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金属物理学和流变学理论,分析了辽宁凤城白云金矿早前寒武纪地体的应变特征.有关计算结果表明:区内岩石变形时的比温度值高,一般均>0.7,差异应力值低,约为(70~200)×10~5Pa 应变率也低,约为1.01×10~(-12.9)~5.67×10~(-16.5)/s.这种流变体服从于牛顿定律,并计算出等效粘滞系数为7.39×10~(18.9)~1.23×10~(22.5),本区岩石的变形过程是一种稳态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对江西金山金矿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和矿石的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对剪切带的递进变形与成矿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金山韧性剪切带在韧性—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过程中发育3类石英脉透镜体或石香肠构造;剪切压溶和缝合线构造在金山韧性剪切带内强烈发育;扩散蠕变机制是金山韧性剪切带重要的变形机制。大量缝合线构造的形成增强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流体的迁移和沉淀。金山剪切带内变形和成矿作用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地质过程,粗略估算至少跨过了72Ma。在递进剪切变形过程中经历多种构造变形机制,如经历了以透人性片理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变形机制到以“次级剪切面”构造网络为代表的韧-脆性剪切变形机制的转换。剪切带的递进剪切变形自始至终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过程,没有递进剪切变形也就没有金山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显微构造现象分析、古应力值计算、古温度和应变速率研究,从构造环境的角度,将华北板块南缘(豫南部分)划分为两个构造域:南部韧性变形域以高应力,高温和低应变速率为特征,对应于板块碰撞带;北部韧——脆性变形域以中低温和高应变速率为特征,对应于板块边缘浅层逆冲断裂系。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东天山秋-黄韧性剪切带位于新疆东部两大板块碰撞接合地带,东西延长逾600km,由石炭系组成,规模巨大,分带明显,宏微观变形标志清晰,石英C轴组构呈点极密型,分为四期变形,序列演化明显,应变测量属平面单剪,单刀位移量达75km以上,存在脆-韧性变形转换,变形时代为海西中晚期,强弱应变相间排列的标度不变性特征明显,变形机制属地壳中深层次塑性流变和韧性剪切,与板块间的俯冲-碰撞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控制着金  相似文献   

5.
流体的加入会较大程度地降低岩石的流变强度, 产生弱化效应并使得岩石由脆性向韧性转变。发育在诸广山印支期花岗岩中的塘洞韧性剪切带为一高角度的、以压扁为主兼具右行走滑的变形带, 其韧性变形具有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宏观特征。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与显微构造观察表明, 该剪切带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和走向上的差异变形, 是由以大量富硅流体贯入为标志的流体作用, 通过反应弱化(长石向石英、绢云母转化)、升温效应和(或)水解弱化等机制导致。流体作用导致岩石的流变弱化可作为流体来源于同构造析出的重要证据。塘洞韧性剪切带内大量发育的面理化石英脉为韧性剪切变形同构造分泌结晶脉, 其年代学分析将塘洞韧性剪切带活动时代限定在早燕山期。  相似文献   

6.
流体的加入会较大程度地降低岩石的流变强度,产生弱化效应并使得岩石由脆性向韧性转变。发育在诸广山印支期花岗岩中的塘洞韧性剪切带为一高角度的、以压扁为主兼具右行走滑的变形带,其韧性变形具有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宏观特征。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与显微构造观察表明,该剪切带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和走向上的差异变形,是由以大量富硅流体贯入为标志的流体作用,通过反应弱化(长石向石英、绢云母转化)、升温效应和(或)水解弱化等机制导致。流体作用导致岩石的流变弱化可作为流体来源于同构造析出的重要证据。塘洞韧性剪切带内大量发育的面理化石英脉为韧性剪切变形同构造分泌结晶脉,其年代学分析将塘洞韧性剪切带活动时代限定在早燕山期。  相似文献   

7.
金家坞金矿受控于一条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在脆-韧性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构造变形分解,剪切带内形成以砂岩构造透镜体为弱应变域,以构造板岩为线性强应变带的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构造透镜体弱应变域是一个周期性的流体泵吸中心。从早至晚,构造透镜体内产生4期明显的构造-流体事件:无矿雁列石英脉阶段、无矿液压角砾岩阶段、二次变形分解及成矿阶段、成矿后的右旋斜冲挤压阶段。成矿阶段的破裂主要集中在砂岩构造透镜体中早期石英脉或液压角砾岩上,形成以碎裂石英脉及液压角砾岩为主要矿化母岩的透镜状矿体。构造透镜体系统中构造-流体作用是通过变形分解、构造泵吸、液压致裂、裂开-愈合相互有序作用而解耦的。基于对该矿床的成因及构造解析,认为金家坞金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床,而非石英脉型金矿床,长坞坳矿段中砂岩构造透镜体是成矿流体聚积的中心,且深部会出现强应变带分布的无矿“天窗”。  相似文献   

8.
新疆额尔齐斯韧性剪切带片理化的花岗岩类岩体中,锆石有新生热液锆石和残留原生岩浆锆石两种。微区分析数据在U-Pb谐和曲线上显示有原生岩浆结晶年龄和韧性剪切变形事件年龄,后者呈下交点模式分布。原生岩浆结晶年龄为329~447 Ma,来自北阿尔泰带志留纪。泥盆纪岩体及南阿尔泰带石炭纪花岗岩体原生岩浆锆石;韧性剪切变形事件年龄是视年龄,为295~305、267~286 Ma。由于额尔齐斯韧性剪切带内切穿韧性剪切带的未变形区域性岩墙群岩石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77~286 Ma,所以变形岩石锆石谐和曲线反映的谐和年龄(295~305 Ma)才是韧性剪切带变形事件的主期年龄,下交点模式视年龄偏低。韧性剪切带新生锆石特征为晶棱清楚的简单(110)+(101)聚形,呈细长柱状,锥顶角为120°钝角,震荡环带较宽,阴极发光强度较弱,与原生岩浆锆石有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在新疆各韧性剪切带中重复出现,新疆石炭纪末—二叠纪初和志留纪末两期规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在各构造带广泛发育,正确识别韧性剪切带热液锆石是走出侵入岩年龄认识误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桂北元古代本洞花岗闪长岩体中首次发现了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总体走向为近南北向,糜棱岩面理倾向为240°~280°,倾角为40°~63°;代表剪切运动方向的拉伸线理产状为216°~226°∠39°~46°.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性质为左旋-正滑剪切,滑动方向为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典型的花岗质糜棱岩类,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从剪切带中心往两侧依次发育千糜岩、糜棱岩、初糜岩.本洞岩体中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的发现揭示了叠加在元古代本洞岩体之上的一次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浙西南都群的叠加褶皱,构造置换及韧性剪切的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反映了八都群在主变形期以构造推覆作用,挤压变形及韧性剪切作用为主要变形方式,进而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八都群的有限应变特征与其所具有的构造样式基本一致,文章还对八都群早期构造运动方式进行了运动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浙北诸暨陈蔡地区韧性剪切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梭岩是认识深都构造的窗口。浙北诸暨地区韧性剪切带发育在前寒武纪陈蔡群与同时代的英云闪长岩之间,呈NE—NNE方向延伸,延长数十公里,宽达数百米至数公里。笔者根据宏观地质与镜下各种不对称显微构造确定本区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指向主要为左旋,与江绍断裂的剪切指向一致。后期有脆性变形,局部地段产生右旋剪切运动。利用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估算古应力值,王家宅为85.8MPa,涅浦为77.6MPa。  相似文献   

12.
河台金矿在韧性剪切成矿阶段,围岩的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矿溶液富含K~+,Na~+,ΣFe,HCO_3~-以及Au~(3+)等;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200~300℃,成矿压力为1033Pa,氧逸度为10~(-40)~10~(-37)Pa,硫逸度力10~(-20)~10~(-10)Pa,二氧化碳逸度为10~(0.41)~10~(1.99)Pa,pH值为4.53~5.60,Eh值为-0.1395~-0.1005V。含金石英脉与含金韧性剪切带县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桂北上无古界-下古生界变质构造层中发育有4类韧性变形带:丹洲群中的层状韧性变形带主要发育于中、下部,与丹洲群沿下不整合面的总体向东滑脱有关;三门街组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韧性变形带是一种典型的透镜体型变形分解构造,是纯剪变形向单剪变形转化的产物;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接触带的内侧,具有明显的左旋单剪效应;变质地层中的陡倾韧性剪切带则具有韧性向脆-韧性过渡特征。韧性变形带最早发育始于雪峰期,但其主变形期则与广西运动有关,是递进变形过程中顺序发展的结果,其变形变质相总体为低绿片岩相,花岗岩体中的部分剪切带可达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中段地层产状、岩性、构造节理的野外勘察,室内镜下观察鉴定和样品测试分析,运用最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对该区成矿背景综合研究,总结该区金矿构造控矿规律。本区金矿的生成具有韧性剪切带的双阶段控金性。其基底韧性剪切带与断裂带属于继承关系。韧性剪切带中并不赋存金矿,而是作为控矿构造,控制矿床的产出状态,而次级构造控制矿床的分布和延伸。矿床主要分布于应力集中构造活动强烈的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的规律在于垂向上控制金矿的梯度性。沂沭断裂派生的控矿构造形迹在区域上由西而东表现为韧性-脆韧性-脆性的演化规律(旋回)和倒N字型断裂组合形态,在其伴生的次级断裂带之间也存在有次级旋回,并构成低级序构造组合图像。  相似文献   

15.
对梅陇断裂带变形岩石中的火山砾及石英粗晶进行二维和三维应变分析的结果表明: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的一次韧性变形其应变类型为平面型(k=1±0.3,ν=0±0.2);应变椭球主轴方位X为223°∠20°、Y为为117°∠35°、Z为335°∠45°,XY面为156°∠45°,与宏观主要变形面理产状一致;下侏罗统的金鸡组在此前经过另一次变形变质作用;长埔锡矿一带时代不明的火山杂岩体与高基坪群应为同期或相近期之产物。  相似文献   

16.
天日山—白际山大型左旋走向滑动剪切带南段为一韧性、脆—韧性剪切带。该带的L—S型变形组构和构造岩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其线应变及剪应变呈不均匀简单剪切特征。在其不同层位上,因变形环境及变形机制不同,故剪切类型也不同。文末建立的地壳内大型走向滑动剪切带的垂深模式能够反映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哇洪山断裂带中段变形岩石磁组构分析表明,断裂带及其外围构造岩磁化率百分率各向异性H值(普遍>5%,断裂带>10%)较高,说明岩石经历了较强的韧性变形,岩石磁组构具有磁面理发育、磁线理不发育、磁化率量值椭球呈压扁状的特点.由构造岩磁化率最小轴推断的韧性变形期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主要为近E-W向,由此推断该期断裂带的水平运动性质为左旋.沿断裂带走向构造岩磁组构参数有明显的变化,反映构造变形特征沿断裂带走向有一定差异,其中阿移项、哇沿河—巴硬格莉沟—加木恩韧性变形较强,而红柳沟—蒙高、老沿等地相对较弱.晚华力西期及其以后岩体(脉)H值不高,说明岩石无明显韧性变形,反映韧性变形早于此类岩体(脉)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乡一带厘定出一条走向NEE,倾向NNW,倾角30°~55°的左行滑覆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呈平行带状展布,出露长约30km,宽约2km。强变形带内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书斜构造、S-C组构及旋转碎斑系等构造发育。卷入该剪切带的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096±0.072Ma,该年龄代表了念青唐古拉山西缘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同时限定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的下限。基于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拉布普韧性剪切带是念青唐古拉山北剪切带西段的构造形迹,形成于中新世之后,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伸展构造的产物。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及高原隆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桂西南发育两类大型断裂构造 :( 1 )逆冲推覆构造为前展式、叠瓦状构造 ,走向2 5°~ 4 0°,倾向SE ,倾角 2 0°~ 30°,逆冲方向 31 0°± ,分带明显 ;e =-33 3% ,εγ=66 7% ,s>560 0m ,为印支—燕山早期冲断 -推覆成因。 ( 2 )东门断裂为一长寿深断裂 ,走向 4 5°~ 80°,总体南倾 ,倾角 50°~ 80° ,海西期为拉张控相 ,印支期以后为右旋走滑 ,先后形成糜棱岩—碎裂岩 ,有限应变测量结果 :k =1 5,γ =3~ 4 ,X∶Z =1 0∶1~ 2 0∶1 ,古差异应力Δσ达 1 0 0~ 1 2 0MPa。金矿主要与东门深断裂有关 ,主断裂导矿 ,北侧NNE—NE向次级断裂容矿 ,原生金矿化常见于T1熔岩质蚀变碎裂岩中 ,表生氧化作用有利于次生富集。逆冲推覆构造中金 (w (Au) )的变化规律是 :锋带 1 0× 1 0 - 9,中带 1 94× 1 0 - 9,根带 2 1 8× 1 0 - 9,从锋带向根带递增 ,今后要适当注意根带附近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东坪地区金矿剪切带与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坪地区金矿受东西向的剪切带及其派生的次一级的网状剪切构造所控制。其可以见到从韧性到脆韧性的变形。沿着这些剪切带,在微米之内,可见糜棱岩蚀变,并见有韧性剪切断裂而派生的透镜层和张裂隙充填物,并重新相变为糜棱岩。其轭断裂和平行断裂带也可见到,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断裂型式。根据野外和实内调研,可以得出东坪网状剪切带的特征属脆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