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DCF色散补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研究了利用色散补偿光纤(DCF)进行色散补偿的三种方案,数值模拟了采用这三种方案对在G.652光纤上传输375 km速率为10 Gb/s和40 Gb/s光信号进行色散补偿时入纤光功率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模拟结果,筛选出其中一种最好的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入纤光功率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用于高速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色散是限制光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目前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色散补偿光纤、啁啾光栅、高阶模色散补偿器以及VIPA等四种色散补偿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现在不同的色散补偿技术正逐步成熟并走向应用,基于系统的需要,色散补偿器件在向宽带、可调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申静  李俊奇 《激光技术》2019,43(5):641-645
为了研究光差分相移键控(DPSK)调制格式在光纤高速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补偿, 利用色散补偿光纤(DCF)的色散补偿原理, 对40Gbit/s光纤传输系统进行色散补偿, 分析了40Gbit/s单通道光纤传输系统中3种DPSK调制格式信号的频谱特性; 仿真了3种码型的色散容忍度以及3种调制格式在考虑光纤的非线性下的色散补偿方案。结果表明, 光非归零码差分相移键控(NRZ-DPSK)信号具有最好的色散容忍度, 但其受非线性的影响比较大; 33%归零码差分相移键控(33%RZ-DPSK)信号的色散容忍度差, 但其色散补偿后的效果优于NRZ-DPSK; 而载波抑制归零码差分相移键控信号对色散和非线性效应都有较好的抑制; 3种DPSK调制格式均在对称补偿2方案中色散补偿的效果最佳。此仿真研究对光DPSK信号在光纤中的色散补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1.3μm零色散SMF传输线路,实现传输速率为10Gb/s的1.55μm信号的长距离无中继传输,有效的方法是将发送端的预啁啾和色散补偿技术组合起来。最近,对于LiNbO3光调制器的α参数与色散补偿量的最佳化,以及色散补偿器插入的位置的问题,从模拟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定量研究,从而获得设计原则。此外,将预啁啾参数的LiNbO3光调制器与色散补偿光纤(DCF)组合起来,实现了10Gb/sSMF1  相似文献   

5.
利用OptiSystem软件,对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三阶色散(TOD)导致的脉冲失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光脉冲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传输2000 km,不同的速率、占空比、脉冲形状和光纤类型对三阶色散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高斯脉冲和超高斯脉冲经过2000 km传输后的品质因数,发现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优于超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当同时考虑群速度色散(GVD)和三阶色散的时候,标准单模光纤(SSMF)和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CFBG)组成的高速光纤传输系统性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单信道传输速率的提高(10Gb/s、40Gb/s系统)和信号传输带宽的增加,光纤传输系统中的色散问题日益显著,目前的10Gb/s光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色散补偿光纤(DCF)进行色散补偿。DCF具备能实现宽带补偿的优点,但也存在突出的缺点:非线性效应显著;损耗大(为补偿80km的光纤色散需增加8到10dB的附加损耗),长度随不同的色  相似文献   

7.
作者介绍了一种用循环连接常规光纤而构成的内含色散补偿光纤的环路内的10Gbit/s色散补偿长距离传输。在误码率小于10^-9时我们获得的传输距离为2245km,并因此说明了在实际光放大器间隔大于80km的情况下,采用DCF进行超过2000km常规光纤会场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实现10 Gb/s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广强  张霞  任晓敏  黄永清  陈雪 《中国激光》2005,32(9):221-1224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PCF)在10Gb/s光传输系统中对普通单模光纤中传输的光脉冲进行了色散补偿,获得了很好的补偿效果。实验中,10Gb/s光脉冲序列经过2.163km普通单模光纤被展宽后.利用26m长光子晶体光纤对其进行色散补偿.补偿后脉冲基本恢复到了初始形状。进一步的理论计算表明,此光纤在C波段20nm波长范围内对普通单模光纤能够实现较好的色散斜率补偿,补偿后剩余色散小于5ps/nm。理论与实验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在色散补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未来光通信系统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色散补偿现象对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网通长途传输网工程,提出了解决色散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在非色散位移光纤上传输10Gbit/s时受色散限制的传播距离,采用了一种根据减小光信号原理,散的信号技术。我们已经完成了在非色散拉移不纤上210的10Gkbit/s无中继传输。  相似文献   

11.
色散管理孤子的传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琼  王晶 《激光技术》2002,26(5):367-369,372
论述了色散管理孤子的传输原理,并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色散管理孤子在不同的传输模式中的传输,研究了色散管理孤子特性及其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色散管理孤子具有很明显的周期性,尤其采用平均路径色散为0的模型传输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2.
脉冲初始啁啾对色散管理孤子传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宁  杨伯君等 《光电子.激光》2001,12(2):185-187,203
本文数值分析了脉冲始啁啾对色散控制孤子传输性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适当地选择正的初始啁啾可以提高后补偿系统中孤子的传输特性;负啁啾可以提高前补偿系统中孤子的传输性能。初始啁啾参量的大小与色散补偿的结构以及平均输入功率有关,并提出对采用啁啾技术的色散管理孤子系统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光纤光栅的基本性质 ,介绍了均匀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的机理以及作者在这方面进行的工作 ,并与传统的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做了比较。从而得知 ,利用均匀光纤光栅的传输色散特性进行色散补偿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色散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4.
色散控制孤子系统中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滤波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铭  杨祥林  刘学明  蔡炬  胡渝 《电子学报》2003,31(8):1193-1196
本文研究高速OTDM色散控制孤子系统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及其滤波控制.首先建立了同时考虑偏振模色散和滤波控制时的DMS传输方程,其次采用变分法给出了滤波控制常双折射光纤中DMS传输方程的变分解,求得了DMS的特征参数的传输演化规律,然后研究了滤波控制随机双折射光纤中DMS传输稳定性问题及其定时抖动规律.最后基于变分所得定时抖动公式,分析了三种不同系统的定时抖动,显示了DMS系统中用滤波器抑制PMD时,对高速光孤子通信性能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在160 Gb/s 100 km光时分复用(OTDM)通信系统中,色散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减小由此带来的信号波形的失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并做了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传输链路采用混合补偿方式,精确补偿色散与色散斜率,优化传输链路色散图谱及各点工作功率,有效抑制非线性效应,实现高精度色散管理,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使用500 GHz高速示波器,调整传输链路光纤的长度精确到10 m,并准确观测各环节实验结果。系统既没有使用前向纠错技术,也没有进行偏振模色散(PMD)补偿,仅仅通过高精度色散管理实现了160 Gb/s光时分复用信号100.25 km稳定无误码(误码率小于10-12)传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讨论光孤子在色散管理系统中传输的特性,分别模拟了孤子在平均色散为负(反常色散)、正(正常色散)的不同色散深度色散管理系统中演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周期色散图色散深度的增大,稳定传输的脉冲峰值功率增大,且脉冲周期性振幅的波动幅度增大,并且发现了亮孤子可以在平均色散为正的光纤系统中传输,但传输质量较差,传输距离有限。  相似文献   

17.
动态色散补偿系统中色散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光纤色散是限制光信号传输质量和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态色散补偿是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色散监测技术是动态色散补偿系统的关键.系统地总结了色散监测技术的研究情况及其进展.对几种动态色散监测技术的机制、特点及其实现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色散补偿光纤传输系统的最佳补偿方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采用色散补偿光纤传输系统的最佳补偿方案,经研究发现,混合补偿方案可以大大减小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提高系统传输距离.此外,还对非归零码(NRZ)和归零码(RZ)的传输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均匀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的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均匀光纤光栅的透射色散特性进行色散补偿的机理 ,对其色散补偿效率作了数值模拟 ,并进行了利用均匀光纤光栅补偿色散的实验。通过与传统的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方案比较 ,得知利用均匀光纤光栅的透射色散特性进行色散补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色散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