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校工科电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是这门课的特点之一。针对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以培养符合新工科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以能力达成为导向的具有闭环反馈机制的课程建设方案,重构了课程知识体系,探索了面向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建立了面向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厚植空天报国情怀,形成了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的以能力达成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理念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重构,新工科势必对今后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模式识别”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课程,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太强、教学内容枯燥、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等问题,与新工科理念相去甚远。本文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模式识别课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将最新的相关知识、技术嵌入到模式识别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中,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项目化、立体化改进,使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现有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网络课程、邀请企业校友进课堂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实融合的实践证明相关改革尝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电力电子实践教学改革以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分析、设计、模拟仿真、实验等过程进行问题导向学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原理和特性,注重培养学生从理论、仿真、实践的进阶式开发设计能力。本文以基于PEK-110的谐波电流源设计与实现为实例,阐述电力电子创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电力电子实践教学改革满足工程教育创新和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开展,如何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成效成为各高校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探索电力系统方向实践课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分析了北京交通大学实践课存在的不足,推出综合能源+电气、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电气、交通+电气等学科交叉领域的实践课设置方案,并在电气化交通特色领域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6.
从新工科对“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了课程的新工科建设思路,实践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程导向型闭环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动态改进了该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课程的延伸参与度,较好的实践了新工科的建设内涵,对于新形势下新工科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持续竞争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新工科卓越人才。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卓越工程师班,针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的“3-3-3-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明确三项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三级层次实验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结合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自动控制实验室的全开放预约管理,建立教学反馈机制,采用多方位的科学全面的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为一门网络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包含网络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等问题。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这要求电子、通信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引入针对性强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本文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电子、通信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从授课和实验两个环节入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举措,并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培养电子、通信学科交叉型AI人才,该课程选拔优秀学生开展丰富的人工智能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鲁富宇  冷泳林 《移动信息》2023,45(10):68-70
Web前端开发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当前Web前端开发的最新理念,文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工程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新工科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构建基于项目驱动渐进式的Web前端开发课程群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修订课程群的教学大纲,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实用性,促进相关知识的模块化、学生学习的场景化、课程实践的项目化和课程评价的过程化,从而探索出一种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新工科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践育人是新工科建设中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关电源设计教学内容是电类学科实践教学设计和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训练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教学特点。本文以学生课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常用的“开关稳压电源”教学内容为例,介绍基于情境认知理论下的“降压型开关稳压电源设计”工程实践案例教学的设计方法。本文通过对情境认知理论、实践育人和工程案例教学融合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配电自动化作为新工科智能电网的主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上还不满足新工科内涵要求。为加强学生在配电网方面的实践能力,提出配电自动化实验教学体系及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基于贵州大学自主研发的实时仿真器UREP、嵌入式开发系统及PC端搭建配电网模块化半实物通用实时仿真实验平台。以馈线自动化为例,阐述平台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达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3.
阐述新工科的教学特点,基于新工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包括构建新型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设计教学实践内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将Multisim仿真软件应用于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教学效果。本文以二极管基本应用电路为例,简述Multisim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电工电子基础是警士职业教育通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学好用好这门课程对学员后续学习专业课程能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员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或重实践而轻理论,或者将理论与实践完全分隔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过程化考核等三个方面,探索了 “新工科”背景下“电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具体内容包括:优化课程内容;提出“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型作业+实验平台开发+实验验证”的学践研创四维一体教学模式;完善过程化考核机制。教学实践表明,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新工科素养。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大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针对传统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提出了“虚拟实验教学”、“基础实验教学”和“探究项目教学”等层层递进的多元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开展 “以形式转向质量”的测评考核方式,通过多元素综合考评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真实评价。该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具有卓越工程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上,本文以聚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四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探索教学实践模式等新举措,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上,本文以聚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四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探索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实践模式等新举措,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电工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非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承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重要作用,针对工科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学生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从强化教师工程意识以及理论授课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重构并将知识点趣味化、碎片化成微视频,开展探究式的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大作业的形式考核实课程内容的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旨在探索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