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设与省际水事纠纷处理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际边界水事纠纷是中国水事危机和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严重影响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本文重点分析了省际水事纠纷的特点、类型及发展趋势,阐述了和谐社会和水事纠纷处理的相互关系,并在总结太湖流域片省际水事纠纷处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预防为主、未雨绸缪的省际水事纠纷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片经济社会发达,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工作中易引发省际水事纠纷。通过对太湖流域片省际水事纠纷的现状介绍,从流域管理机构水政监察工作角度,分析了太湖流域片省际水事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对进一步做好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道和 《治淮》2014,(12):61-62
为了进一步保障省际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贯彻十八大"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开展省际边界水资源排查纠纷化解,非常必要。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淮河流域省际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概况、有关成效及问题,提出符合淮河流域省际矛盾纠纷排查的相关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3日,长江流域省际水事纠纷敏感地区协调工作座谈会在西藏林芝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交流长江流域省际水事矛盾和纠纷调处经验和办法,讨论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长江流域省际水事纠纷议事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会上,长江水利委  相似文献   

5.
省际水事纠纷具有易发生、难调解的特点,以预防为主的纠纷协调方式能减少事后调解的危害和难度.尽管省际水事纠纷表现形式各异,但其本质是参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博弈过程.运用博弈理论提出了省际水事纠纷的演化发展分析框架,并结合鄂豫丹江荆紫关水事纠纷案例,具体分析中央与地方在修建水利工程避免水事纠纷方面的博弈演化过程.最后从信息收...  相似文献   

6.
松辽流域水事纠纷调处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流域省际间的界河、跨省(自治区)河流较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省际间出现了多起水事纠纷。本文结合参加调处的多起省际间水事纠纷,对流域机构在流域内调处水事纠纷的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刘洪  安鹏 《海河水利》2007,(2):14-16
协调省际水事纠纷是国家赋予流域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京津冀省际边界地区水事纠纷的起因、演变和协调工作的思考和分析,认为要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健全流域水法规体系,加快流域基本水权制度建设,抓紧制定省际河流水利规划,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完善水事纠纷协调机制,及时有效化解水事矛盾,积极妥善解决已发生的省际水事纠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省际水事纠纷日益增多。文章结合松辽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老虎山河水事纠纷,从纠纷的概况、纠纷的起因以及纠纷的调处过程,对流域机构在流域内调处省际水事纠纷的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省际水事纠纷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纠纷双方缺乏直接沟通协调机制,调解难度较大,处理不慎,易酿成严重后果。以渭河干流陕、甘两省交界凤阁岭河段发生的一起水事纠纷为例,详细剖析了调处过程及措施。该案例省际水事纠纷的成功调处,有以下两条基本工作方法值得借鉴:一是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省际水事纠纷报告时,迅速反应,及早介入,控制事态,为妥善解决纠纷赢得时间;二是在水事纠纷调处时,应当开展翔实的现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抓住矛盾焦点,从维护双方权益出发,依法开展平息纠纷和化解矛盾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内各省际边界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在省际边界河流上建设的蓄、取水等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性,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可能引起省际之间的水事矛盾和纠纷.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省际边界河流水事纠纷,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保持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掌握流域内省际边界河流及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为此开展了长江流域(不含太湖)省际边界河流及水资源状况调查工作,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其中省际边界河段主要有12处,长约1500公里,占干流全长的27.5%;一级支流的湟水、窟野河、渭河、金堤河干流河道中,省际边界河段有4处,长约150公里,占4条河干流河道总长的9.4%。流域内九省区都涉及省际界河问题,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竞相开发水资源和利用滩地,致使水事纠纷增多且更为复杂。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黄河中上游地区为我国多民族聚居区,有些省际水事纠纷可能引发民族矛盾,所以,及时做好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松辽水利委员会在省际水事纠纷调处工作中,为防患于未然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建立健全调处工作机制。通过探索有效的调处途径,圆满解决了通榆滞留洪水纠纷和诺敏河灌溉用水纠纷。  相似文献   

13.
松辽水利委员会在省际水事纠纷调处工作中,为防患于未然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建立健全调处工作机制。通过探索有效的调处途径,圆满解决了通榆滞留洪水纠纷和诺敏河灌溉用水纠纷。  相似文献   

14.
张炯  庄佳  赖万安  张强 《人民珠江》2010,31(1):7-8,22
珠江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利情况复杂,水事矛盾虽不算突出,但一些水事矛盾和纠纷已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应引起重视。在分析珠江流域现有的各类水事纠纷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以往调处水事纠纷的经验和不足,针对各类水事纠纷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治淮》1997,(6)
准河流域跨豫皖苏鲁四省,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省际边界线长约3000公里,涉及21个地区(市),64个县(市),跨省河道达数百条之多,绝大多数系平原河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在防洪、除涝、灌溉、排水等方面存在着复杂的水事关系。流域省际边界水事矛盾100多处,其中热点地区水事纠纷20余处,是我国省际水事纠纷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水法》颁布实施后,依法治水、管水,规范省际边界地区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的水事矛盾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通过对新时代涉水主要矛盾的转化情况分析,预判新时代流域省际边界矛盾变化的趋势,明确提出了水事矛盾纠纷预防与调处的基本原则以及运用法治、行政、技术等多手段加强水事矛盾纠纷预防,充分利用河湖长制平台、加强流域与区域联防联动联治等强化水事矛盾纠纷调处,提升省际边界水事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水平等应对策略,以期不断提升水事矛盾预防和调处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漳河上游是我国省际水事纠纷热点地区之一.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纠纷矛盾,促进沿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实践水权水市场理论积极探索解决漳河水事纠纷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漳河上游历来是我国省际水事纠纷热点地区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实施跨省有偿调水,有效预防了水事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省际河流冲突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高洪  郭生练 《水资源研究》2005,26(4):20-21,4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省际河流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水灾害处理、水环境保护等所导致的水事纠纷一直有增无减。以长江流域为例,对现有的省际河流冲突类型、特征,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流域一体化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水事纠纷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治淮》1999,(6)
淮河流域省际边界长约3000公里,涉及20余地市70余县市,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省际河沟达169条,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在防洪、除涝、灌溉等方面存在着复杂的水事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发生水事纠纷,影响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减少水事矛盾,预防水事纠纷,促进边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1994年4月26日至2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的“淮河流域边界水事协调工作会议”上,淮河水利委员会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水利厅及其有关市(地)县(市)水利局的代表就加强省际边界水事协调工作进行了磋商,流域四省水利厅与淮委代表一致同意并签署“淮河流域省际边界水事协调工作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