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08PVRE 耐海水腐蚀结构用铜,经过多年的研究、生产试制和应用,证明该钢种满足了耐海水腐蚀结构用钢的性能要求,具有强度高(屈服强度大于35公斤/毫米~2)、低温韧性好(-40℃梅氏冲击值大于35公斤·米/厘米~2)、耐海水腐蚀性能优良(在飞溅带最大腐蚀率为0.16毫米/年,耐蚀率为碳钢的2~3倍,接近 Mariner 钢的报道水平)等特点。08PVRE 钢立足国内资源,含合金元素少,生产工艺简单,便于掌握,规格为6~16×1600~1800×6000~8000毫米,中板厂可以批量生产。08PVRE 如果经过强韧化处理,可以进一步发挥合金元素的作用,使性能显著提高。该钢种已于1982年10月18日,经冶金部钢铁司组织鉴定转产,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新型载体氯酸钾,与试样以等比例混合,在氩、氧比为4:1,流速为5L/min的旋流气室内,采用φ4×2×0.5mm的颈式电极,直流19A预然5Sec,曝光80Sec,在pGS-2摄谱仪上利用负三级光谱,线色散倒数为0.093nm/mm下摄谱,同时测定了氧化钇中痕量稀土杂质,可测定镱0.1×10~(-6);钆、镝、铒,铥1×10~(-6);钬、镥3×10~(-6);铽10×10~(-6)。相对均方误差为9×22%,比常用的方法有较低的检测限。  相似文献   

3.
利用腐蚀电化学法及化学浸泡法研究了10NiCrMo钢在人工海水及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10NiCrMo钢在人工海水中的自然腐蚀电位为-0.690 V,在3.5%NaCl溶液中为-0.661 V,在人工海水中腐蚀电位较在3.5%NaCl溶液中低;3个月室内全、间浸腐蚀中,腐蚀速率大小主要受氧扩散控制影响,随着腐蚀时间增长,表面锈层的增厚,10NiCrMo钢在人工海水及3.5%NaCl溶液中的全、间浸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 500 h后趋向稳定;10NiCrMo钢在人工海水中全、间浸腐蚀速率分别为0.338~0.459 mm/a和0.279~0.435 mm/a,在3.5%NaCl溶液中全、间浸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1.200~1.141 mm/a和0.840~0.404 mm/a,虽在人工海水中腐蚀电位较在3.5%NaCl溶液中低,但在人工海水中全、间浸腐蚀速率均比对应时间段内在3.5%NaCl溶液中小,在人工海水中及3.5%NaCl溶液中的间浸腐蚀速率比全浸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各种工艺参数对钛及常用钛合金离子氮化过程影响的基本规律,首次提出了离子氮化条件下氮在钛及常用钛合金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D_(Ti(α))=1.05×10~(-2)exp(-15900/T);D_(Ti(β))=2.14×10~(-3)exp(-13300/T);D_(TC_4(α+β))=9.33×10~(-3)exp(-16400/T);D_(TA_7(α))=1.59×10~(-2)exp(-15750/T)。根据这些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钛材离子氮化工艺。研究表明,通过工艺参数的恰当选择,能够有效地控制氮化层的成分结构,从而获得所期望的性能组合。按照新工艺条件对钛材施行离子氮化处理,在保持基体韧性的前提下,钛材的表面硬度可提高3~10倍,耐磨性能可提高几倍至几十倍,摩擦系数可降到原来的1/2~1/5,在盐酸等还原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可提高几十倍乃至上千倍。离子氮化过的钛部件适宜在动负荷、摩擦力和腐蚀性介质三者同时存在的苛刻环境中长期工作。本文还介绍了钛及钛合金离子氮化部件自1977年以来的应用概况及典型用例,并且展示了该工艺所具有的良好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中心层4号防锈铝(LF4)两边对称包覆的高阻尼Zn-22%Al(质量分数),共析合金加外包包覆铝(LB1)构成的五层复合板.通过热轧复合.淬火.终轧制成.层压板层间为冶金结合,与硬铝(LY12CZ)比较,层压板具有高阻尼(18℃.40Hz.A=5×10~(-5)下,Q~(-1)=1.58×10~(-2)).密度小(P=3.37×10~3kg/m~3).力学性能良好(σ=250MPa.σ_(10)≥10%),可加工成型、可焊接,耐海洋大气腐蚀.使用层压板作为舱船的某些部件.减震效果显著,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能优良的功能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6.
InSb-NiSb共晶复合材料的生长带组织与纤维间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观察了掺碲6×10~(16)cm~3与不掺碲的InSb-NiSb共晶复合材料在温度梯度G=125±5℃/cm和不同凝固速度(R=0.041~1.0mm/min)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锭棒中间的大部分区域没有出现单相和稀疏二相生长带缺陷组织(机动下降速度很慢时例外)。经过测定,NiSb纤维间距(λ)和单向凝固速度(R)的关系符合Tiller-Jackson的关系式,即: G=125±5℃/cm,未掺碲的共晶:λ~2R=0.76×10~(-10)cm~3/s; G=125±5℃/cm,掺碲6×10~(16)/cm~3共晶:λ~2R=0.99×10~(-10)cm~3/s。 它们比G=35℃/cm,未掺碲共晶的λ~2R=1.56×10~(-10)cm~3/s小。  相似文献   

7.
河南师大周漱萍教授等提出:在pH3的KCl-甲酸-甲酸钠溶液中金和茜素紫在-0.79伏有还原峰。峰高与金浓度有线性关系。用0.1mol/L KCl-0.04 mol/l甲酸-甲酸钠,茜素紫为5.0×10~(-6)mol/l的底液时、测定金的范围为1.0×10~(-7)—5×10~(-6)mol/l;茜素紫为2.5×10~(-5)mol/l时、测金范围为2.5×10~(-6)—1.0×10~(-5)mol/l。大量Zn、Mg、Mn~(2+)、Co、Cu、Ni、Al、Ag、Cd不干扰。40倍Te~(4+)、Ge~(4+),20倍In,8倍Pb等也不干扰。大量碱、碱土金属、常见阴离子不干扰。氧化性阴离子NO_2~(-1)、BrO_3~(-1),  相似文献   

8.
在冲蚀试验机上模拟了耐蚀Cu-Ni-Al合金在人工海水冲刷作用下的腐蚀情况,分析了不同冲刷时间、不同海水流速下Cu-Ni-Al合金的腐蚀行为,重点研究了稀土元素对Cu-Ni-Al合金耐海水冲刷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刷腐蚀96 h以前,腐蚀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96 h以后趋于稳定;海水流速对合金的腐蚀速率影响较大,5.0 m/s流速下合金腐蚀速率比1.5 m/s流速下高;相同冲刷时间和海水流速下,添加稀土后的合金腐蚀速率明显低于不添加稀土元素;1.5 m/s流速下冲刷168 h,稀土含量(质量分数)0.014 6%和0.035 2%的合金比不加稀土的合金腐蚀速率分别降低了2%和5%,在5.0 m/s流速下冲刷168 h后腐蚀速率分别降低了4%和43%;稀土添加后合金在腐蚀过程中表面钝化加快,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较快,合金钝化膜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束冷床(EB)炉熔铸TA1纯钛和TA10钛合金扁锭,通过直接热轧+冷轧的短流程工艺制备出厚度为0.3 mm的冷轧钛带,研究了TA1和TA10冷轧钛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A1冷轧钛带由等轴α相组成,而TA10冷轧钛带由等轴α相、少量β转变组织及Ti_2Ni链状颗粒相组成;TA1冷轧钛带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TA10冷轧钛带的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2种钛带在模拟海水介质中都显示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TA10冷轧钛带具有更高的腐蚀电位、更大的极化电阻以及更小的腐蚀电流和钝化电流密度,耐海水腐蚀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工业纯钛(CP-Ti)及TC4合金基体上制备Ta-10W涂层以改进钛及钛合金在人体及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性能。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动电位极化及电化学阻抗谱(EIS)试验等测试手段对涂层在模拟人体及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10W涂层连续、致密且厚度均匀,主要组成相为体心立方α-Ta;在林格溶液及模拟海水溶液中,涂覆Ta-10W涂层后的腐蚀电位值均较两种基体升高、腐蚀电流密度下降,其中CP-Ti基体上的涂层在林格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至2.648×10-9 A/cm2,在模拟海水溶液中则下降至2.548×10-9 A/cm2,较CP-Ti基体的下降一个数量级。Ta-10W涂层对TC4基体也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且Ta-10W涂层使CP-Ti及TC4在两种溶液中的电荷转移电阻增大了1~2个数量级,涂覆涂层使双电层的介电性也有较大提升,有效提高了CP-Ti和TC4在不同溶液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故Ta-10W涂层对CP-Ti和TC4在人体和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对于钛及钛合金在此环境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纯金属中痕量元素的分析是当前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极谱法测定铜的方法已有报导,但铜—2-巯基苯并噻唑体系尚未见报导。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在氨性底液中,铜—2-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在单扫极谱上有—灵敏的还原波。实验确定底液的适宜组成为:8×10~(-5)mol/L2-巯基苯并噻唑,0.80mol/I NH_3·H_2O,0.040mol/L NH_4Cl。在此条件下,该配合物波高与铜浓度在1×10~(-9)~2×10~(-7)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3  相似文献   

12.
双冠醚PVC膜铷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冠醚类为中性载体制作铷离子选择电极的报道国外很少,国内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以新合成的双[2′:3′,9′:10′-2苯并-16-冠-5)-6-基]-2,6-吡啶二甲酸酯为中性载体,制作碳棒涂膜式铷离子选择电极.电极对铷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4.00×10~(-5)~1.00×10~(-1)mol/L;检出下限为2.45×10~(-5)mol/L;(?)应斜率为63.5mV;对Li~+,Na~+,K~+,Cs~+,NH_4~+,Mg~(2+),Ca~(2+),Ba~(2+)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9×10~  相似文献   

13.
The deoxidation,desulfuration,deoxysulfuration constants and the standard Gibbs energies(inJ mol~(-1))of formation of the following rare earth compounds as the equilibrium phases in Ni-base solutionsare given:Ce_2O_3:lgK=-(6.0729×10~4/T)+16.50 △G~0=-1.162460×10~6+315.84TCe_2O_2S:lgK=-(5.1450×10~4/T)+12.46 △G~0=-9.84850×10~5+238.50TCe_2S_3:lgK=-(7.2232×10~4/T)+27.98 △G~0=-1.382600×10~6+535.55TY_2O_3:lgK=-(4.2572×10~4/T)+7.74 △G~0=-8.14920×10~5+148.16TY_2O_2S:lgK=-(3.3146×10~4/T)+3.85 △G~0=-6.34460×10~5+73.72TY_2S_3:lgK=-(1.22487×10~5/T)+55.78 △G~0=-2.344630×10~0+1067.76TInterac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e.Y and O are also given:e_o~(?)=-(3.33451×10~5/T)+149.7 e_O~(?)=-(1.63437×10~5/T)+71.8The phase equilibria for Ni-Ce-S-O and Ni-Y-S-O solutions at 1600℃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sequence and type of Ce and Y equilibrium phases formed in Ni-base solutions.The formulascontrolling the morphology of inclusion formed in liquid Ni by Ce or Y addition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4.
铋—7-碘-8-羟基喹啉-5-磺酸配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测定微量铋的铋—7-碘—8-羟基喹啉-5-磺酸新体系。在0.2mol/L NaOH,4×10~(-5)mol/L7-碘-8-羟基喹啉-5-磺酸溶液中,铋(Ⅲ)—7-碘-8-羟基喹啉-5-磺酸配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波的峰电位为-0.67V(vs.SCE),波高与铋浓度在8×10~(-10)~2×10~(-6)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极谱波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该体系应用于纯锡中痕量铋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0.015至0.02mol/L H_2SO_4底液中,可获得灵敏的铋(Ⅲ)—檞皮素的络合吸附波.铋浓度由1.0×10~(-8)至6.0×10~(-6)mol/L与其二阶导数波有正比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用其测定了试剂锰盐中10~(-4)的铋.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铋(Ⅲ):檞皮素=1:2,条件形成常数β=5.5×10~(-9).  相似文献   

16.
北京化工机械厂在生产从日本引进的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过程中,钛-不锈钢复合条的下料加工是一个难题.原材料规格为2400mm(长)×1100mm(宽)×20(5+15)mm(厚),要求加工成2385±0.2mm(长)×19±0.1mm(宽)的细长复合板条.若使用剪板机剪切,公差精度难以保证,复合层容易开裂,并且产生的扭曲变形也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 (HVOF) 在 F92 阀芯材料表面制备 NiCr-Cr3C2单层和 NiCr+NiCr-Cr 3C2双层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硬度计、高温摩擦试验机等探究了两类涂层的显微形貌、相结构、力学及高温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涂层成分均匀、结构致密。其中,单层涂层的表面硬度较低(810.19±22.74HV),且摩擦系数范围由低温的 0.4~0.9 到高温的 0.3~0.7,磨损率从 3.19×10 -6 mm3 /(N?m) 到 3.06×10 -5 mm3/(N?m),单层涂层在高温下 (630℃ ) 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耐磨性能;双层涂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 (869.68±44.12 HV), 且摩擦系数受摩擦往复频率影响在0.4~0.8波动,磨损率维持在2.5×10 -5 mm 3 /(N?m)左右,受磨损频率因素影响较小,更能适用于频率频繁变换 (1 Hz~5 Hz) 的服役环境中。C 析出生成的 Cr7C3与高温氧化生成的 Cr 2O3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磨损机理分析表明:两种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形式相似,整个磨损过程由磨粒磨损、黏着磨损构成。  相似文献   

18.
铜(Ⅱ)在0.1mol/LHAc—NaAc、2.0×10~(-4)mol/L铜铁试剂溶液(pH5.0)中,出现一良好的示波极谱导数图,Ep=-0.25V(vs.SCE),ip’与Ccu在5.0×10~(-8)~5.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用直线法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为Cu(Ⅱ):Cup=1:1,表观稳定常数β=2.8×10~5.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等研究该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19.
于0.025mol/LNaOH溶液中,Os(Ⅷ)-QBTU体系产生—明晰的极谱波,其1.5次微分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7)~4.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极谱电流的性质、反应机理及电极过程等后确认:络合物的组成为[OsO_4(OH)_2·QBTU]·Na_2并吸附于滴汞电极表面,配体QBTU在不离解出的情况下发生电还原,获得络合物吸附波,电极过程不可逆,[OsO_4(OH)_2·QBTU]~(2-)离子的条件稳定常数8.5×10~5。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MgF_2—caF_2—BaF_2—LiF系融盐的密度和电导率。经回归得到920℃下分子比(MgF_2/CaF_2)为1.25时密度与电导率的回归方程如下:密度d=2.7196+1.192×10~(-2)X_1-3.1×10~(-4)(X_1)~2-2.192×10~(-2)X_2+4.69×10~(-4)(X_2)~2;电导率K=1.5387-2.667×10~(-2)X_1+8.3×10~(-5)(X_1)~2+0.1419X_2-1.854×10~(-3)(X_2)~2(式中X_1、X_2表示BaF_2、LiF质量百分含量。)给出了密度。电导率随温度及成份的变化曲线和等值图。 该体系融盐可以作为液态铝阴极电解氧化镁制取铝镁合金时的电解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