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yocell纤维的膨胀对其织物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多种技术研究了 Lyocell纤维的湿膨胀对其斜纹织物结构的影响 ,包括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尺寸测量以及对水与对十六烷溶液保持能力的试验。L yocell纤维在水中以横向膨胀为主 ,其湿态与干态相比 ,直径增加约 3 0 %。L yocell纤维在 Na OH溶液中的横向膨胀比在水中更大 ,浓度适当时 ,直径可增加 2 0 0 %以上。纤维的横向膨胀导致了织物尺寸的收缩 (织物面积减小 ,而厚度增加 )。这就说明了 ,对坯布在张力状态下的处理中所发生的织物结构变化多数是不可逆的。在后续的湿处理、干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织物结构变化 ,通过膨胀—收缩及湿…  相似文献   

2.
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毛织物防缩效果比氮等离子体处理的较好。 表5中的(1)和(2)部分,在1976年经等离子体处理的,xps数据是在相隔12个月以后测得的,面积收缩数据是相隔16个月以后测得的,表5中(3)部分是织物在1977年经等离子体处理的; xps和面积收缩是在二个月以后测得的。这恰好证实等离子体处理的织物经贮存后并不影响收缩,低(O N)/C原子比意味着低压 ( 1mmHg)和低功率(50和 100W)的效应。 织物失重氧等离子体处理织物失重较大,如以5-和10一分钟剂量处理,经90分钟后失重积累率为11.5%,而氮仅为3.5%。 织物撕强(Fabric T…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出影响织物透湿率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需评估织物透湿率测量的不确定度,按照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试验,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并结合CNAS技术报告CN AS-TRL-002:2012评估织物透湿率的测量不确定度。该试验表明,该试样的透湿率为(33.6±2.7)g/(m^2·2)扩展不确定度为2.7 g/(m^2·h),包含因子k=2。织物透湿率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是由测量重复性与干燥剂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更为理想和客观的机织物经纬密度测量和评价方法,用数据检验所设计的织物构成要素综合分析系统(FaCFAS)可能达到的测量精度,通过与人工测量作对比实验,确定达到基本测量精度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即每个试样在不同位置测量14幅图像,以平均值作为结果能够达到的精度要求。最后,用大样本对2种测试方法的测量数据进行稳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自动测量机织物经纬密度具有可靠性和优越性,可以成为新的实用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现有织物尺寸变化率的测试方法,提出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手工测量织物尺寸变化率的测试方法进行改进。对图像法测试织物尺寸变化时织物的标记提出了快速标记方法和精密标记方法,并对这两种标记方法的测试指标进行了确定,提出了精确测量织物尺寸变化时的3个新指标,即收缩均匀性、收缩幅度和收缩形态。  相似文献   

6.
为连续、精确地测量纱线和织物组织单元的拉伸变形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提出一种微观尺度下的单轴拉伸变形测量方法。首先选取4种织物,从织物中抽取纱线、裁剪织物试样,并制作合理的散斑。然后对纱线和织物试样分别进行单轴拉伸实验并用相机记录整个过程。最后在DIC测试软件中添加引伸计,计算拉伸过程中单纱分段线应变以及织物单元结构在经、纬方向上的线应变。结果表明:单纱拉伸过程中,各处线应变增长速率不同;织物微小变形下内部结构呈非均匀变形,其中纬编针织物线圈变形不均匀性更为明显。基于DIC的微观变形测量方法揭示了纱线和织物生产、应用中的微量变形规律,为智能可穿戴电子纺织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Technical Absorbents公司(TAL)开发出一种新型高吸水性纤维(SAF),专门用于制作系列新型低收缩SAF非织造布(图1)。这种新型SAF是为了应对医疗行业对高吸水性织物的需求而开发的,高吸水性织物适用于制作先进的创面敷料。纤维必须能够吸收环氧乙烷(EtO)灭菌过程中使用的水分,以确保产品安全并合规。这是制备高吸水性非织造布用纤维所必须具备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国外应用高收缩纤维的纺纱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9年美国的维克纶(Vycron)高收缩纤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后,世界各工业国相继进行了纤维生产和产品的开发。由于高收缩纤维具有特殊的收缩性能,将其与常规的纤维混纺交织,经过比较简易的处理,制造出类似天然纤维的仿毛织物、起绉织物与起圈织物,为化学纤维的仿天然纤维化、提高织物的身价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高收缩涤纶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脂(DMT),间苯二甲酸二甲脂(DMI)与  相似文献   

9.
生产衣片的方法分几个步骤。A)织出无缝的筒状织物(10),它是由在圆型纬编机上织出的连续不断的筒状织物段(11)组成。B)每个筒状织物段(11)间由关边(12)和分离线(14)相互分开。C)抽出分离线后,每个筒状织物段  相似文献   

10.
1、Rare和Audi S涤纶长丝织物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最近推出商品名叫Rare和Audi S的两种涤纶长丝织物,作为1992年秋冬季的优质便服织物.Rare涤纶长丝织物是由高收缩力长丝纱(75D/36F)和微细长丝纱(60D/136F)组成,纱的总细度为135D/172F,而微细长丝的原料为三叶形结构的微卷曲长丝.Rare织物具有高收缩率,因为高收缩率长丝纱经过热处理后收缩很大,而微细长丝纱中的微细纤维沿着纱卷曲,在纱的表面上看来好象只  相似文献   

11.
经编衬纬织物的染整可在机织物的染整设备或针织物的染整设备上进行。坯布可宽达320厘米,但可在通常宽度(160厘米)的机织物染整设备中进行染整。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衬纬织物成品,染整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织物纵向的残余缩水率应尽量小(横向的缩水率由于织物特性而相当于机织物);(2)在染整过程中不容许产生皱痕;(3)制成品的纬纱应呈笔直状态。 两种衬纬织物的染整过程如下:1.对要漂白、染色或印花的坯布:(1)水洗—收缩(主要为经向收缩);(2)脱水;(3)烘燥一定型;(4)漂白及有相应后处理的染色或印花;(5)烘燥;(6)间或上添加剂(例如用整理剂,树脂浸渍等)。2.对色纱坯布:(1)水洗—收缩;(2)脱水;(3)烘燥一定型;(4)上添加剂(可在湿态时进行,以节省一道烘燥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圆柱形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植入织物后的舒适性以及测量温度的准确性,首先运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纬纱原料、织物经密和织物组织对织物舒适性的影响。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将传感器植入到设计的双层中空织物中。在传感器位置的纬纱中,引入1:0、1:1、1:2、1:3的超收缩涤纶纱线,对织物进行热处理并测量温度。结果表明:织物舒适性的参数采用3/1斜纹,锦氨纶包覆丝为纬纱,经密为240根/10cm;热处理后,随着超收缩涤纶比例的增加,织物的包覆率从81.2%提高到98.7%。当包覆率为94.1%,即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纱线比例为1:2时,测得的温度更接近裸传感器测得的信号。  相似文献   

13.
在浆纱过程中,经纱的伸长和回缩是根据纤维的品种而定。在丝光工艺过程中,要求织物受到一定程度伸长而形成张力,以保证必要的丝光效应,而织物在拉幅机上往往又有收缩的趋势。在防缩机上使用一定程度的超喂量,可保证织物达到预先规定的收缩值。这种性质的特定伸长和收缩值要求在一定张力或超喂条件下对织物进行很精确的控制。DMA型和DMG型电子伸缩测量和控  相似文献   

14.
色织长短袜产品生产中广泛采用纬编提花组织。提花组织的特点是织物反面留有浮线,这种浮线的存在会影响织物的延伸性。线圈中浮线的数目取决于上机各种颜色纱的数目和花纹。对D3BC型双针筒自动圆袜机上获得的双面三色提花组织进行分析表明,从一种花纹转向编织另一种花纹时,延伸性、收缩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服装热量的传导,采用导热率较高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纱线作为纬纱与涤纶进行交织制成织物,并以电热片作为热源,通过铂电阻测温仪测量距离热源边界0、2、4 cm处织物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变量分离法测试纤维种类、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以及织物组织结构等因素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导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UHMWPE纱线交织物的导热性明显好于涤纶/涤纶和涤纶/锦纶交织物,且纱线越粗、织物密度越大、组织单元内纱线交织次数越少,织物导热性越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织物组织单元用于产品设计的原则,举例说明了组织单元在织物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组织单元织物设计和加工技术要点。以组织单元方式结合Excel辅助操作进行产品开发,可简化织物设计过程,比较适合于初学者及小批量多品种开发。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9,(17)
分析了合纤长丝类织物在绳状染色过程中产生折痕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合纤长丝在纺丝过程中受到多次牵伸,存在很大残余内应力。在染整过程中,合纤长丝第一次遇热、遇湿会发生强烈收缩;当织物纵向受力不均匀时,纤维经纬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从而产生较大差异。染色后的织物表面对光的反射方向不一致,产生犹如"鸡爪印"的表观现象。在间歇式绳状湿加工(如前处理、染色)过程中,对张力和温度进行控制,使织物纤维能够均匀收缩,可有效避免这种折痕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加入不同混纺比的阻燃FR纤维(兰精公司阻燃黏胶)后对织物综合防护性能的影响,进而综合评价以国产芳纶1313为主体的防火面料性能,分别采用GB/T3923.1、GB/T3917.3、GB/T5455及GA10等相关标准测试了加入不同比混纺例阻燃FR纤维的织物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以及阻燃与热防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阻燃FR纤维织物中的混纺比小于20%时,可显著降低织物的收缩率,解决织物遇火时收缩脆裂的问题,而对织物的力学和热防护性能的受影响较小;当阻燃FR纤维在织物中的混纺比大于30%时,虽然解决了织物遇火时收缩脆裂问题,但对织物其他性能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织物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市场上机织物密度主要依靠人工检测以及利用图像测量结果准确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灰度曲线特征值的机织物密度测量方法.获取织物图像后,利用Radon变换对其倾斜矫正,作出织物图像灰度曲线,曲线波峰数目对应纱线根数.为了在波峰数统计时过滤掉杂质小波峰,分别以曲峰峰值和位置的分布特点为依据,设定统计限制参数,找出更优的统计方法,实现机织物的密度测量.结果表明:以波峰位置为依据设置限制参数时,测得密度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最高,误差均能保持在2%以内,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印染》1977,(2)
织物在织造和染整加工过程中,通常经向受到强烈的机械张力,导致织物发生纬向门幅收缩、经向伸长的不稳定状态。如用这样的织物裁制成服装,经水洗后,即因织物收缩而使衣服走样。为解决织物的缩水问题,在染整加工的末道工序,设法使织物的经向有回缩的机会,恢复其平衡状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