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轻量化部件在汽车改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涛 《汽车零部件》2010,(7):78-80,83
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性并不矛盾,相反带来了很多优势.是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轻量化不是只能依靠汽车厂商研究设计,消费者也能对汽车进行合理的改装得到实现。笔者将介绍现今用于改装汽车底盘、发动机和车身的主流轻量化部件。  相似文献   

2.
汽车强化腐蚀试验盐溅路主要是为了模拟冰雪地区路面撒融雪盐的实际情况,使试验车通过盐溅路,盐水飞溅到底盘及车身下部,以此来考核试验车底盘及车身下部的耐腐蚀能力。依托实际工程对汽车强化腐蚀试验盐溅路设施施工工艺进行介绍,并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逐一的分析和探究,寻求更加符合实际,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汽车改装行业正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汽车改装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汽车改装行业现状以及人才需求分析开始,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改装技术为例,详细介绍了汽车改装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韦玉明 《中国机械》2014,(22):28-29
汽车车身是汽车整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一般以钢板、碳纤维、铝、强化塑料等为主。针对于不同用途的汽车车身而言构成材料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属性。本文对汽车车身材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汽车产品中,汽车的车身和外形是最直观的部分,同时也是整个汽车产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每一个汽车产品都需要一个好的车身和外形来提高它的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汽车车身常用材料、工艺以及车身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汽车白车身焊接质量控制决定了汽车整体质量,所以,汽车焊接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白车身焊接相关技术,并在焊接过程中严格控制焊接质量,同时汽车白车身焊接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监督焊接作业过程,并合理运用相关检测技术加大对白车身焊接质量的检测力度,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汽车白车身焊接质量.本文介绍了汽车的几种焊接工艺技术,针对这几种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在汽车生产企业中,车身制造是汽车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身质量对汽车整体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车身质量检查以及车身设计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以确保汽车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装焊夹具与汽车车身之间的相互关系 ,介绍了五菱汽车车身装焊夹具结构设计中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9.
陈经锋 《中国机械》2014,(16):70-71
汽车车身是汽车整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一般以钢板、碳纤维、铝、强化塑料等为主。针对于不同用途的汽车车身而言构成材料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属性。本文对汽车车身材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鹏 《现代零部件》2009,(1):102-104
白车身是汽车的主要部分,其质量对汽车整体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控制白车身制造质量的一些方法,并期望透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分享经验,能够提高中国车身制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强化处理技术是改善材料表面综合性能的重要方法,具有独特的技术优点,对于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表面强化技术的概念、意义以及分类,分析了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机械加工强化机理与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两种机械加工强化机理:组织强化和应力强化。根据晶体位错理论分析,组织强化通过改变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提高位错密度,使材料流变应力增加,强度提高。介绍了用于解释机械加工位错强化、晶界强化、应变强化、择优取向强化的理论模型及各强化机理在机械加工强化中的作用,分析了应力强化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机械加工工艺强化原理和工艺设备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机械加工强化机理和强化工艺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机械加工强化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储军  郑松林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3):365-368,378
通过对40Cr材料光滑试样进行不同加载次序的三级程序载荷疲劳试验,验证并分析了载荷作用次序对疲劳强度累积强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载荷从小到大逐渐增加的次序加载时,锻炼载荷对疲劳强度的累积强化效果最大,并且与三级锻炼载荷分别独立作用时强化效果的叠加值接近;而在其他加载次序下,累积强化效果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疲劳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研究了谱载荷下加载次序对总体累积强化效果的修正系数,并对之前建立的随机载荷下累积强化效果模型做出了修正,为建立考虑低载强化效应的疲劳累积理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车身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主要的车身尺寸,草绘车身造型图,使用UG软件完成车身模型,对车身曲面进行光顺性分析,保证曲面的光顺性。用GAMBIT进行网格划分,对车身、地板等要求网格密度高的部分使用手动划分网格,远离车身的部位采用自动划分方法。使用FLUENT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气动阻力和气动升力等动力性指标的不断优化,为车身的选型及造型提供依据。用数值模拟结果修改车身造型,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有利于较早地避免产品缺陷,提高燃油的经济性能,对于新型车抢占市场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环锤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纹、断裂、耐磨性差及使用寿命短的缺点,通过成分优化、新型铁砂造型—螺旋环冷铁的消失模铸造工艺及沉淀强化热处理工艺设计,成功开发一种以普通高锰钢为基础添加合金元素,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初始硬度达210HB,冲击韧度在215J·cm-2以上的高耐磨钢。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经多元微合金化、复合变质处理后,奥氏体基内形成弥散分布的合金碳化物等第二硬质相颗粒,强化了基体,提高了材料的初始硬度。当采用铁砂造型时,铁砂既体现型砂的固有特性又充当金属型的作用,使铸件的晶粒得到细化,组织致密度得到提高。生产实践证明:按此工艺生产的环锤件,经1080℃保温4h水淬+320℃保温3h回火的沉淀强化处理,抗拉强度σb=724MPa,冲击韧度αk=219J·cm-2,断后伸长率δ=37%,布氏硬度210HB,可满足产品使用性能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获得良好的耐磨效果,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DFM三维振动强化抛光装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并行工程下,面向可制造的产品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无导轨支承三维振动强化抛光装置。设计中实现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改进不合理设计,从而达到缩短三维振动强化抛光装置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及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测摆臂试车场道路载荷谱,对摆臂目标测点载荷谱进行了统计分析,综合考虑结构的低载强化特性与传统载荷谱编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包含具有强化效果载荷的程序载荷谱编制方案。该方案依据摆臂结构的低载强化特性删除了大量无效载荷,同时保留了载荷谱中具有强化效果的载荷,并研究了强化载荷之间的等强化准则,将强化载荷折算到最佳强化载荷等级,减少了强化载荷试验频次,能够快速、真实地模拟出汽车零部件实际受载情况,试验加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700MPa级超高强重载汽车车厢板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推进重载汽车轻量化进程,优化国内热轧超高强汽车用钢产品结构,以低成本高性能为基本原则,提出以较低的含碳量和一定量的锰并复合添加微合金元素铌和钛的成分设计思路,运用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在天铁1 750 mm半连续热连轧机组实现了700 MPa级超高强重载汽车用车厢板的试制。热轧工艺参数如下:加热温度为1 250℃,终轧温度在780~860℃,卷取温度在500~620℃。车厢板的显微组织以细小铁素体为主,存在少量的退化珠光体,并获得了大量尺度为20 nm以下的(Nb,Ti)C析出物。车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600 MPa和700 MPa,伸长率在19%~22%。车厢板具有优良的冷弯性能、扩孔性能及低温冲击韧度,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车厢板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700 MPa级车厢板替代Q345制造车厢可实现20%左右的结构减重。  相似文献   

19.
高速钢丝锥刃口电解强化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一种刀具刃口的电解强化方法,以期提高刀具寿命和切削稳定性.设计刀具刃口电解强化装置和工艺流程.以高速钢丝锥为实例,确定刀具刃口电解强化的电解液配方,选择阴极材料等工艺参数,研究刃口强化量与极间距离、电流密度、抛光持续时间和极间电压之间的关系.用优化工艺参数电解强化处理丝锥,刃口整齐,丝锥各刀齿刃口强化量均匀,符合刃口强化的几何形状,刃口强化后丝锥前刀面表面粗糙度降低.利用以上研究结果,进行切削40Cr、ZG230~450和1Cr18Ni9Ti的切削试验,加工400r和ZG230~450丝锥寿命提高2倍左右,加工不锈钢丝锥寿命影响不明显.研究表明,采用电解强化方法处理高速钢丝锥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效果与被加工材料和刃口强化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高强度数控车床主轴低载强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插值方法,补充了试验数据,得到强化载荷与强化后疲劳寿命之间、强化次数与强化后的疲劳寿命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二维关系式,通过数学插值,得到低载强化空间曲面的离散点三维坐标,再根据这些数据点,用Tablecurve3d软件拟合得到低幅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三维强化曲面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