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目的语文化地位、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功能、读者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归化”与“异化”各有其长,二者在翻译中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所以,对“归化”与“异化”的运用,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中的重要概念“翻译目的”,通过具体实例证明,在“信”“达”的基础之上,把“翻译目的”作为辅助的翻译标准,将对文化因素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之争的解决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过程中文化移植的模式或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即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异化各有其长处和不足,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不能永远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应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结合翻译目的,灵活地运用归化、异化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外宣翻译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宣翻译中应根据文稿内容,调整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在进行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大策略问题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时,应坚持使用归化策略;在从事民俗、风情和文化等主题的翻译中,需注重异化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区别,关于归化和异化的争端以及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中的应用,指出不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不同的文体类型来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外宣翻译中应根据文稿内容,调整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在进行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大策略问题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时,应坚持使用归化策略;在从事民俗、风情和文化等主题的翻译中,需注重异化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情景喜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其幽默的言语赢得各国观众的青睐。但由于受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如何翻译情景喜剧的言语幽默成为翻译界的难题。归化与异化作为幽默翻译的策略,能够有效翻译情景喜剧的字幕言语幽默。在《IT狂人》字幕幽默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互为补充。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幽默翻译时应以归化为主;与物质文化相关的幽默翻译时应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与语言文化相关的幽默翻译则采取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论述处理文本中文化内涵的两种方法,即: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指出从文化传真的目标看,翻译应有“异国情调”。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转换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常规关系对翻译的理解和表达的作用,并从常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关系,认为常规关系是翻译过程中的必要助手,与归化、异化翻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对立统一关系。探讨了常用的2种翻译策略——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策略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策略,即“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阐述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成功的翻译有赖于这2种翻译策略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习语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它的翻译好坏会直接影响文化交流的程度。在翻译时,是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还是采取贴近目的语文化的文字,向来是争论的焦点。在协调翻译理论的前提下,存在四种不同情况下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应树立协调的翻译观,协调处理归化和异化,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决定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最终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和国家当前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更适合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已得到了翻译界的认可。文章以扬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针对非遗外宣翻译的目的及特点,以功能语境理论为指导方针,以归化异化翻译为手段,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涉及到如何处理文章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如何处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问题.翻译界就此有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和异化.前者主张以源语或原文读者为导向,后者主张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导向.后者似乎在翻译中占了上风.在文学作品中文化翻译也是以归化翻译为主,一来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和各种形式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中,归化意味着消除源文本中的陌生感和异域性,异化译法则力争保留原文的异质成分。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渐渐占主导地位的趋势,这个趋势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汉语成语英译时应以异化译法为主,归化译法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翻译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并存发展。从译文的读者可接受度、不同语言间的共通感的实现、语言层面上和文化层面上的地位、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权势差异等维度来阐释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差异,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俄语比喻的的生成及翻译对策。由于俄语比喻的创制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面对着俄语比喻的传译这一课题,其传译策略则往往要在偏向于原语文化还是偏向于译语文化——即“异化”与“归化”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8.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中常常会碰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处理这些差异的策略:意译、直译、归化、异化。而策略的选取受到翻译的形式、目的和意图,文本的体裁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文学翻译主要目的是引进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因此宜采用直译、异化的策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言文化、艺术风格等差异,充分体现原文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是一个令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为此特结合实例,就翻译中两种不同手段——异化和归化进行探讨,发现两种方法均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于是认为在跨文化翻译中,应使两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以取得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