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优化固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地层破裂压力低,技术套管固井易发生漏失,生产层页岩层发育导致井眼不规则,存在"大肚子"和井眼缩径、固井顶替效率低、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为此在后期固井施工中,通过分析地层特性,从影响固井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出发,优化堵漏技术措施。利用固井设计软件,优化扶正器下放数量,通过室内试验优选抑制性加重钻井液,控制调节不稳定页岩层钻井液性能参数,将钻井液API失水量控制在4mL、密度1.35g/cm3,优化固井工艺措施,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综合固井技术。现场试验中,固井质量合格井段达到了80%以上,优于同区块其他队伍施工井段。  相似文献   

2.
胜利石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施工的桩606井是一口探井,由于地层压力预测与实际地层压力偏差较大,钻遇沙河街组的异常高压层,设计泥浆密度不能平衡地层压力,造成油气侵。在压井过程及后期完井施工过程中又同时出现多次井漏、溢流等复杂情况。介绍分析桩606井出现的复杂情况后处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多压力层系的存在给提高固井质量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难题,如果固井质量得不到保证,各开采层位之间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封隔,造成固井失败。一旦在固井施工中发生井漏或候凝过程中发生油气层窜槽,对于油气产层的损害往往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为了解决多压力层系下的固井技术难题,我们在大庆油田及其外围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压力条件下,对多压力层系固井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针对多压力层系影响长封井固井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大庆油田多压力层系长封井固井的配套技术,制订了提高多压力层系固井质量的技术措施,以确保多压力层系长封井固井质量和勘探效果,为大庆深井完井提供保证。现场施工取得较好的效果,固井成功率100%,固井质量合格率100%,提高了多压力层系长封固井质量,达到了预期指标。  相似文献   

4.
土库曼斯坦加尔金内什气田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地质构造,其产层非常活跃,地层泥岩、砂岩岩性疏松易垮塌,气层段存在多套压力体系;今年以来,先后有216井、228井、230井、226井这4口井,在气层钻进时出现了恶性井漏和溢流复杂,钻遇储层裂缝时常表现为“漏喷同层、漏喷同存”。针对上述技术难题,我们采取了快凝与低密度水泥浆堵漏技术措施,实现了漏失井的堵漏并顺利完钻;应用了控制全井当量密度、平衡压力固井、分段憋压、反挤施工预案等技术措施完成了漏失井的固井,成功解决了井控风险高、恶性漏失井的固井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加深,为满足钻井提速的需求,采用"小三层"井身结构,三开采用?165mm钻头,老井侧钻井,采用?152.4mm钻头,完井均采用?127mm尾管固井完井,环空间隙分别为19mm、12.7mm,属于小间隙固井。受环空间隙小、井径不规则、施工压力高、水泥环薄且分布不均匀等影响,固井质量不易保证,通过立项研究,对固井难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制定对策并结合现场实验,来解决小间隙井的固井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质装备》2013,(1):8
不久前,水环地调中心"地下水多层监测井钻探、成井工艺及材料研究"项目组,在我国甘肃省张掖地区成功实施了国内成井深度最深、成井难度最大的连续多通道监测井。此次施工完成的监测井井深90m,监测层位7层,监测管通径32mm。该监测井位于甘肃省张掖地区黑河岸边,地层多卵石、漂石,钻孔及成井难度极大。通过项目组精心设计、科学施工,圆满完成了监测井施工任务。此次高难度监测井施工,为国内类似地层监测井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L1井属区域深探井,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多,钻探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地质分层、地层压力、油气层位置、固井质量、钻井液性能等因素,对其井身结构进行一系列筛选与优化,得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土库曼库图尔哲别油田二矿基本情况和其多层多压力体系特点,分析了该油田压井封堵施工的技术难点,探讨制定了针对性技术措施,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对同类井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牛圈湖油田受先期注水影响,储层压力不断升高,钻井和固井过程中,出水、压井、井漏三者矛盾日益突出,固井难度不断加大。井漏导致固井水泥返高达不到设计返高;出水导致固井水泥浆在候凝过程中,地下流体侵入环空造成层间窜通,影响固井质量。通过调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将固井工艺与水泥浆工艺技术有机结合运用于固井施工当中,有效解决了牛圈湖油田目前所存在的固井难题。  相似文献   

10.
杨村煤矿主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地层复杂,钻进该地层时容易发生钻孔坍塌、孔内掉块,卡、埋钻事故,加不上尺等,致使钻进困难,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主要介绍采取"Y"孔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有效解决了通过特殊地层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极限瓦斯压力判别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的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残余瓦斯压力判别准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结合某煤矿上保护层开采工程,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极限瓦斯压力判别准则。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的固气耦合失稳理论,通过引入煤体孔隙率与渗透率的动态变化模型,建立了有限变形下煤与瓦斯突出的固气动态耦合失稳模型;针对该工程实例,得到了被保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极限瓦斯压力值,从而建立了以极限瓦斯压力值为判定值的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判别准则。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的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极限瓦斯压力判别准则的判定值为0.25 MPa,该准则反映了地应力、瓦斯压力与煤的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明星 《金属矿山》2015,44(4):7-11
以良庄煤矿3213、3214上保护层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分析了上保护煤层开采卸压机理,为确定上保护煤层开采后下部保护范围,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实际地质条件下保护层开采行为。研究表明:随上保护层开采范围的增加,底板一定范围内的煤岩层在采空区内部呈现卸压,卸压区内卸压效果明显,卸压范围逐渐增大,应力分布由“V”型分布逐渐变为“U”型分布,但边界处应力集中情况逐渐增大,应力峰值与范围增加。通过综合经验法和卸压准则判定法得到3414工作面合理布置:3414工作面内错3214切眼位置19 m,停采线位置内错19 m,运煤巷内错17 m。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向折叠控制爆破技术拆除了一座“Z”型框架结构的体育场看台。为了降低爆破震动效应 ,采用了大时间差、空间差使看台逐跨逐层起爆 ,历时 4 80 0ms ,爆破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邻近层瓦斯越流规律及其卸压保护范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煤矿上保护层开采为工程实例,基于保护层开采的煤层瓦斯越流理论,通过引入低渗透煤体渗透率与孔隙率的动态变化模型,建立了低渗透煤岩与瓦斯固-气动态耦合的瓦斯越流模型;针对上保护层开采的定解问题,进行了上保护层开采煤层瓦斯越流模型的数值计算,获取了保护层开采后邻近被保护层瓦斯压力分布规律;结合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极限瓦斯压力判别准则,划定了上保护层开采的卸压保护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划定的理论保护范围与现场考察结果基本一致,且理论结果相对于现场考察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5.
DF1井氮气泡沫欠平衡钻井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氮气加泡沫欠平衡钻井是当前国际上已经成熟的一种钻井新技术.其优点是静液柱压力低,漏失量小,携屑能力强,对油气层损害小,保证水敏性地层钻井安全;可及时发现油气层,提高单井产量;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和保护中、低压低渗油气藏,以获取比常规过压钻井高得多的经济效益.在大牛地气田DF1井的施工应用中,针对本工区低压、低渗、水敏的特点,使用该项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工区内使用普通泥浆造成对产层污染的问题,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尉瑞  马震  张亮  邹永洺 《煤矿安全》2012,43(2):147-150
为了研究坚硬粘土层的存在对薄基岩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以司马矿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薄基岩工作面覆岩结构和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粘土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上覆沙土层的载荷并和薄基岩组合形成较稳定的结构,随着粘土层厚度增加支撑压力峰值向前转移,缓减了矿压显现强度,保证了1101工作面初期的安全开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涂冬平 《中州煤炭》2020,(10):17-20
为了解决目前平煤十三矿瓦斯抽采效果不佳的难题,结合煤矿的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软岩保护层开采底抽巷穿层卸压抽采瓦斯技术,选择13100软岩保护层工作面作为首采面,然后在保护层工作面实施底抽巷穿层钻孔,并对底抽巷卸压区、未卸压区的单孔瓦斯浓度、瓦斯纯量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连续2个月的观测,13100软岩保护层工作面底抽巷卸压区单孔平均瓦斯浓度在40%以上,较未卸压区至少提高了160%,同时单孔抽采纯量是未卸压区抽采纯量的32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人工裂缝储层中填充支撑剂的运用探索,分别设立了2种不同的填充方式和4种填充程度,采用应力敏感性实验和导流能力测试实验,观察各岩心间的应力敏感性和导流能力差异,探究支撑剂在人工裂缝储层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种铺砂方式均存在当充填层中支撑剂含量较少时,随有效应力或闭合压力的增大,支撑剂难以支撑储层表面,渗透率和导流能力迅速下降;80%铺砂浓度充填层岩心的临界压力为16.08 MPa,80%铺砂空间充填层岩心的临界压力为17.13 MPa,2块岩心均是前半段体现储层裂缝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后半段体现基质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导流能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闭合压力在10~70 MPa时,80%铺砂空间充填层的导流能力明显高于80%铺砂浓度充填层的导流能力,证明支撑剂的排列方式对储层导流能力有着积极影响,并在油气田开发应用中提出了新的见解思路。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mining height and floor lithology at the upper protective layer face on the pressure relief of protected coal seams, this paper use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o model the pressure changes at protected coal seam during mining upper protective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ller the mining height at the upper protective layer face, the greater the protection on protected coal seam due to the higher level of pressure release; the upper protective layer face with hard rock floor impedes the pressure release at the protected coal seam, which affects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pressure release at protected coal seam using the protective layer mining method.  相似文献   

20.
特厚黏土层冻结压力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天宝 《煤炭学报》2010,35(4):571-574
实测了河南赵固一矿主、副、风井197~507 m共7个黏土层的冻结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冻结压力随测层埋深增大,同一层位的冻结压力呈非均匀分布,局部存在较高的集中应力。分析了特厚黏土层冻结压力变化规律及显现特征。应用黄金分割理论确定测层冻结压力值,提出了不同深度冻结压力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