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施工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几年的监理工作中,本人发现一些施工图设计存有通病,列出来与大家探讨 1考虑对周围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U7-89)第4,1.1条、第4.1.5条对建筑物基础的埋深、间距、保护措施等作了一些规定,但本人近期进行施工监理的一幢六层综合楼设计却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该综合楼框架六层,长宽 33.3m×13.8m,高度为 20.7m,周围建筑的西侧8m外为建设单位教学办公楼,条基、埋深-4.0m;东隔4.0m宽巷道与一幢三层楼房为邻。基础埋深-1.30m,为 2.6m×2.6m柱下独立…  相似文献   

2.
引言太钢六轧电机硅钢改造工程,森吉米尔轧机基础、主电室及地下油库建于六轧厂原厂房内的丙—丁—戊列,(7)—(14)线区域。原六轧厂房为多跨单层工业厂房,丙—丁列跨距18m,丁—戊列跨距21m,排架之间距离9m。丁—戊列柱基础底标高-4.00m、-4.50m,丙列柱基础底标高-1.25m,每个柱基下面有4根混凝土爆扩桩,桩底标高-5.2m。新建轧机基础西侧有一条电缆隧道,埋深-2.6m。新建轧机基础底标高-5.4m、-6.0m、-6.7m,地下油库底标高-6.73m,主电室基础底标高-5.12m、…  相似文献   

3.
某工程引起相邻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初步分析王翠微孙家乐张钦喜(北京工业大学100022)1概述某工程基坑深-16.8m,室外地面-0.90m,净深-15.90m。在-3.0m以上采用组合挡土墙,以下采用直径为800、间距为1.6m的护坡桩方案。设计了两...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主孔200m,全长1820m的平潭海峡大桥(连续刚构方案)进行上部结构-薄壁墩-桩基共同作用的电算分析,讨论了该桥在怛、活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并探讨结构受爱波浪、海潮和风作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李宏山  沈志阳 《建筑技术》1999,30(5):344-345
广东北江河岸开发区某9层框架商住楼,建筑面积3554m2,基底面积414m2,建筑物东临道路,西北为简易民房。现场地面标高-0.300m,地下水位-1.800~-1.000m,设计要求筏板基础基底挖深-2.500m,基底设于粉土层上。该工程于193年...  相似文献   

6.
按GB11981-89《建筑用轻钢龙骨》标准方法,对T24×32×0.35烤漆龙骨进行强度、挠度试验。其结果不符合该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使用构造,参照ASTMC635-95标准设计了新的试验方法,测出加载值与挠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T型主龙骨失稳破坏荷载为267N/m,副龙骨为146N/m,超过ASTMC635标准主龙骨承载为192N/m,副龙骨为136N/m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工程位于上海市长风公园银锄湖湖底,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海洋生物展览馆。地下2层,总面积5656m2,系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平面尺寸56m×56m,柱网间距8m×8m,构筑物底标高-13.000m,顶标高-2.600m,整个构筑物隐埋在湖底面以下...  相似文献   

8.
大连钢厂高精度合金钢棒线材项目的水处理工程,一次沉淀池平面尺寸35m×30m,池底标高-10.20m,池顶标高+1.00m,设计要求池底要座在岩层上;二次平流沉淀池平面尺寸48m×30m,池底标高-6.00m,池顶标高+1.00m,两池相连。工程所在...  相似文献   

9.
魏蕾 《建筑机械》2000,(11):45-45
我公司购进的法国波坦MC-180塔机,已成功地用于上海力宝广场的施工。该建筑共44层,总高度171.8m,其中1-3层分别为5.93m、5m和5m; 4-36层则为3.8m; 37-38层为4.77m, 38层以上建筑物成金字塔形。建筑物每层之间有一高度为800mm的横梁。 波坦MC-180塔机的标准附墙形式是每7个标准节一道附着架,自由端高度为10个标准节(该塔机1个标准节为3m,基础节为7.65m)。 在编制安装方案时,将建筑物层高与塔机对应布置后发现,若按标准附墙有时在建筑物上找不到相应的附着…  相似文献   

10.
三机抬吊钢筋混凝土柱黑龙江化工厂中氮改造燃煤储运库工程长174m、宽36m,共有74根钢筋混凝土工形柱,截面尺寸0.6m×1.2m,柱长19.7m,每根柱重24.6t。柱基为混凝土杯形基础,深度-4.9m,杯底标高-4.5m,通长条形基础与柱杯形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SHPB试验中如何选择合理加载波形问题,将矩形波、坡形波、三角波和常规梯形波等入射波形统一表达为不同升时的梯形波,并给出其加载应力路径方程。首先,计算分析了加载持续时间和最大应力幅值相同情况下,采用不同升时梯形波和半正弦波加载时,试件应力平衡时间t′u随波阻抗比β变化情况,以及不同β的试件应力均匀性变化特征。其次,从试件应力平衡时间和应力均匀性角度分析两种加载波形的优劣性。升时t′r=2、4的梯形波优于半正弦波,半正弦波优于t′r≥7的梯形波;而t′r=0、1、3、5、6的梯形波与半正弦波加载时t′u曲线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交叉现象,交叉前半正弦波优于此升时的梯形波,交叉后两者优劣性相反。最后,提出试验中合理加载波形的选择与确定。即无论β为何值,t′r=2或4的梯形波加载时,试件均能获得较短应力平衡时间和较好应力均匀性,试验中应将t′r=2的梯形波作为最佳加载波形优先选用,其次可考虑选用t′r=4的梯形波;此外,计算给出不同β值对应的其他合理加载波形以便试验中选用。  相似文献   

12.
陈杰锋 《山西建筑》2005,31(20):123-124
通过大量的现场检测试验,并结合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的理论,对两者检测结果在混凝土波速方面进行了比较,该结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应力波随机到达的角度对均质岩石杆件动态断裂规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三角形、矩形、指数衰减3种典型的应力波在几个特定入射时间传至一维均质岩石杆件的自由端后入、反射波叠加产生的纯拉应力的理论计算,对岩杆断裂的可能性、时间、次数和长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到断裂次数及长度与应力波峰值及入射时间的确定关系,揭示某些岩石冲击破坏工程随机现象背后的固有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有限长柱形装药爆炸应力波的传播问题,首先进行了小装药量在模拟围岩介质自由场中的爆炸试验,所测得的应力时程曲线上先后出现两个应力峰值,依次对应纵波和横波,并且横波的应力峰值受柱形装药长径比变化的影响较大;在试验基础上采用椭球面波形式分析有限长柱形装药爆炸应力波的传播,椭球波阵面传播速度在沿r和φ两个方向衰减,随着波阵面的膨胀,沿φ方向传播速度逐渐趋于零,椭球波阵面逐渐过渡到球形波阵面;利用特征线法推得了椭球面波纵波和横波波速表达式,与爆炸试验中测得的应力时程曲线上出现纵波和横波两个峰值的试验现象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5.
柴华友 《工业建筑》1996,26(2):13-19
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通过对桩顶实测质点速度波形及分析,可以了解桩身波阻抗分布,若已知桩身截面,可确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变化;若已知混凝土弹性模量,可确定桩身截面变化。桩周土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可与土性参数联系起来,它比完整桩实测波形反分析确定的阻尼系数更具有实用价值,且物理意义明了。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桩端形状对实测和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初始应力对应力波传播及块体运动规律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理论模型和试验测试结果分析初始应力对岩石弹性波速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研究爆炸扰动作用下不同初始应力时的应力波形状,包括质点应力、位移和速度,得到初始应力对应力波传播影响的一般规律。建立构造块体在爆炸扰动下的运动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和分析,研究不同初始应力下单个块体的相对位移。研究结果表明:(1) 在低初始应力下,岩石中的弹性波速随压力增大而迅速增大,增大的梯度在低应力下较高,在高应力下趋于一常数值;(2) 当初始应力增大时,相同距离处的峰值径向应力和峰值位移会降低,而且衰减较快,波形变窄;(3) 块体间的相对位移与初始应力的大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白永超  汪城 《山西建筑》2010,36(17):82-83
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基桩动测中的基本原理,针对实践中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时存在的局限性,从多方面探讨了该技术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法,并指出实际工程检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由于开挖卸荷效应以及原岩应力的复杂性,围岩体承受的静应力大小具有动态变化特点。为了研究静应力大小对岩石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对红砂岩长试件进行小扰动的应力波传播试验,试件轴向静应力分别设置为13个等级。通过应力波传播速度和幅值随传播距离、传播时间以及静应力的衰减规律,研究不同静应力条件下应力波的传播衰减特性。结果表明,相同轴压下,不同测点处应力波形状基本相同;不同轴压下,相同测点处应力形状变化较大,轴压越大,应力波尾部出现的拉伸波越大。随着轴向静应力的增加,岩石纵波波速呈"快速增加–平缓发展–急剧减小"的趋势,轴向静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s/?c=30%和?s/?c=55%是其2个应力分界点。相同轴压下,应力波幅值随传播距离及传播时间都具有良好的指数关系;随着轴压的增加,空间和时间响应强度逐渐减小,幅值空间衰减系数和时间衰减系数呈"快速减小–平稳发展–急剧增大"的趋势。随轴压增加,相同测点处幅值随轴压衰减系数??s先减小后增大,离冲击端越近测点处的??s变化越敏感。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驻波作用下有限厚度海床动力响应的解析解,推导了海床内土体单元在以轴向偏差应力的一半为横坐标,剪应力为纵坐标的应力平面上的动应力路径,得出土体单元位于波节处的动应力路径为纵轴上的一条线段;位于波腹处为横轴上的一条线段;位于波节与波腹之间为非标准椭圆形。以北海区域为例对确定动应力路径的初始相位差?、轴向偏差应力幅值的一半a、剪应力幅值b 3个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在0~0.35倍海床深度范围内时,波节与波腹之间土体单元的动应力路径趋近于线段,而在0.35~1倍海床深度范围内时,动应力路径为非标准椭圆形,且初始相位差?沿相对深度的增加在-180°~-150°范围内变化。通过海床渗透系数、波浪周期、海床厚度对海床内土体单元动应力路径的影响分析可得:海床渗透系数、波浪周期的变化不会改变海床内相同位置土体单元a,b的取值,而对?的取值会有影响。当海床渗透系数不小于10-2 m/s时,海床内土体单元的动应力路径均为线段;而在不同波浪周期下,?在海床下部区域的变化范围均为-180°~-150°。当海床厚度较薄时,动应力路径在表层0~0.03倍波长范围内趋近于线段;当海床厚度在0.3~2倍波长范围内时,随着海床厚度的增加,海床表层动应力路径趋近于线段的深度范围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王志亮  臧学义 《工业建筑》2005,35(10):36-39
在软基中打桩时,软土层对桩的阻力很小。当桩锤以一定速度夯击桩头,桩身便传播着应力波,此类压缩波在桩尖近似自由面处反射后成为反向拉伸波,压缩、拉伸波干涉的结果往往在桩尖上部形成一个相当高的拉应力区,这会导致桩底端附近层裂(断裂)。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