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典型高浓度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生产性试验规模上,比较了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倒置A2/O工艺与改良A2/O工艺在脱氮除磷效果上的不同,并研究了通过缩短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缓解脱氮除磷碳源矛盾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以较低污泥回流比运行的倒置A2/O工艺可以保持较好脱氮除磷效果,与相同污泥回流比而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平行运行的改良A2/O工艺脱氮效果基本相当,但除磷效果优于改良A2/O工艺;提高倒置A2/O工艺污泥回流比至200%左右时,其脱氮除磷效果均优于改良A2/O工艺;通过缩短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可以有效缓解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矛盾,提高系统整体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
交替运行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进行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妮 《广东化工》2009,36(9):131-132,138
通过监控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总氮、氨氮和磷酸盐的变化,把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在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之间转换.笔者发现;传统A2/O工艺脱氮能力相对较弱、除磷能力相对较强,倒置A2/O工艺脱氮能力相对较强,除磷能力相对较弱;适度地交替运行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能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A/O工艺及SFA/O工艺的处理容量进行分析,对两种工艺的脱氮性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在高C/N和低C/N下,通过试验验证两种工艺的脱氮性能及污泥沉降性能。结果表明,SFA/O工艺在与传统A/O工艺相比,无论在处理效果及长期运行的可行性上,均存在明显优势。SFA/O可作为一种深度脱氮工艺可应用到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4.
凌文华  唐有根 《上海化工》2002,27(24):6-8,11
采用国内尚属新兴阶段的A/O生物脱氮技术对己配角安生产废水进行处理,介绍了生物脱氮的工作机理和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分析了生物脱氮工艺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A/O生物脱氮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郑州某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型城市污水"的特征,以厂区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处理对象,设计1套A2/O工艺强化脱氮中试装置。该A2/O工艺采用氧化沟作为好氧池,氧化沟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具有强化作用,同时可降低硝化液回流的能耗;当进水COD、NH3-N、T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3.6、22.4、34.2 mg/L时,经A2/O工艺处理后,对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1.2%、84.4%、71.44%,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和脱氮的效果,总体出水水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A/O生物脱氮回流液中溶解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O工艺处理废水过程中,回流液中的溶解氧影响反硝化脱氮的速率。选择回流比为3,回流液的溶解氧小于3.0m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晋建民 《中氮肥》2002,(2):35-37
近几年我国焦化污水治理取得较大进展,新建焦化企业大都采用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效果较好,废水中的COD、NH3-N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要求,而且运行管理也取得了相当成熟的经验。我公司新建焦化二厂的污水处理装置也选用了A/O工艺,设计处理能力100m^3/h。该装置于2000年12月建成,投运后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生化出水达到COD≤200mg/L,NH3N≤25mg/L。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在北方寒冷地区处理含煤泥水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实际运行情况表明,A/A/O微曝氧化沟工艺可强化除磷脱氮效果,在低温气候环境和进水变化的情况下,该工艺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运行稳定,达到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泥龄矛盾,将脱氮和除磷分置于前后2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泥龄为6d、水温为22—28℃,进水NH3-N、TP、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70、2.0—6.0、150-320mg/L条件下,出水NH3-N、TP、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1.0、40mg/L,  相似文献   

10.
利用珠三角某A/O工艺的H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分析A/O工艺中运行参数对脱氮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A/O工艺中HRT、DO、内循环回流比、泥龄、污泥回流比、原水C/N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利用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印证该6个工艺参数在实例运行中的效果。该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果比较良好,各项指标特别是氨氮出水远低于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生活污水脱氮的A/O/N工艺和A/O工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脱氮水平,在分析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A/O工艺的改良工艺即A/O/N工艺。通过采取相同能耗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的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工艺对CODCr去除效果均较好,A/O/N工艺对NH3-N和T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A/O工艺,且耐NH3-N冲击负荷更强。  相似文献   

12.
O_3/UV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辉 《应用化工》2009,38(8):1230-1232,1240
采用O3/UV工艺对生化处理后的低浓度印染污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对于初始pH值为7.4的500 mL废水,在臭氧投加量为33.75 mg,UV灯为10 W的条件下,O3/UV工艺的UV254去除率和COD cr去除率分别比单独臭氧工艺提高了30.6%,23.5%。相比于单独臭氧工艺,O3/UV工艺处理出水的有机物中,易氧化有机物的比例较大;废水pH值对单独臭氧工艺有较大的影响,对O3/UV工艺的影响较小;叔丁醇的加入,降低了O3/UV工艺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3.
操家顺  陈洵  方芳 《净水技术》2013,(6):40-44,63
以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A/A/O中试装置开展处理实际污水的研究,通过与实际工艺的运行效果对比,系统探讨了低溶解氧(DO)浓度以及好氧池末端非曝气区的设置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好氧区的DO平均浓度从2.2mg/L逐渐降至1.0mg/L时,系统COD的去除效率与硝化效果未受到影响,但除磷效果明显下降;随着DO平均浓度的降低以及非曝气区对DO的缓冲,保证了缺氧区的缺氧环境,同时有效降低了内回流液中DO浓度的携带对碳源的消耗,提高了反硝化效率,使得系统对T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就总体运行情况来看,A/A/O工艺中好氧区DO的平均浓度可以在1.0—2.0mg/L之间运行,同时在好氧区末端设置非曝气区,可以有效地缓冲内回流液中DO浓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4.
O_3/H_2O_2法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应用化工》2010,39(8):1194-1197
H2O2协同臭氧氧化实验中,对于初始pH值为6.8的500 mL废水,在臭氧投加量为48 mg,0.1 mL H2O2在反应前加注到反应器的条件下,O3/H2O2工艺的COD cr去除率比臭氧单独氧化提高了7.9%。对于O3/H2O2工艺,其最佳H2O2投加量随废水pH值的增加而减少;一次投加H2O2方式的COD cr去除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好于间歇投加H2O2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级A/O工艺在某生猪屠宰废场水中的应用。该工艺具有效果好、运行费用较低、易于管理等特点,适用于小型屠宰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HA/O1 ·O2 工艺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一种处理有机工业废水的新技术。介绍了HA/O1 ·O2 工艺处理炼油和石油化工混合废水的工艺流程、主要参数、处理机理及系统的启动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站改造为例,比较了在焦化废水生物脱氮中应用最广泛的A/O工艺和A/A/O工艺,介绍了应用A/A/O工艺对对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站进行生物脱氮改造的方案及其主要特点。投产后的进出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A/O工艺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A/O脱氮技术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国 《广州化工》2009,37(1):127-129
对原有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同行业在废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的经验,采用了先进的A/O脱氮技术,对原有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并在实际运行中探索出了最佳的工艺运行条件,缓解了公司所面临的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以A~2/O法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希翌 《广东化工》2010,37(4):120-122
A2/O法,是由厌氧、缺氧以及好氧三个部分组成的二级脱氮工艺,广泛运用于各类污水的处理当中。贵阳的高雁垃圾填埋场,是按照建设部标准建立起来的大型垃圾填埋场。用A2/O法进行处理其产生的渗滤液,前段设UASB反应池为厌氧段(A段),中间设A/O池为缺氧——好氧段(A/O段)。经过几年的运行后,进水的碳源降低,绕过厌氧段直接进水。采取增大回流比、增加碳源等方式来促进A/O池的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的脱氮效率,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