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在街道设计回归人本主义的背景下,街道界面连续性和场所性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首先综述了现阶段对街道界面连续性的研究;其次,以慕尼黑为例,总结了其内城商业步行街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再次,运用最大切面法对慕尼黑内城商业步行街及其他六条典型步行街进行界面密度量化研究,并归纳出街廓尺度、街道宽度与界面密度的关系;最后,从街区、街道和界面三个层面提出了商业步行街界面连续性导控策略,以期推动城市商业街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建设在国内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它改善了城市中心区购物、休闲、娱乐、交通等环境,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然而,纵观我国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设计,在固"步"的同时却出现不少"自封"的问题,诸如商业化、平面化、类同化、片面化等等。本文通过对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涵义的界定和阐述,指出当前我国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设计质量的改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业步行街,是街道文化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生活的集中反映.它的出现是城市街道环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步行街建设也日渐增多.但大量的商业街却对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重视不够,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和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在城市街道景观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章迟  章明 《华中建筑》2012,(1):133-137
随着物质文明的繁盛,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有质量的精神享受。商业步行街也直接映射出城市综合文明的一面,怎样将这张城市名片设计成立体的,有活力,有特色,成为时下城市设计范畴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该文以界面为脚本,对城市商业步行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诠释与归类,力图为设计实践作好充分的伏笔。使方案在合理的范围下得到最优处理,使其在具备功能的同时,通过界面合理的设计来整合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形态的和谐、视觉的统一、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充满生机的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商业步行街的室内外两种形态,都是从传统城镇商业街的原型发展而来。文章首先简要地讨论了销品茂和城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历史,介绍了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大规模混合使用开发中步行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改善,城镇中心和都市村的开发概念,同时阐述了营建一个成功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要点,城市步行商业街商业内容的改变和混合娱乐内容的重要性。对于在国内近几年来城市商业步行街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内容,如步行街的形态,人车分时通行,商业策划步行街的设计和形象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生活的聚合呈现。以无锡江阴万达商业综合体的室内步行街设计为例,从文化传承、空间肌理和生活体验3个层面分析其设计手法,探讨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再现"城市性"。  相似文献   

7.
商业步行街通常是指那些在城市中心特别是在某些商业综合体当中的商业集中区,其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购物和消费体验,是重要的城市象征,如北京王府井、重庆解放碑等。商业步行街一般地处城市的中心,这里人口拥挤,而且惜土如金。特别是很多新兴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因此它们的公共开放空间就显得更加珍贵。由此,商业步行街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室内步行街,室内商业步行街是商业综合体的灵魂。百余米长的室内步行街呈线形贯通,步行街采用全封闭设计,顶部全明玻璃采光,在空间转折点设计超大中庭,可举行展示、演出、休闲等活动。步行街良好的导向性线性空间,既很好地引导了商业人流、巧妙地延长了商业流线,又丰富了内部空间,成为了节能舒适的全天候步行街。本文就从室内步行街的设计出发,探索了商业综合体建筑室内步行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何建 《福建建筑》2009,(8):21-23
随着城市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设计中新的焦点。本文通过郑州市郑东新区CBD新澳商业步行街设计实例,尝试分析商业步行街设计元素,探索商业步行街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核心区域商业步行街入口广场空间对于提升城市街道形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有着重要作用.重庆市三峡广场北门作为典型的核心商业步行街入口空间,城市街道界面影响大,人流密度高,商业意义重要.文章对三峡广场北门入口空间现状及典型空间要素进行调研分析,依据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对人的行为与空间要素相互关系的探讨,探索提升商业步行街广场入口空间形象与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步行空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展现城市形象的载体,不仅承载着人们多种多样的城市生活,而且反映着城市的文化与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步行街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空间,步行街的环境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某小型商业步行街设计为例,对小型商业步行街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是由建筑与街道的空间尺度、比例,沿街建筑的界面形态以及其韵律、节奏感等因素所构成,从根本上影响着商业步行街的活力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探讨了广场模式和街巷模式这两种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结构模式,并结合广西凭祥新行政区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案例,对将两者结合起来为商业步行街增添活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商业步行街的概念和景观构成要素、形态特征、影响因素、意义的阐释,表明了城市商业步行街是改善城市景观和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许多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对策,以期对提高我国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色彩对于提升空间的质量,塑造街道特色有着显著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城市色彩的相关研究大多为宏观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上,对商业步行街这种较为具体的城市空间色彩的研究还比较少。以沈阳太原街商业步行街为研究对象,从色彩学相关理论入手,针对底界面和侧界面两方面进行色彩现状的调研,从而探究目前太原街商业步行街色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高歌  于汉学 《城市建筑》2023,(7):69-71+101
后疫情时代,随着“城市微度假”消费模式的迅速崛起,商业步行街成为旅居者休闲娱乐的新型空间载体,新消费群体的注入使得需要对商业步行街进行新设计语言的解读。文章以大唐不夜城为例,分析其文化资源转化、城市与街区界面贯通、建筑空间布局、业态构成、公共配套设施等设计要素,得出结论:地域文化应“活化”利用,贯穿设计始终,多元业态混搭新模式更好地满足新需求,公共配套设施设计深入细枝末节尽展人性化关怀度,通过深入思考“城市微度假”消费趋势下的商业空间设计策略,以期为商业步行街空间转型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已经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中心区购物、休闲、娱乐、交通等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在目前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建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长沙市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长沙市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余静 《中州建设》2014,(23):68-69
对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主要特征、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的功能,以及当前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商业步行街人性化的植物配置和造景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商业步行街开发的重要性,介绍了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背景,通过对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和一期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营造既具有活力又具有城市精神的商业环境的方法,从而完善商业步行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商业步行街开发的重要性,介绍了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背景,通过对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和一期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营造既具有活力又具有城市精神的商业环境的方法,从而完善商业步行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形成和发展入手,总结了步行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交通等方面的优点;通过对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分析,提出了步行街在良好的交通体系、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独特的景观、文脉构成、良好的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原则;初步探讨了在城市中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廖谊  朱晔  魏皓严 《室内设计》2012,93(1):28-35
本文基于实地调研重庆市解放碑步行街的空间形制,对其空间生产进行角色分析,探索城市商业步行街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一消费大爆炸中所对应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并指出在资本将长期起强势作用的情况下,多样性的话语权如果要更大地融入到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生产动力机制中,使其对应的城市生活与各角色诉求高度吻合,将是漫长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