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次溶样将钙、钡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试样用酸溶解后,取所制溶液分析钙、钡。钙、钡测定均采用EDTA滴定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硫酸铵-氨水溶解氧化锌试样,EDTA滴定法测定氧化锌含量.结果表明,用200 g·L<'-1>硫酸铵溶液10 mL,5 mL氨水溶解分析试样,搅拌5 min后试样中氧化锌溶解完全,金属锌、氧化铁等杂质不溶,氧化锌的测定不受这些杂质的干扰,测定结果与传统溶样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酯纤维中二氧化钛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敏 《应用化工》2006,35(2):144-146
用浓硫酸加硫酸铵法溶解聚酯纤维中二氧化钛,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iO2含量,并对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最终选定410 nm作为测定时的工作波长,比色用的标准硫酸浓度采用2 mol/L,溶液稀释用的稀酸中不加硫酸铵,加入3%的过氧化氢5 mL作显色剂,能快速、准确的测定出聚酯纤维中TiO2的含量,相对误差小于2%,同一样品不同仪器上的测定误差小于4%。  相似文献   

4.
用4mol/LHNO3做溶剂来溶解稳定性较强的SAPO系列分子筛母液以便测定其化学组成,溶样仅需5min。此种溶样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溶样完全、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且对溶样后分子筛母液中铝、硅、磷含量的测定无影响。此外,本文对SAPO系列分子筛母液中中铝、硅、磷含量的多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用固体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的Zn(Ⅱ)盐返滴定法测铝含量比PAN作指示剂的Cu(Ⅱ)盐返滴法更好、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含量比重量法更合适、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的Bi(Ⅲ)盐返滴定法测磷含量比哇钼柠酮重量法更准确。所得结果均能达到与XRF分析法相同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用溴甲酚绿作指示剂测定硫酸铵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溴甲酚绿代替甲基红指示剂,可测定硫酸羟胺中硫酸铵的含量.本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加标回收率在99.52%~100.48%.  相似文献   

6.
前言锆(铪)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和部标准都是采用苦杏仁酸重量法,该方法准确度高,但存在操作繁锁,费时长,耗电多,试剂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采用硫酸铵,硫酸溶样法,在一定量SO_4~(2-)存在下,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可经一次性煮沸;直接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锆盐中的锆。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试剂用量少,准确度,精密度较高等优点,可应用于一般的工艺生产过程。一、试剂 0.03MEDTA标准溶液:称取11.2gEDTA溶于1000毫升交换水中,以Zn  相似文献   

7.
间接酸碱滴定法快速测定钡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酸碱滴定法间接测定钡含量的方法.方法基于被测Ba2+与定量的K2CrO4溶液反应形成BaCrO4沉淀,剩余的CrO2-4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而间接测定钡.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钡盐及重晶石中钡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等铵盐生产,均用氨同酸的中和液浓缩结晶制得。生产工艺要求有一准确高速分析中和液的方法与之相适应。本地区以前采用酚酞法作指示剂测定游离酸和铵盐时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快速准确测定中和液组成,本法采用甲基红作指示剂测定游离酸或氨,用甲醛法测定铵盐含量,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家标准《GB/535-1995,硫酸铵》规定的方法测定硫酸铵中氮含量,耗时较长,操作繁琐,通过实验改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快速测定硫酸铵中氮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其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可大批量测定硫酸铵中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陶瓷》2017,(11)
采用熔融法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陶瓷原材料中的钾、钠、钙、镁、硅、钛、铁、锌、钡、锆、铪等元素进行测定。采用理论α系数校正基体效应,该方法对样品无损,可以直接测定各种氧化物含量,其方法快速、简便,可适用于固体粉末混合料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熔片冷却放入仪器测量,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利用TG-01型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氧化-喷氨法从低SO2烟气中回收铵盐的研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SO2氧化效率和喷氨成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对SO2氧化效率影响较大,而氨硫比对成盐过程有较大影响。在空速1 500 h-1、氨硫物质的量=1.85条件下,SO2平均氧化效率达98.02%,产物为硫酸铵和硫酸氢铵的混合物。SO2、硫酸雾及氨气均达标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中气溶胶的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的形成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测试分析氨法脱硫前后细颗粒的浓度与粒径分布、颗粒形态及其组成的变化特性,探讨了氨法脱硫中气溶胶的形成机理,并考察了影响气溶胶颗粒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氨水挥发逸出的气态NH3与烟气中SO2发生气相反应是气溶胶形成的主要原因,气溶胶含(NH4)2SO4、(NH4)2SO3、NH4HSO3等组分,粒径集中在0.07~0.70μm范围内,氨法脱硫系统对其难以有效脱除;氨水脱硫液温度及其浓度、烟气中SO2浓度、液气比等对气溶胶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形成量随氨水脱硫液及烟气中SO2浓度升高而增多,在保持NH3:SO2化学计量比不变的情况下,随液气比增大,气溶胶颗粒形成量减少。最后,对气溶胶颗粒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制备纳米氧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聪花  郭艳丽  吴永伟  王晶禹 《应用化工》2005,34(2):113-114,127
以硫酸铝溶液和氨水为原料,用喷射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分析了溶液浓度和干燥方式对Al2O3前驱体粒度的影响。将浓度0.2mol/L的Al2(SO4)3与4.5%的NH3·H2O进行喷射实验,冷冻干燥,在1200℃下烧结,经XRD及粒度测试可知,产物平均粒径为30.9nm的αAl2O3。  相似文献   

14.
固相法制备纳米α-Al2O3粉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硫酸铝铵为原料,以可溶性淀粉为分散剂,利用固相法制备了纳米α-Al2O3粉体。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产品为α相,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得粉体粒径为30~40nm,粉体呈球形。实验过程中,利用了大分子链的空间位阻效应,高分子网络的阻隔作用,以及固体分散剂的物理分散作用,有效地克服了粉末的粘连与团聚。此工艺在国内尚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非水溶性叔胺的存在下,对NaCl、KCl、CaCl_2、MgCl_2、Na_2SO_4、K_2SO_4和MgSO_4水溶液通入CO_2,以期制备碳酸盐或酸式碳酸盐。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生成碳酸盐的能力按下列顺序递增:KCl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复分解法来制备硫酸钾。将硫酸铵和氯化钾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在高于340℃下反应1~2 h。反应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NH4C l)升华分离出去,从而留下主产物硫酸钾(K2SO4)。由于主产物中氯的含量较高,必须想法降低其氯含量,达到无氯钾肥的合格标准。  相似文献   

17.
碱性锌-镍合金镀液及镀层中锌、镍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燕 《电镀与精饰》2005,27(1):43-45
酸性锌-镍合金镀液中锌、镍的测定方法报道很多,而碱性镀液中锌、镍的测定报道很少。采用过硫酸铵作氧化剂,在碱性介质中,镍与丁二酮肟生成红色络合物借此比色,求出镍含量;用EDTA滴定法确定锌、镍总量,然后减去镍量从中得到锌含量。此方法也可用于镀层中的锌及镍测定。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快速,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晓娥  兰新哲  董缘  张秋 《应用化工》2006,35(7):497-499,503
离子交换纤维作为有潜力的吸附剂被应用,不仅在于其吸附速度,而且在于其解吸性能和重复实用性。主要以硫酸、氨水作为解吸剂,对吸附在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上的金属氰配合物的解吸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6%的硫酸20 m in就可使80%的Zn(CN)42-顺利地从纤维上洗脱下来,但对Cu(CN)42-的洗脱效果却不明显;氨水30 m in洗脱纤维上的Cu(CN)42-的洗脱率也达到85%以上,酸化后氰的回收率也可达85%以上,氨水解吸后,纤维上的活性基团为OH-,因此洗脱后的纤维不需要再生,直接进入后续吸附过程。离子交换纤维的解吸实验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可有效处理含氰废水。  相似文献   

19.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甘草酸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金清  董军芳  李夏兰 《精细化工》2004,21(3):165-167,173
实验考察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甘草酸钾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草酸钾在该体系的分配系数K和收率均随乙醇、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pH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在w(乙醇)=35 1%,w(硫酸铵)=17 7%,pH=6 0左右时,分配系数K可达13 7,收率η可达96 3%。这将为甘草酸钾的提取分离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固体超强酸SO_4~(2-)/Fe_2O_3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NH4)2SO4·Fe2(SO4)3·24H2O直接焙烧的方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并以乙酸乙酯的合成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固体酸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550℃,最佳焙烧时间为4h。当催化剂用量为2g,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6∶1,回流时间2h时,乙酸转化率为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