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转像差中束夹角α的高次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计算超大偏转角下二极场的偏转像差,对偏转像差中α高次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超大偏转角下α高次项不应忽略的结论。并应用多极场理论,研究了超大偏转角下十四极场对α高次项的校正作用。提出了在超大偏转角下偏转像差的多极场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在高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中,为避免邻近杆塔承受额外的角度荷载,应考虑转角塔的中心位移;为避免转角塔受导线拉力而向内角侧方向倾斜,应考虑转角塔塔身的预偏。因此转角塔中心位移及塔身预偏计算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超大偏转角下二极场的偏转像差,对偏转像差中α高次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超大偏转角下α高次项不应忽略的结论。并应用多极场理论,研究了超大偏转角下十四极场对α高次项的校下作用。提出了在超大偏角下偏转像差的多极场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齿轮,齿形同步带内孔键槽相对基准齿的偏转角的测量问题是一个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摘录原理,把偏转角转换成位移,再通过比例测量法求出偏转度,这种专用检具目前已成功地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CRT具有颜色逼真、分辨率高、技术成熟等优点,为了克服其体积大、笨重的不足,增加电子束偏转角度已经成为CRT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超大偏转角的偏转线圈进行了理论研究,优化了线圈绕线分布和校正磁铁位置,减小光栅畸变和会聚误差。最后本文得到超大偏转线圈工作特性的理论极限。该研究结果可为超大偏转角CRT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李永平  李岩 《复合材料学报》2018,35(8):2103-2109
针对加捻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偏轴拉伸非线性力学行为,以宏、细观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融合植物纤维微纤丝角、纱线加捻表面捻转角和复合材料偏轴拉伸角的多层次角度融合本构模型,在实际计算时,由于微纤丝角的随机性、难于测量和对复合材料偏轴拉伸性能相对表面捻转角和偏轴拉伸角的较小影响,假定微纤丝角是常量,计算时仅考虑表面捻转角和偏轴拉伸角,适当简化。最后,利用单向亚麻纤维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简化Jones-Harris方法的球轴承接触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球轴承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接触角对轴承组件的载荷分布、运动关系、润滑、摩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将求解惯性力所涉及的变量耦合关系进行简化,提出了用于研究球轴承接触角特性的简化Jones-Harris方法(SJHM),通过预先给定内圈偏转角,克服了直接迭代法难以考虑内圈偏转角对接触角影响规律的不足。以b218轴承为对象,验证了SJHM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种因素对接触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陀螺力矩的影响,离心力对内、外接触角的影响更加显著;接触角对轴承内圈偏转角的变化非常敏感,内圈偏转角会使同一个滚动体的内、外接触角同时增大或减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响应的梁损伤识别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金明凡  赵玫 《振动与冲击》2006,25(1):86-89,103
采用扭转弹簧模拟悬臂梁的损伤,导出了损伤梁位移模态和转角模态的近似公式,获得了损伤梁在单点激励下,零初始条件的位移和转角响应。发现损伤梁的转角响应在损伤处发生阶跃变化,而损伤梁的转角响应对位置的一阶偏导数在损伤处有脉冲两数型突变的特点,从而提出了基于损伤梁转角响应的损伤判据函数。通过对损伤梁和损伤桁架结构的数值模拟,表明提出的判据函数不仅可以利用简谐激励下的响应识别梁的损伤,电可以利用冲击激励下的响应识别桁架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的判据函数,可以同时判别损伤的位置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挤压19Vol─%SiCw/LD2复合材料在(Ⅰ十Ⅱ)型复合应力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裂纹扩展时的偏转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与预制裂纹相邻的裂纹扩展区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Ⅰ十Ⅱ)型复合应力作用下,裂纹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当△kⅠ和△kⅡ共同达到一特定值时,裂纹开始扩展;裂纹偏转角不同,扩展阻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挤压19vol-%SiCw/LD2复合材料在(I+Ⅱ)型复合应力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裂纹扩展时的偏转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与预测裂纹相邻的裂纹扩展区的口形貌。结果表明,在(I+Ⅱ)型复合应力作用下,裂纹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当ΔkI和ΔKⅡ共同达到一特定值时,裂纹开始扩展;裂纹偏转角不同,扩展阻力出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顺风向荷载的基础上建立横风向荷载作用下高烟囱爆破倾倒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横风荷载对高烟囱定向爆破倾倒方向的影响,得到爆破倾倒偏转角的计算公式,并以南昌电厂210 m高烟囱为例进行验证.计算表明,烟囱共振频带在4~6级风的风振频率区域,定向爆破倾倒偏转角和风向角(0°~30 °)呈近似线性关系,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偏转角也随之增大,此外,考虑横风共振后倾倒偏转角显著增大,建议在设计爆破参数时应对横风荷载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激光束通过火焰后的偏转角 与折射率的关系,并给出了透镜后非像面散斑与火焰周围介质折射率场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工程爆破》2022,(6):65-72
为安全拆除爆破某百米高混凝土电塔,在电塔倒塌方向偏转角理论推导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风荷载对电塔倒塌方向的影响规律,并组织了拆除爆破施工。研究表明,当预设倒塌方向与风向一致时,对塔体倒塌方向影响最大;随着基本风速的增加,塔体倒塌偏转角逐渐增大,当基本风速在12 m/s以内时,倒塌偏转角可控制在3.2°以内;当基本风速为7.5~8.5 m/s时,应考虑横风向共振效应的影响。通过精心的设计、施工,实际电塔倒塌偏转角度控制在理论分析范围内。该成功案例对类似高耸建筑物爆破拆除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明  李洁  张延顺 《振动与冲击》2016,35(8):138-142
理想情况下,惯性稳定平台的质心会位于其旋转轴上,但是由于加工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惯性稳定平台的质心会偏离旋转轴,并且在基座角运动和摩擦等扰动作用下,惯性稳定平台会产生偏转角,偏转角的变化会引起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力臂变化,形成不平衡扰动。为了分析不平衡扰动对平台性能的影响,在对惯性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分析平台偏转角和不平衡力臂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平衡扰动模型的思想方法,以所建模型为基础,对不平衡扰动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不平衡扰动会使平台的角度输出稳态值超过其稳定精度要求,严重影响惯性稳定平台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安全拆除爆破某百米高混凝土电塔,在电塔倒塌方向偏转角理论推导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风荷载对电塔倒塌方向的影响规律,并组织了拆除爆破施工.研究表明,当预设倒塌方向与风向一致时,对塔体倒塌方向影响最大;随着基本风速的增加,塔体倒塌偏转角逐渐增大,当基本风速在12 m/s以内时,倒塌偏转角可控制在3.2°以内;当基本风速为7.5~8.5 m/s时,应考虑横风向共振效应的影响.通过精心的设计、施工,实际电塔倒塌偏转角度控制在理论分析范围内.该成功案例对类似高耸建筑物爆破拆除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智能化激光显示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套由激光器,图形输入仪,控制计算机,驱动器,光学工作台及大屏幕等六个部分构成的激光显示系统。理论研究得出,大屏幕所显示图形上的任意点P,均存在一与之对应的振镜偏转角确定值,精确控制振镜的偏转角即可扫描到P点。实验表明,系统可成功实现诸如函数图形、光栅衍射图案、光网光柱及文字动画等多功能智能化激光视频图像的动态输出。  相似文献   

17.
金明凡  赵玫 《振动工程学报》2004,17(Z1):353-355
采用扭转弹簧模拟悬臂梁的损伤,导出了损伤悬臂梁位移模态、转角模态的近似公式,获得了损伤悬臂梁在单点简谐激励下,零初始条件时的位移响应和转角响应.发现损伤悬臂梁的转角响应在损伤处发生阶跃变化,损伤悬臂梁的转角响应对位置的一阶偏导数在损伤处发生脉冲函数型突变的特点,从而提出了基于损伤梁转角响应的损伤判据函数.数值仿真算例表明,所提出的判据函数可以判别损伤的位置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三辊行星轧制力,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均匀设计法安排有限元模拟样本,采用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学习有限元轧制力结果,确定了轧制参数与轧制力的映射关系,并根据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分析了摩擦系数、轧辊偏转角和轧辊转速对轧制力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轧辊偏转角对轧制力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高轧辊转速时,较大的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轧制力.  相似文献   

19.
七级像差的多极场分析与校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多极场理论,研究了超大偏转角情况下的偏转像差,给出了应用十四极场做七级像差校正时的多极场表达式,计算了在多种情况下十四极场对七级像差校正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多极场像差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七级像差的多极场分析与校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多极场理论,研究了超大偏转角情况下的偏转像差,给出了应用十四极场做七级像差校正时的多极场表达式,计算在多种情况下十四极场对七级像差校正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我极场像差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