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盲均衡的新算法。该算法利用接收信号的相关矩阵求解信道的脉冲响应,给均器赋初值,并把它与均衡算法结合起来,从而构成盲均衡新算法。计算机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盲均衡算法的收敛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当前LTE网络流量快速增长,资源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使得LTE网络资源短缺成为普遍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用户的移动与业务分布在区域上具有不均衡性,导致资源局部紧张,部分用户体验下降。再有,在异频组网中,当小区处于高负载状态时,能将高负载小区的UE转移到低负载小区中,提升业务接入成功率的同时,改善用户业务感受,提高整个资源利用率。本文对移动负载平衡的算法流程及性能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交叠场景的负载均衡方案,并在LTE流量暴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优化方法的探索,解决部分高负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线性均衡和判决反馈均衡是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中所采用的两种主要均衡算法.对它们的原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对其在无线局域网种SUI信道条件下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到通过选取合适的频域均衡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求解接收信号相关矩阵和自适应盲均衡代价函数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适合时变信道的盲均衡新算法.计算机模拟表明:本文的方法提高了盲均衡的收敛速度,且均衡器在时变HF短波信道上发散时,能在200~300点之内把均衡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复数Chebyshev神经网络在信道均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晓红  张家树 《信号处理》2003,19(1):281-284
首次把Chebyshev神经网络成功地应用在通信系统的信道均衡研究中,并且提出了适合于正交幅度调制(QAM)通信系统的复数Chebyshev神经网络均衡算法.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在QAM通信系统的信道均衡中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殷庆纵 《电子技术》1999,26(3):34-37
UC3907是Unitrode公司生产的负载均衡控制电路,它能有效控制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使之均摊总负载电流,为电源模块的并联使用提供了保证。文章介绍了该电路的特性、工作原理及实用电路。  相似文献   

7.
详细论述了多电平PAM(脉冲幅度调制)系统的最佳均衡理论。首先建立了多电平PAM系统的一种二进制码间干扰等效模型,将之视为二进制多路系统,从而说明其均稀可以用多个独立的二进制均衡器联事完成。在将均衡问题视为分类判决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贝叶斯准则导出了多电平PAM系统的最佳均衡有达式和所能取得的最小符号概率的计算公式和近似计算公式。从最佳均衡解可以看到,无论是二进制通信系统还是多电平PAM系统,其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信电源技术》2012,(Z1):104-106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匹配失衡产生的原因,介绍了能量耗散型和能量非耗散型的均衡电路的实现方法,阐述了充电均衡、放电均衡、动态均衡的特点,最后指出了锂离子电池均衡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中基于空时CM均衡的抗多径干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志敏  漆兰芬  罗冶  谭莹 《电波科学学报》2001,16(2):214-216,255
为补偿因空间角扩展和时延扩展同时存在而引起的多径干扰,将CM阵推广至二维结构,利用基于CMA恒模算法的空时联合信号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均衡。基于包含信号到达方向(DOA)的信道模型,推导出了CMA空时联合恒模算法,并分析了其收敛特性。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保持了CMA算法的盲均衡特性,算法简便。  相似文献   

10.
一种混合型盲均衡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盲均衡器在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一般的盲均衡器存在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本文以广泛使用的CMA(ConstantModulusAlgorithm)为基础,提出一种混合型均衡算法,不仅提高了收敛速度,而且减小了收敛后的剩余干扰,使均衡器收敛后不必切换到普通均衡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梦  刘威  周志刚 《信号处理》2019,35(10):1739-1746
迭代块判决反馈均衡(Iterative Block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IBDFE)是单载波频域均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非线性均衡算法,但算法计算复杂度随迭代次数增加而增大。本文针对传统IBDFE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因子更新的频域迭代判决反馈均衡算法,利用了线性因子更新来降低均衡器复杂度,并引入修正因子计算反馈滤波器系数以避免性能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性能与传统IBDFE算法相比复杂度降低且在误比特率为10-5时有0.12 dB的性能增益,与已有的低复杂度算法(Low-Complexity IBDFE,LC-IBDFE)相比有0.1 dB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12.
频域均衡的单载波传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竞  葛万成 《信息技术》2006,30(5):29-33
无线信道的信道干扰主要表现为多径衰落和多普勒衰落对信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均衡技术来补偿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产生的码间干扰(ISI)。现引入频域均衡的单栽波传输(SC/FDE)方案,探讨了其实现机理,并对采用SC/FDE的高速率无线通讯系统实例进行系统整体建模和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3.
“Stop and Go”判决引导算法中β的选择及其动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stop and go”判决引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选取β的方法,该方法保证对不同的信号和信道“stop and go”判决引导(DD)算法都能快速收敛,为了提高“stop and go”DD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量“stop and go”DD算法,该算法比“stop and go”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4.
祝宇林 《信息技术》2005,29(4):110-111
阐述了三代不同负载均衡产品的发展,着重分析了第三代负载均衡产品的性能。简要介绍了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产品和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产品两类产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类产品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在让读者了解到负载均衡产品的发展历程和两类负载均衡产品的相关特性后,又进一步阐述了负载均衡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处理网络和服务性能,分配资源等方面所表现的优势和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快速最小差错概率盲均衡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Daoben Li与J.G.Proakis提出的判决导引盲均衡代价函数应用于一种新的快速算法中。该代价函数可以保证在差错概率最小的同时,使总的信道响应最大限度地逼近所期望的(全响应或部分响应)信道特性。这种快速算法类似于最小二乘方算法,可以快速收敛。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进化思想的盲均衡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思想是目前模拟进化过程的三种主要研究途径之一,它主要强调个体的行为变化、强调父代和子代之间或繁殖群体之间的行为联系。盲均衡是一种在信道畸变相当严重的条件下,不用借助于训练序列,仅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序列本身进行自适应均衡的方法;本文运用进化思想和传统Godard均衡器代价函数,提出一种基于进化思想的盲均衡新算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已有的盲均衡算法收敛速度快,且不会误收敛至局部最小值。  相似文献   

17.
谢秀秀  焦媛  曹玲玲  冯敏  盛明 《电子工程师》2011,37(2):29-32,38
信道均衡是光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信道均衡能有效地克服信息传输中的多径干扰和消除码间串扰,适合于数据传输。本文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由信道失真引起的严重的码间串扰(ISI)情况,研究迫零均衡(ZFE)、最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判决反馈均衡(DFE)3种均衡技术,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对3种均衡技术的性能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判决反馈均衡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时LMS和RLS自适应算法在无人机数据链路不同信道特性均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得出了两种均衡算法在对于不同信道均衡效果的差异,给出了两种均衡算法的最佳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数字通信系统在很多领域都有涉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过,数字通信系统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数字通信系统的码间干扰便是数字通信系统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对整个数字通信系统的影响是很大的,非常不利于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传播,这也是令很多很多专业研究人员头疼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相关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效地方式来克服数字通信技术的码间干扰的问题,那就是在信号接收的一端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本文通过对数字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均衡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了均衡技术的实现,对相关的自适应均衡的算法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讨论,比较相关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MCMA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改进代价函数的新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CMA算法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较小的稳态均方误差,并且可以纠正相位偏移引起的星座图旋转;在均衡器结构方面加入反馈环节,大大减少了抽头个数,增强了算法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