当,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5.
ZF7200/18/35型液压支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ZF7200/18/35型支撑掩护型支架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Pro/E建立液压支架三维建模,利用ANSYS8.0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某液压支架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得出支架该工况下应力值最大位置,从而为液压支架的优化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ZY8800/17/35D型液压支架液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ZY8800/17/35D型液压支架液压系统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ZY8800/17/35D型支架的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由单台支架液压系统和公用液压系统组成,其中单台支架液压系统功能包括支架升降回路、推移回路、护帮回路、平衡回路、侧推回路以及抬底回路。经实践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稳定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ZF4200/17/28型支撑掩护型液压支架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creo1.0建立液压支架三维建模,利用Pro/Engineer Mechanica有限元分析工具模拟液压支架的试验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得出液压支架该工况下整体的应力和应变规律,从而为液压支架的优化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ZY9000/25/4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青  王在伟 《煤矿机械》2011,32(5):83-84
对ZY9000/25/50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进行受力分析。通过编制了Visual Basic计算机程序,得到了支架在每个高度时各部件的受力大小以及支架从高到低变化时所求参数的变化曲线,从而找出每个部件受力最大时的对应高度,便于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9.
依据有关液压支架的试验标准,选取了ZY6400/21/4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出其应力和变形分布,为ZY6400/21/4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凯 《煤矿机械》2015,36(5):15-17
针对某煤矿2#煤层开采需求,设计了ZY3500/07/16.5型薄煤层液压支架以及SAC型电液控制系统。使用结果表明,该支架支护强度、结构形式、控制方式满足生产需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步滴定凝胶法制备了三聚氰胺协同戊二醛改性海藻酸钠复合生物材料(Me@SA/GA),用于稀土废水中U(VI)的去除。结果表明,材料制备上Me@SA/GA的SA:Me最优比例为3:1,当U(VI)初始浓度为5mg/L,pH值为5时,静态吸附试验中,Me@SA/GA投加量0.1g/L,吸附15h,对水中U(VI)的吸附量达到19.75mg/g;动态吸附试验中,以1mL/min的流速过柱,Thomas模型拟合其饱和吸附量为526.6mg/g。FTIR、XPS表征结果表明Me@SA/GA吸附U(VI)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颗粒内扩散以及水凝胶的官能团(羧基、氨基和羟基)与U(VI)的配位。Me@SA/GA投加量1g/L对某实际稀土废水试验,其出水U(VI)浓度为0.02mg/L,可达到我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旋涂制备了CoFe2O4/Pb(Zr0.53Ti0.47)O3层状磁电复合薄膜(2-2型)。利用XRD分析了薄膜的相组成, 运用SEM研究了薄膜表面和断面的微观形貌, 并研究了薄膜的铁磁和磁电耦合性能。研究表明, 低浓度的CFO前驱体溶液能显著改善薄膜的微观形貌, 磁电复合薄膜多层纳米结构清晰平整。复合薄膜表现出良好的铁磁性能, 磁场平行和垂直于薄膜表面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298 和 272 emu/cm3。随着外磁场(HBias)的增加, 复合薄膜的磁电电压系数(αE)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在HBias接近0时, αE达到最大值。随着复合薄膜磁性层间距的减小, 静磁耦合效应的增加, αE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Na3AlF6-K3AlF6-AlF3熔盐体系中,采用电解法制备Al-Sc中间合金,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时间、氧化铝及氧化钪加入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对阴极析出产物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 在电解温度950 ℃时,Na3AlF6-K3AlF6-AlF3熔体中电解制备Al-Sc中间合金的最佳实验条件为: 氧化铝加入量1.0%、氧化钪加入量3.0%、电解时间90 min、阴极电流密度1.5 A/cm2,在此条件下平均电流效率为82.91%,阴极析出产物呈大小不均的球状颗粒,由Al相和Al3Sc相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产生的高温水蒸气及CO2尾气,采用流化床气化装置对水蒸气、O2、CO2气化晋城无烟煤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化温度为900 ℃时,增加水蒸气/CO2摩尔比,促进了煤的水蒸气气化反应和水汽变换反应的发生,使气化制得的合成气中H2含量增加,CO含量先增加然后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气化剂中O2流量的增加,合成气中CO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小,当气化剂中水蒸气、CO2与O2的摩尔比为14∶56∶30时,合成气中有效成分(CO+H2)体积分数达到最大(44.9%);此外,优化得出赤泥的最佳添加量为8%,其含有的氧化铁等催化成分可以显著提高合成气中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接熔解法研究了SiO2颗粒在CaO-SiO2-MgO-Al2O3渣系中的熔解过程, 探索了炉渣成分、温度对SiO2颗粒熔解时间的影响规律, 通过SEM-EDS并结合factsage软件分析了SiO2熔解机理, 确定SiO2颗粒周围没有形成固相层,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缩芯模型构建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 随着炉渣碱度及温度提高, SiO2颗粒熔解完成所需时间逐渐降低, 而随着炉渣中MgO及Al2O3含量增加, SiO2颗粒的熔解完成所需时间先降低后增加。SiO2的熔解过程分为2个阶段, 反应前期为界面反应控制, 表观活化能为330.52 kJ/mol; 反应后期为外扩散控制, 表观活化能为480.28 kJ/mol, 控制环节的转变是由熔体黏度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李运刚  张快  李帅  严红燕 《矿冶工程》2023,43(1):129-132
介绍了Fe/Al2O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从粉末冶金的角度阐述了Fe/Al2O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铁基和陶瓷相的结合机理、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的优化措施,最后就Fe/Al2O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NiFe2O4@LiMn2O4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 对NiFe2O4@LiMn2O4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NiFe2O4的包覆并没有改变锰酸锂材料的晶体结构;锰酸锂颗粒表面没有观察到NiFe2O4材料存在。当NiFe2O4包覆量为1%时,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时NiFe2O4呈薄膜型包覆在锰酸锂颗粒的表面, 厚度约为14 nm, 首次放电比容量(0.1C)为121.2 mAh/g, 10C倍率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为84.8 mAh/g, 1C循环4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0.64%。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交流阻抗法和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在氮化硼毛细管中测量熔盐NdF3-LiF、NdF3-LiF-Nd2O3、NdF3-LiF-Fe2O3和NdF3-LiF-Nd2O3-Fe2O3的电导率,探究了温度和熔盐成分对电导率的影响。在1100~1200℃,NdF3-LiF(NdF3∶LiF=7∶3)与1%Nd2O3组成的熔盐电解质的电导率最为稳定。温度、Fe2O3和Nd2O3的质量百分比相同情况下,Fe2O3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小于Nd2O3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并且Fe2O3和Nd2O3组合添加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远大于Fe2O3或Nd2O3单独添加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1200℃时,NdF3-LiF-Nd2O3(1%~2%)-Fe2O3(1%~2%)的电导率相对稳定,Fe2O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1100~1200℃,NdF3-LiF(NdF3∶LiF=9∶1)-Nd2O3(≤2%)-Fe2O3(≤2%)的电导率拟合公式为K=-2.71817+0.00615T-0.23978xNd2O3-0.28133xFe2O3。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Yb3+掺杂量的新型Ba3Y2(BO3)4:Yb3+/Er3+上转换荧光粉。借助XRD、SEM、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研究了Yb3+掺杂量对材料晶体结构、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机制。结果表明,Yb3+、Er3+的掺杂未引入杂相,由于Yb3+、Er3+与Y3+离子半径相近,随着Yb3+掺杂量增加,晶胞参数呈现微弱的减小趋势。Yb3+掺杂量0.05时,荧光粉具有最大发光强度。调控Yb3+掺杂量,增强了Yb3+与Er3+间的能量传递,实现了样品发光颜色由绿色→黄色→红色的转变。在980 nm激光激发下,Er3+的绿光和红光发射均为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孝斌  李会荣  何昆  林海飞  成连华 《煤炭学报》2014,39(10):2042-2046
为开发可燃气体爆炸感应期内探测与抑制技术,采用小尺度实验和光谱分析的方法,对甲烷爆炸感应期内CN,CH,CHO,CH2O,NCN等含单C自由基特征光谱进行分析。得出甲烷爆炸感应期内火焰中存在CN,CH,CHO可能性较大;CN的红色谱带出现频率较高,有较大概率被探测到,适宜作为辨识甲烷爆炸的信号;CN在甲烷体积分数9.5%附近最高;CH含量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CHO含量与甲烷体积分数相关性较弱;实验条件下各自由基出现10次以上的特征光谱中,CN的红色谱带光谱强度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在938 nm处相对最强,CHO的Vaidya’s谱带在311,318,353 nm处光谱强度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