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志贺氏菌(Shigella)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的选择性共增菌培养基(SSSL培养基)。方法:挑选添加成分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SSSL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采用平板计数法验证SSSL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结果:确立了SSSL培养基配方,目标菌在SSSL增菌培养基中培养8 h后,菌体浓度都达到了10~5~10~6CFU/m L,而且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结论:SSSL培养基能用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共增菌,可望与多种检测方法联用,以提高检测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发一套基于酸处理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选择性增菌方法,提高食品中STEC菌株的检出率。方法 选择12株不同血清型STEC菌株以及13株常见干扰菌,评价其对不同酸处理条件(pH2.0、2.5、3.0)的耐受性;考察筛选的酸处理条件对营养胁迫和冷冻胁迫状态STEC菌株生长活性的影响;比较研究酸水解酪蛋白、酵母提取物和丙酮酸钠等成分对胁迫状态STEC菌株的促生长作用,优化酸处理后中和/促生长培养基配方;比较增菌前与增菌后两种酸处理方式对STEC菌株分离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人工污染样品,评价本研究建立的STEC酸处理选择性增菌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抑菌成分的STEC选择性增菌方法,样品在增菌前经酸处理培养基室温处理2 h,降低背景杂菌干扰,再通过中和/促生长培养基(TSB-1.5%Tris-0.1%丙酮酸钠)进行目标菌的增菌培养;人工污染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与我国现行GB4789.36-2016标准方法相比,能够有效减少背景杂菌的干扰、获得更高的STEC分离效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酸处理的STEC选择性增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食品中STEC菌株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比较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CAS)上干扰菌与沙门氏菌的区别,提高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效率。使用沙门氏菌和7株干扰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施氏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摩氏摩根菌摩根亚种、粪产碱菌亚种)分别接种CAS、BS、XLD和HE培养基,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分析生化试验结果,考察TTB和SC选择性增菌液对7株干扰菌的选择效果。7株干扰菌在CAS培养基上都是紫色菌落,仔细辨认大部分都可与沙门氏菌区分,无法从菌落形态区分的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通过在BS上的生长情况或生化试验可以排除,TTB和SC选择性增菌液对7株干扰菌的选择效果各不相同,提示检测过程中TTB和SC两种增菌液须同时使用,相互补充,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高盐辣椒坯中一株耐盐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选择性的MRS培养基,从湖南地区特色的盐坯辣椒中分离筛选出耐盐优势菌。方法得到一株能在18%NaCl培养基中生长的耐盐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通过菌落PCR扩增其16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经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这株菌有较好的产乳酸、耐盐的能力,经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验证,属于乳酸杆菌。结论经过16S rDNA进一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水平。方法将4种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沙门氏菌食品分离菌株)和6种干扰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分别接种到不同选择性培养基中,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及显色情况,结合生化实验和血清学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鉴定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沙门显色培养基的分离鉴定效果最好,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不产H_2S,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这2种干扰菌产H_2S,肠炎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在沙门显色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区别于其他沙门氏菌。结论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不能将产H_2S作为判定是否检出沙门氏菌的唯一标准。在挑取和鉴定典型、可疑菌落时必须结合不同的选择性平板和显色平板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只从单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下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快速区分鉴别某种(类)微生物的方法。方法 选择几种常用的培养基, 将不同的菌株接种在培养基上, 通过培养基成分对不同微生物的选择性、显色反应及不同菌株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具有的特征性菌落形态, 初步并快速判定微生物, 尤其是致病类微生物。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会与其他致病菌混淆, 可以通过结晶紫中性红胆盐(crystal violet neutral red bile salt, VRBA)琼脂将其区分; 志贺氏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基本均为半透明, 体现的均为培养基本身的颜色; 亚硫酸铋(sulfurous acid bismuth, BS)琼脂的选择性较强, 但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该培养基上长势良好。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鉴别致病菌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产药品为原料,根据德国某品牌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了啤酒有害菌培养基自主研发的可行性试验。进行了制霉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对自制培养基的营养条件、抑酵母菌试验、菌落生长大小、液体培养生长情况和德国产的NBB-A培养基、成品VLB-S7培养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制培养基可满足实际生产中厌氧菌检测的要求,可以作为啤酒有害菌培养基的替代品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1 目的 该标准规定发酵乳中污染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2 定义 “污染菌”是指参与乳制品固有发酵以外的所有微生物,某种发酵乳特有菌落中所含的酵母不作为污染菌。3 方法原理 把发酵乳样品接种在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中,将此培养基培养2次,测出污染菌。4 取样 参照IDF标准50“乳与乳制品的取样法”,遵守细菌试验用取样规程。5 仪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参照国标方法,建立鸡肉中弯曲菌定量检测的CCDA平板计数法。方法通过对选择性CC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组合的抗生素和生长促进剂,确定最佳添加浓度组合,并与普通CCDA平板计数法进行比较,建立鸡肉中弯曲菌定量检测方法,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检测限。结果添加一定浓度抗生素和生长促进剂的选择性CCDA培养基和普通CCDA培养基对弯曲菌标准菌株定量计数的吻合度为(100±5)%;除弯曲菌外,其他5种肠道细菌在该CCDA培养基中均不能生长;该方法对弯曲菌菌悬液可检测至10 CFU/mL。运用该方法对50份鸡肉样品进行调查研究,共检测出22份阳性样品,弯曲菌检出率为44%,平均检测值为20CFU/100 cm~2,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好、准确度高,为定量检测鸡肉中弯曲菌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药品为原料,根据德国某品牌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了啤酒有害菌培养基自主研发的可行性试验。进行了制霉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对自制培养基的营养条件、抑酵母菌试验、菌落生长大小、液体培养生长情况和德国产的NBB-A培养基、成品VLB-S7培养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制培养基可满足实际生产中厌氧菌检测的要求,可以作为啤酒有害菌培养基的替代品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尹向垄  惠明  田青 《中国酿造》2012,31(4):95-98
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豆腐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产乳酸细菌(编号E36)。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呈短杆状,单生或呈短链,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不透明;菌株生长过程中,加有溴甲酚紫指示剂的培养基由紫变黄,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产酸解淀粉乳杆菌。  相似文献   

12.
海鲈鱼腌制过程中产胺菌的分离筛选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海鲈腌制加工过程生物胺产生菌的菌相,通过生物胺对培养基进行初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以,并通过VITEK 2菌种鉴定系统,对海鲈腌制加工过程中的产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了温度、p H和Na Cl浓度对产胺量较高的菌株生长和产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鲈腌制加工过程中不仅存在假单胞菌(Pseudomonas)、弧菌(Vibrio)以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常见的产胺菌,而且还分离到新的产胺菌——麻疹孪生球菌(Gemella morbillorum)、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皮氏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pickettii)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这些生物胺产生菌生长和产胺的最适温度是30℃,p H值对其影响不大,具有较高的耐盐性,100~200 g/L的食盐质量浓度可以抑制产胺菌的生长,100 g/L的食盐质量浓度下可以抑制组胺的产生,但200 g/L的食盐才可以抑制腐胺、尸胺和酪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具有较高选择性的培养基,分离与鉴定进口肉类中恶臭假单胞菌。方法参照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验》、SN/T2099-2008《进出口食品中绿脓杆菌检测方法》,根据VITEK2显示的结果做生化鉴定。结果在选择性较高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与沙门氏菌极为相似,VITEK2显示结果为恶臭假单胞菌,后经生化鉴定,结果与VITEK2一致,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难以区分假单胞菌,但是亚硫酸铋琼脂(bismuth agar,BS)却可以明显区分,所以在日常检测过程中建议不要省去BS平板,在配制BS平板时需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以保证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四种方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显色培养基的特性、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性和耗时等各方面比较GB 4789.4-2010、API 20E、VITEK和mini VIDAS四种方法在食品中检测沙门氏菌的效果。显色培养基的分离选择性直接影响四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BS和RS培养基的选择性较好,沙门氏菌在XLD和BS培养基上生长较好。mini VIDAS的检出限为105CFU/mL,SX2作为mini VIDAS的增菌肉汤检测效果优于TTB和SC。四种方法都能排除6种阴性对照菌株的干扰,但当沙门氏菌与宋内氏志贺氏菌混合时,XLD和HE培养基能筛选出可疑菌,其他培养基和mini VIDAS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米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钧池  谢庆武 《广西轻工业》2007,23(7):12-13,23
对米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用营养较丰富的产菌培养基培养生长旺盛的菌丝体,然后再用含有诱导剂的诱导培养基诱导菌丝体产酶,产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锡盟地区酸马奶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菌和一株酵母菌进行混合培养,测定了双菌培养体系中的风味代谢产物,以单菌培养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酵母菌水解蛋白能力要强于乳酸菌;双菌培养基中有利于产出更多的风味物质;乳酸菌和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都可以利用苹果酸和酒石酸作为碳源进行生长,在柠檬酸的利用上,乳酸菌可以进行柠檬酸代谢,而酵母菌以产生柠檬酸为特点,暗示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双菌培养基中甲酸、乙酸、丙酸的产量在不同时期都高于单菌培养过程中的生成量,提示出乳酸菌和酵母菌存在某种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产壳聚糖酶的海洋青霉菌筛选及其寡营养发酵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边海螺、贝壳及其附着物的微生物中筛选出产壳聚糖酶的青霉菌。以此菌为出发菌,以降低发酵产酶成本为目的,采用不同的发酵温度,分别添加不同诱导物进行发酵产酶,探讨温度、诱导物对菌种生长、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聚糖诱导产酶效果最好,室温25℃进行壳聚糖酶发酵,普通培养基酶活力最高达3.57U/mL。海水寡营养发酵产酶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g/L):蛋白胨9g、葡萄糖10g的海水培养基,酶活力可以达到3.16U/mL,初步实现利用海水进行寡营养发酵产酶,该菌株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降胆固醇干酪乳杆菌WB在不同种类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后,比较活菌菌落数、菌落及溶钙圈大小。结果显示:MRS培养基最适合降胆固醇乳酸菌WB的培养,活菌数最多、菌落及溶钙圈最大。厌氧培养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4种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mPDA;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离琼脂,PCFA;银耳卵黄氯霉素琼脂,TYCA)的分离效果,为修订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接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于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观察各培养基上目标菌菌落形态,计算生长率;接种10种常见致病菌和环境中常见菌于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进行生长特异性试验;通过直接涂布和增菌划线的加标试验,验证这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对粪便、食品和环境土壤等不同标本/样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离检出情况。结果 mPDA和PCFA能够分别抑制8种和6种致病菌的生长,且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生长率都高于75%;在mPDA和PCFA上,目标菌与多数杂菌形态有明显区别,而在PDA和TYCA上,形态相近不易区分;在粪便、土壤和食品等不同标本/样品的直接涂布和增菌划线分离的加标试验中,mPDA和PCFA上的检出率均超过80%,明显高于PDA和TYCA。结论 mPDA和PCFA分离效果比原标准的PDA明显提高,建议在标准修订中增加此两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即用型缓冲蛋白胨水、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使用即用型培养基和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对已完成生化确认的10株沙门氏菌、5株阪崎肠杆菌、15株副溶血性弧菌、15株肠杆菌科细菌共45株目标菌及5株干扰菌进行检测,确定菌株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平行培养0、6和24 h后对比即用型培养基增菌效果与新鲜配制的培养基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使用即用型培养基与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对全部目标菌与干扰菌的6 h、24 h细菌生长的检验结果未见显著差异(全部单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均为P0.05)。结论被测试目标菌及干扰菌在即用型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可满足GB 4789.28-2013对非选择性及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