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经由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久经锤炼而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高校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因此,高校要以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于大学生存在易受西方多元价值观引导,产生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不自信等错误倾向,高校应采取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推进主题实践教育,构建网络文化平台等多种形式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把握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态势,科学应对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切实提高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深入分析了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数字技术去中心化取向与思政课教学统一性要求的矛盾、数字技术工具属性与思政课教学价值理性的矛盾以及数字技术碎片化传播特点与学生系统化学习需求的矛盾等,提出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学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等基本原则,从构建更有“精度”的思政课堂、营造更有“温度”的思政课堂、打造更有“深度”的思政课堂等方面,对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行动指南。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高校思政课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确保思政课教学不偏航的根本保障,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所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基本要求,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规律,坚持全面覆盖、充分融入的基本原则。在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和落脚点,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内涵包括个体的仁爱之心、对家庭的眷恋、对国家的认知认同,具有时代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责任担当。其路径主要体现在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家庭环境、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特点,其在新时代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思想的重要源泉.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文化自信.着眼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讨论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探求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在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教学质量,把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教研教改的重点。本文以“云南高职院校将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运用思政理论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了解本土红色文化融入云南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分析影响其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其目的在于为提高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翻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在后脱贫时代,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中,让两项工作互相补充。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政治方向;实施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础;加大人文关怀,打牢心理基础等方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做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科学共同体语境下积极引导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秉承爱国主义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分析总结共同体主义思想中关于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论述,从共同体主义视角推动科学家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和践行,重点在于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和不断锐意创新两方面的统一.在构建科学共同体爱国主义语境和彰显科学家爱国主义情怀的共同努力下,新时代科学家应不断将自身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关系到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基础设施仍滞后,人口流失严重,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边境安全问题复杂,文化陋习频现,使得该地区存在易返贫风险且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更加突出。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例,探讨了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提出了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本土产业优势、铸牢边境安全防线、培养良好道德风尚等方向,致力于提高孟连县边民的社会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扎实前进。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党和国家积极推动融媒体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如何应对新媒体发展的契机,用好新媒体阵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立足新媒体阵地,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依托,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集合了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经验,是现实风险与挑战的科学判断,是未雨绸缪的行为指导。其内涵丰富,相互联系,体现了思想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对于高校而言,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深刻领悟“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党史教学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南昌水专学报》2019,(5):31-35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立党之本,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纲,是九千多万名党员必须恪守的党规党法。学习党章、认同党章、实践党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生成的逻辑轨迹。新时代铸牢大学生党员的党章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显得至关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应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并且通过增强大学生党员学习党章的系统性、提高大学生党员践行党章的主动性、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工作机制等措施,不断铸牢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民族主义思想教育与引导为重点写作内容,阐述了民族主义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民族主义现状及其特征,并结合当代大学生民族主义的现状及其特点提出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民族主义教育的对策,即:充分利用思政课平台,增强大学生民族主义教育时效性;帮助大学生区分和纠正国外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识;通过思政课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坚定"四个自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更高的使命与责任。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统一"为标准,牢记使命,积极修为,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推动思政课建设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效融入思政课,就思政课教师而言,要做好信仰、理念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就教学策略方式方法而言,要与各门思政课实现有机融合,要与学生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要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思政课教学场域中,师生异质性是影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异质性表现多样,既有师生价值疏离,也有师生认知差异,还有师生话语差等,这些异质性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发展成师生异质性症结,既影响了"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也削弱了思政课育人实效.本研究从教学理念、内容设置、教法改革、教师提升4个层面探寻化解思政课教学场域师生异质症结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政治要强”表现为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拥有扎实的政治理论、要恪守严明的政治纪律和要具备坚强的政治担当。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位要求和核心素养,是铸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主体作用、做好大学生“四个引路人”的重要前提。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全面落实“政治要强”的要求,弥补理想信念不坚定、理论功底不扎实、政治纪律不严明和责任担当不强烈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准入与退出机制、学习与培训机制、政治素质动态评估机制、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及组织与管理机制等“五位一体”实践机制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8.
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更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红色文化。以云南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学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云南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状况调查研究、分析其传承影响因素,并结合新时代思政理论教学"双主体"趋势,对如何高效推进思政教学传承本土红色文化提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党建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提升媒体融合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是筑牢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生命线的必然选择。正确分析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找寻媒体融合背景下推进党建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是为加快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育人体系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生动践行并诠释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助推了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需要培育协同育人共同体意识,建构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水平,深化协同育人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