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品位是指由城市空间、城市布局、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城市环境、城市景观等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综合素质反映,是城市整体风貌的艺术概括.城市文化是城市品位的主导因素,城市建筑是城市品位的直观反映,城市生态品位昭示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品位体现着城市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地位,反映着城市的对外形象与个性品牌.高品位的城市对集聚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桂林市城市美化与塑造城市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为例,从城市设计、街景美化、夜景泛光、园林小品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城市美化与塑造城市特色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在城市美化中塑造城市特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组织实施方法。对于努力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营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城市竞争产生的背景、城市竞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竞争力及城市竞争策略的内涵,给出了城市经营的竞争策略的类型与内容。对不同类型的竞争策略的内涵、操作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城市意象是指由城市历史与城市现状共同构筑的城市形体,对城市总体规划而言,它们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所在,城市意象与文化底蕴对夜景观总体规划而言是至关重要。本文以兰州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为例,指出城市夜景观的塑造必须尊重城市意象和城市特色,与城市山水环境、文化底蕴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城市的潜能,并加以突出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翁季 《道路照明》2005,(4):42-44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乡建设重点向西部转移,西部城市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城市夜景塑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西部城市多为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中相比,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在夜景照明规划设计中如何利用山地地形与空间特质.创造出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夜景形象,成为规划及照明工作者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当今城市发展潮流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城市化趋势;海洋城市和地下城市和走势;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的来势;生态城市的态势。结合当今城市发展潮流,对我国21世纪成都市发展方向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记忆——改造与拆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城市改造现状,结合国内外城市建设实例,论述了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离不开城市意识的参与;建筑活动应依托于城市文化的开发、保护与发展;莫让城市失去应有的记忆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数字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春明  仝贵婵 《规划师》2002,18(7):64-66,93
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数字城市的内涵与特点,论述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容与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与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化与文明、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城市和社会三组词,分析了城市与城市设计的本源,探讨了城市设计语境下三组词的真正含义与关系,从而明确了城市建设的理念,揭示了城市与城市设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成都东湖新城具体实践为例,在设计中导入"生态城市意向策划"与"城市产业升级策略",重点打造"创意城市",吸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质问题,实现区域的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魏羽力 《规划师》2007,23(6):87-89
目前,我国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思路可供选择:根据一体化理念,城市设计可作为各层次规划的必要构成,系统地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根据专项化理念,城市设计参照专项规划的运行方式和审批办法,单独开展编制工作;根据双重化理念,城市设计可参与基础性研究,并将其成果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编制和审批.  相似文献   

12.
李少云 《建筑师》2012,(6):10-13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设计运作体系中城市设计编制和城市设计实施两个阶段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和观点的深入分析评价,认为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特点,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充分结合,在城市设计编制类型划分中采用两分法:整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施体系中采用融入型城市设计和独立型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双轨制"模式,以兼顾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双重目标,建立务实的城市设计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proposes a method for teaching advanced urban design to working professionals in Singapore. The article aims to expand the discourse on parametric urban design education by introducing ‘Urban Elements’ as conceptual urban design instruments with an inherent rule-based logic, which can help to bridge gaps in teaching parametric urban design thinking. As case study we present a course developed for and delivered to the 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URA) in Singapore in 2017 by the Future Cities Laboratory at the Singapore-ETH Centre. The article reports on the pedagogical method, course results and course feedback.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s in parametric urban design are described and possible reasons and improvement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ipants using the ‘Urban Elements’ method successfully linked theoretical input to urban design problems, applied evidence-based urban design strategies to these problems, and developed parametric definitions to explore the solution spaces of these urban design challenges.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presented opens up a new research field for urban design pedagog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explicating urban design intent, integrating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exploring new software driven tools.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方案和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表现为城市规划目标的具体化和空间化;后者是达到城市规划目标的工具和途径。通过两个规划实例,讨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系,指出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公共空间管制的工具,城市设计导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的经验可改进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手段,同时适应现行法定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面对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城市新能源供给系统正在从单向集中模式走向双向分散模式的历史性变革,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也随之催生了一批关于新能源的研究。而其中工作尺度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城市设计,因其操作对象的三维形态特征,能够有效地将城市规划中对土地太阳能潜力的预测,与建筑设计中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构件的设计贯穿起来。由此,文中展示了如何运用参数化的生成与评价技术,按照城市设计中的三维形态、日常设计中各种建筑类型的经验数值、太阳能采集单元的安装规范等限制条件,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自动地太阳能采集设备单元模拟安装,即生成了各种尺度、位置的太阳能采集单元基面,并自动地完成对于方案的太阳能采集能力的定量化评估,以此实现对城市设计方案间的比较,以及对后续建筑设计中造型取舍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信息和新技术对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城市设计更要清晰认识自身的核心领域与价值,才能更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文章从城市设计历史发展和产生渊源角度,阐明其核心领域在于城市空间塑造和空间质量的提高;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所不能替代的方面,并通过设计控制手段,制定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原则,确保城市空间品质的底线。城市设计操作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制定空间生产的机制,从整体上规范、引导空间形态生产,保证城市空间整体和谐又能凸显地区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各地编制了大量的城市设计,但实效性却普遍较低。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常州案例进行十余年城市设计实践的评估,系统揭示了当下城市设计实施中因制度缺失而带来的困境。同时,部分省市也进行了地方性的城市设计制度构建,但由于存在"重设计、轻管控"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当下城市设计实施困难的状况。作者认为,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对城市设计认识的偏差,城市设计不是设计建筑,而是针对城市形塑过程进行的规划干预。因此,我国的城市设计技术规范化工作需要从"设计导向"转型到"管控导向",并通过与法定规划的多层次衔接、规范化的城市设计成果转译和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程序等,提高城市设计在规划建设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热岛、空气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指引框架,对热岛、空 气污染等微气候环境改善可望产生积极作用。尝试从营造健康的微气候环境角度对城市设计导则提出优化策略:(1)首先, 阐述改善热岛和污染的3 种途径(控源- 流通- 汇集);(2)然后,梳理现行城市设计导则基本框架,并从中提炼出8 类 与微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的关联要素;(3)接着,分别对总则与专项设计、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4 个编制层次给出具体的导则优化策略,并提出城市空间系统优化思路;(4)最后,指出未来需要在增加气候分析、片区分 类引导、加强实施管理等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9.
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树鑫  关也彤 《城市规划》2007,31(11):21-26
论述了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的内涵,认为融入型城市设计和独立操作型城市设计都无法解决当前城市设计实施中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解决的思路是城市设计的编制由封闭转向开放,城市设计的成果由方案转向控制,城市设计的思维由静态转向动态,城市设计转变为衔接法定规划与开发建设的一种法定文件,最后通过上海南站商务区建设导则项目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景现生态学角度出发研究城市设计,提出在城市设计尺度上对城市景现的总体格局进行分析、修复、补偿,在建筑设计中从水平和垂直方向完善绿地系统,通过雨水利用、中水处理等强化城市水系统,同时设置空中庭院、引进植物群落配置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并在视觉方面进行补偿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