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重芳烃制取轻芳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一斋  李秀云 《辽宁化工》1992,(6):41-45,40
本文叙述了C_9和C_9以上重芳烃的来源、产量和组成情况,着重介绍了由重芳烃制取轻芳烃的各种方法,包括加氢脱烷基制苯,加氢裂解制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混合物,非临氢裂解制轻芳烃和水蒸汽转化脱烷基制轻芳烃等。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2016,(4):74
正——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称,近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完成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单管试验,并实现了稳定运行,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由于二氧化碳难以活化,因此高效催化剂的研发是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的研究重点。该所课题组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对铜基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反应工艺、二氧化碳活化和加氢反应机理等方面均有了深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称,近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由副研究员赵宁带领的研究团队与所内课题组密切配合,完成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单管实验,并实现了稳定运行,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由于二氧化碳难以活化,因此高效催化剂的研发是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的研究重点。课题组通过多年的系  相似文献   

4.
国外由重芳烃制取苯等轻芳烃有多种方法,其中由重芳烃热脱烷基和催化加氢脱烷基制苯的方法比较成熟。正在开发的工艺还有重芳烃加氢裂解或非临氢裂解制取C_6~C_8的轻芳烃以及水蒸气转化法制苯等过程。我国C_9重芳烃产量逐年增加,而轻芳烃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故应重视由C_9重芳烃制取轻芳烃的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甲醇合成工业化历程,重点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改性Cu/ZnO/Al2O3催化剂以及其他催化剂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工艺反应条件对合成甲醇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最后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煤催化加氢液化的石脑油馏分适于用石油工业催化剂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方法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化工原料。本试验研究了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的煤制石脑油主要化合物含量,列出生产芳烃流程,发现煤制石脑油终馏点影响催化重整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6月,沈鼓集团工程成套有限公司与安阳顺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设备总承包合同,建设国内第一套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工业化生产装置。该项目也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工业化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8.
正本实用新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活化二氧化碳制备二甲醚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等离子体活化装置、直流高频高压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加氢制二甲醚固定床反应器组成。等离子体活化装置为一耐压、密封装置,内衬石英管,以直流、高频介质阻挡放电为等离子体源,其高压电极为一针-板式电极。二氧化碳加氢制二甲醚为一带温度控制的固定床反应器。本实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以及研究员朱文良、副研究员倪友明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加氢制取芳烃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进展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过去两个世纪,大规模利用化石资源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同时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不断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因能量密度低、间歇性等特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利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一些技术领先的企业正在研发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钱胜  申峻  王玉高  牛艳霞  刘刚  盛清涛 《应用化工》2023,(1):233-237+242
重点阐述了多环芳烃加氢催化剂活性中心与载体对多环芳烃饱和加氢的影响,并介绍了一些典型多环芳烃的饱和加氢网络。对多环芳烃加氢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通过引入多种负载组分、提升负载组分颗粒分散度与稳定性、合适的孔道大小结构是提升环芳烃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课题组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化铟负载的银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可行性,从理论上确定了反应转化途径,并用实验证明了理论预测结果,在负载银催化剂高活性、高选择性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实验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碳中和背景下,二氧化碳如何进行高效转化成为化学家关注的焦点。在可能的各种化学反应中,最有希望开展大规模应用的是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山西煤化所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由赵宁副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与所内课题组密切配合,完成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单管试验,并实现了稳定运行,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甲醇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将二氧化碳中的碳、氧资源进行利用,通过加氢过程合成甲醇,有助于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减少对化石能源、资源的依赖,同时减轻环境负担。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以汽油加氢装置的切轻重汽油为原料产重芳烃溶剂油新工艺,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首先确定环丁砜作为重芳烃与非芳组分分离的基础溶剂,并通过复配萘的方法降低萃取溶剂的沸点,解决了萃取溶剂高温分解的问题,实现了重芳烃分离过程的平稳运行。随后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并设计加氢重汽油制重芳烃溶剂油产品工艺流程,确定了萃取剂配比及用量,并优化萃取精馏塔和溶剂回收塔工艺参数,最终获得满足溶剂油产品指标的重芳烃产品。  相似文献   

15.
将CO/CO2直接转化为芳烃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非石油路线合成途径。本文主要对CO/CO2通过不同反应途径制取芳烃过程中复合催化剂的开发和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利用反应耦合思想,构筑的复合催化剂在CO/CO2的高效转化和产物调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复合催化剂用于CO加氢制芳烃主要的两种反应途径,活性金属的类别、分子筛的结构与酸性和活性组分的组装方式与接触度对CO2加氢制芳烃催化性能的影响。指出协同加氢与芳构化反应活性的匹配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提出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用于提高CO/CO2的转化率和芳烃产物的产率以及反应机理的探索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柴油催化加氢脱芳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柴油加氢脱芳烃的催化剂体系、芳烃加氢反应机理和工艺方法。该催化剂体系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种类型,其中贵金属催化剂的脱芳烃效果较非贵金属催化剂要好。柴油加氢脱芳烃大多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将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结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脱芳烃效果。增强脱芳烃催化剂的抗硫性能也成为现今研究重点,载体的性质对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开发新载体和新材料成为今后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一种蒽油加氢制柴油的方法,先将蒽油在含有第一催化剂的加氢反应区中反应,再将加氢反应区中所得产物油进入含有第二催化剂的加氢裂化反应区中反应制得柴油组分成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对煤焦油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加氢脱氧的同时,能提高活性,使芳烃饱和及开环,并且由于催化剂中加入了助剂钾,抑制了煤焦油中易生焦物质的结焦堵塞反应器,提高了催化剂的  相似文献   

18.
重整抽余油催化加氢制优质溶剂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勇 《工业催化》1997,5(4):31-34
在低压条件下进行了重整抽余油加氢脱不饱和烃制优质溶剂油的试验。Pt/Al2O3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低压加氢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经加氢处理后,重整抽余油中的烯烃转化率和芳烃转化率分别可达99%和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宋宁宁 《当代石油石化》2010,18(11):21-25,31
介绍了芳烃加氢开环的途径及催化剂,综述了芳烃加氢选择性裂化技术在降低柴油中芳烃含量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     
<正>煤加氢气化联产芳烃和甲烷技术通过鉴定廊坊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成果"煤加氢气化联产芳烃和甲烷关键技术工艺"通过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工艺技术创新点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取得了多项技术进展,实现了高压氢气密相输送系统稳定运行,开发了高温氢气喷嘴及气化炉,设备运行稳定;实现了高效芳烃油品及甲烷联产,与传统煤焦油产品相比,芳烃含量高;分离回收工艺简单易行,兼具煤制气和煤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