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底栖硅藻水质生物监测技术是被广泛研究与使用的一种监测河流水质及生态质量的理想手段。通过将CCA排序和GAM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分析了对龙江区域河流附生硅藻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GAM模型画出了各个水环境因子对硅藻完整性指数IBI的响应机制,偏CCA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营养盐因子对河流硅藻群落的重要性。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营养盐和电导率是影响龙江附生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流速和水温为次要影响因子。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增加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指标法,构建山口湖水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2017年的水文数据为基础,从水文水资源、水质、物理结构、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对山口湖水库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山口湖水库的整体健康状况处于健康状态。河湖健康评价体系具有简单、全面、可操作等特点,可以评价河流的生态完整性,评价河流和湖泊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科学地监测水质,解决水质理化分析的片面性,在柳江的不同水功能区设置实验点,以构建河水质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水功能区及不同水质等级的实验点的对应分析,认定AMIN,GOLI,DDEL,AMSA,ACLI,NAAN,NRHY等是柳江河流清洁种,菱形藻和端泥生藻是柳江耐污种。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河流水质参数是影响硅藻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硝酸盐、氯化物、粪大肠杆菌群和总磷等是主要的变量,因子分析的结果亦表明理化参数是主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理化变量与硅藻指数IPS,IBD,TID,IDG,SLA的关系紧密,依据水功能区长期水质级别并参考水质参数聚类与硅藻种群聚类,划出3组水质不同的类别,IPS,IBD,CEE硅藻指数对该3组水质状况判别效果较好,而硅藻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适宜评价柳江河流水质。河流水质及生态质量利用IBD和IPS生物指数、VAN类群划分富营养种百分比及理化参数多指标共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4.
河湖健康评估是评价河湖健康现状、诊断河湖健康问题、拟定河湖保护与修复策略的重要手段,对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维持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池市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龙江河,从水文完整性、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功能完整性5个方面,全面评估其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河池市龙江河总体处于健康状况,评估赋分72.8分,但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主要问题包括:天然流量过程被改变;河岸带存在人工扰动情况,河道被重重阻隔;流域开发活动可能增多,水污染潜在风险仍然存在;河流生物状况不清,底栖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河流管理保护状况与公众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河流常规水质监测体系仅限于物化监测,面对我国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河流开发过度致使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现状,急需对河流生态安全进行监控。生物监测是水质监测(又称水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表明各种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综合生态效应,为河流健康、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针对我国缺乏相应的河流水质生物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河流水质监测以物化监测为主.生物监测不足的缺陷,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先后开展了中法合作项目"珠江水质生物监测方法研究"、水利部948项目"法  相似文献   

6.
陈昊 《人民珠江》2014,(6):134-136
河湖健康评估是指对河湖系统物理完整性(水文完整性和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和服务功能完整性以及他们的相互协调性的评价。对惠州市惠阳区鸡心石水库开展惠阳区试点水库河湖健康评估,最终评估赋分为82.3分,评价等级为A,为理想状况。不健康表征主要为:库尾有轻微淤积现象;存在一定水土流失风险;有发生藻类水华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从水文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形态结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及社会服务功能5个准则层出发,构建了渭河流域甘肃段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的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物元可拓模型计算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等级,对渭河流域甘肃段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并结合障碍诊断模型,分析了该研究区域河流健康突出问题。结果表明:2017—2019年渭河流域甘肃段干流河流健康等级均为亚健康状态,且呈现小幅好转趋势;5个准则层中化学完整性表现最差,流域治理应重点关注河流水质治理;评价河段的敏感度指标与水文、化学、生物完整性相关,是提高河流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8.
2017年3—12月对江阴市4条河流的13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了P-IBI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人为干扰程度划分出参照点与受损点,对18个候选参数进行指标筛选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硅藻门分类单元数、绿藻门百分比、席藻百分比、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浮游植物生物量5个参数,采用比值法计算得到各参数分值,各个参数分值相加得到江阴市4条河流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分值P。结果表明:调查河流浮游植物优势种为颤藻、鱼腥藻、裸藻等,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整体水质较差;P与河流流速、透明度、矿化度和电导率相关性较高,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是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4条河流P与水质数据基本吻合,水质状况越好,P越高,表明采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对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余彬境  付意成 《人民珠江》2022,(4):75-82+121
河流健康评价是开展流域规划、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廊坊龙河下游河段生态脆弱,水体流动性差、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为准确评价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下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识别生态系统中脆弱性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龙河下游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水文完整性、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5个方面进行河流健康评价。龙河廊坊段总体上处于健康状态,评价得分为75.18分。评价结果表明:龙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湿地保留状况不佳,河岸带人工干扰程度大,上游来水水质较差等。提出的评价方法为受人工控制严重的河流开展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对硅藻及硅藻指数的应用研究进展。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基于硅藻的种类分布和个体特征,使得硅藻具有良好的指示特性。将指示变量按照特征归纳为水体环境、污染物以及人类环境行为3个方面。针对硅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指出了硅藻及硅藻指数在河流健康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关于硅藻研究需要完善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在我国建立并完善硅藻生物监测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辽河流域为例,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程度水利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现场监测和资料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整理流域内2015年前后的社会经济、水生生物、物理结构、水文水资源、水质状况等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提出河流健康评估体系。根据河流生态环境特点和河流健康评价相关研究,在详细比较河流生态完整性和各项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确定符合辽河流域特征的评价因子和指数,各指标权重利用AHP法计算确定。研究表明:辽河流域生态完整性处于健康并趋近于亚健康状态,其赋分值为62.8分,其中水生生物和物理结构健康水平较低;在河流研究中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可为河流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城市水生态问题凸现,水生态健康成为当今水科学研究中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之一。河湖健康评价作为诊断水体健康和指导生态修复的重要工具,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在我国河湖管理和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基于流域、地域、水体类型和生物类型对我国十几年来河湖健康评价典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发现指标体系法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气候、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差异,将我国水体初步划分为10个生态分区,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河流和湖库分别构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案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适合在我国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数据,在水质监测中开始应用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由电极法水质自动监测仪、现地控制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中心站组成,主要是对水样中常规物理与化学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阐述电极法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南宁水文站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并就日常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水质自动监测仪所监测到的河流水质资料是相对可靠的。通过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对河流水质变化做到实时监控;在水体发生异常变化时,系统可自动报警,达到预警预报的目的;在线系统可同时提供各个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图,以便进行流域水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我国及世界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生态水利思想为指导,结合减碳理念,提出了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通过分析国外河流、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干旱内陆河流域河湖生态复苏的实际案例,从河湖生态空间优化布局、生态需水保障、生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水质改善与维护、监测与...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对于保障北京、天津等重要区域的供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收集常规断面数据资料和补充监测的基础上,评价黄河以北段输水沿线河湖现状水质,并进一步分析输水干线主要河流及调蓄水库近10 a水质变化趋势。经分析发现,水质风险存在于现状水质较差的一期输水河段小运河、七一河、六五河以及南运河部分河段。  相似文献   

16.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从河流健康的内涵出发,回顾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单一生物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生物监测工具在河流健康评价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展望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力求为我国河流健康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流域管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7.
吴昊 《吉林水利》2020,(4):20-22,34
为了解安庆市河湖水质现状,明确主要河流、湖库及水功能区的水质特点,根据《安庆市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河湖水质数据,并结合现场监测收集的相关资料,重点对全市5条主要河流、 6个主要湖库及17个水功能区的水质变化特征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较好,基本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但主要湖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Ⅳ类水体占39.9%,Ⅴ类占7.1%; 2014—2018年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类别变化平稳,水质总体保持良好状态,但湖库污染程度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徐雅俊 《吉林水利》2021,(5):4-7,15
基于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构建的公信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对公信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以及河流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指出公信河健康存在的问题,为流域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晶  徐国宾  郭书英  王乙震 《水利学报》2016,47(11):1465-1471
为评价河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发展状况,首先,从影响河流生态完整性要素和社会服务要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水文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等多个准则层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统一框架;然后,借鉴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理念,建立了河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河流健康管理的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最后,以滦河为研究对象,对2011年滦河健康状态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度模型既能评价河流系统的健康程度,又能衡量河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对四川省荥经县对3条山区河流泗坪乡的桥溪、新庙乡的头道水和三合乡的茶河不同水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同时对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监测的结果显示,3条河流的pH值、温度、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参数都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Ⅱ级标准及以上;生化需氧量及总氮在不同河流和不同水期的差异都较大(3条河流的差异具体点说明);以枯水期的水质最差,达到了劣V类水。利用硅藻指数评价3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表明,3条河流都达到较重污染,但不同河流存在差异,与水质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山区河流生化需氧量及总氮超标的来源与流域内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化肥的施用、以及家畜家禽的养殖有关。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宣传,提高乡村垃圾和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积极开展流域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