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鉴定褐藻酸钠对人体阻止放射性锶吸收的效果,我们用PIXE方法分析了血清和尿中的锶及其它有关痕量元素Ca、Fe、Cu、Zn等。 1.实验部分 X射线出射窗和探测器Be窗之间使用了574μm的有机吸收体,以降低低能轫致辐射本底。 取1ml血清样品置于石英坩埚内,80℃恒温干燥,后放入马弗炉200℃炭化,再升温至550℃灰化约12  相似文献   

2.
锶和铯在粉碎花岗岩柱中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锶、铯在粉碎花岗岩上的吸附和迁移性能。设计了小型吸附柱,用氚水和~(125)I~-作示踪剂分别测定了自由柱体积FCV,完成了含有小量载体的~(85,89)Sr和~(134)Cs示踪剂淋洗曲线的测定,计算出柱法和批式法的吸附比R_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附柱能满足碎岩柱实验要求。用氚水或用~(125)I~-测定的FCV本质上没有差別。锶、铯淋洗曲线仅出现单个的宽的淋洗曲线峰,未发现存在不可逆吸附现象。本实验使用的花岗岩对锶的吸附比在较高锶浓度(10~(-3)~10~(-5)mol/l)时随锶浓度而变化。当柱法和批式法两种实验体系中锶量对花岗岩重量比接近时,两种方法测出的R_d值也相近。  相似文献   

3.
试图从配位化学性质差异的角度增进对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锶铯分离的认识。基于对晶体结构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架构,从8种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配位结构(约3.3×10^(4)个样本)中归纳和分析锶、铯的配位化学性质,尤其是配位键长。通过引入贝叶斯优化工具,建立了高效的transformer模型,可以以很高的准确性预测配体与锶、铯离子分别的结合强度及其差异。作为概念验证,成功对配体分子结构(约9.1×10^(4)个)对锶、铯的潜在配位选择性进行排序,并为未来的配体设计确定了不同官能团对实现配位选择性的贡献度。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手段,为乏燃料后处理过程及放射化学语境中元素的配位化学信息及分离技术开发积累基础知识,为后续实验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有机膦酸络合剂 S106(丙酰胺基乙烯二膦酸)、S186(乙酰胺基丙烯二膦酸)对放射性锶促排效果。大鼠注入~(85+89)Sr 后立即肌注 S106和 S186,两天尿锶排出量分别比对照组高5—9倍和9倍;整体中蓄积量为对照组的28—45%和35%;骨中蓄积量为对照组的26—45%和30%。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尿锶排出量增高,组织中蓄积量也相应地下降。剂量在800mg/kg 时,效果已趋稳定,虽加大剂量效果不再增加。延缓给药时间则效果下降。作预防性提前给药时效果与立即给药无差别。两药的促排效果经相关回归分析 S186 优于 S106(P<0.05)。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对于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分析能力,并结合人体和动物的组织、血清、尿、头发中痕量元素分析的实例讨论了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多元素分析能力,阐明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痕量元素分析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对于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分析能力,并结合人体和动物的组织、血清、尿、头发中痕量元素分析的实例讨论了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多元素分析能力,阐明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痕量元素分析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对于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分析能力,并结合人体和动物的组织、血清、尿、头发中痕量元素分析的实例讨论了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多元素分析能力,阐明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痕量元素分析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811”是我国合成的新型络合剂,它对钍、锆有明显的促排作用。自1974年以来,我们用“811”加速人体内钚的排出,共观察了33例。结果表明:(1)给1.5克和0.6克“811”后,尿钚排出量分别为不用药时的52倍和13倍;(2)在人体试用中未发现明显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新分析用于模拟降雨入渗和示踪剂释放迁移的室内土柱(填装砂土和黏土)实验,基于对流弥散方程(ADE)和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TRW)理论的模型,对实验穿透曲线进行了反向模拟,定量分析了锶(模拟~(90)Sr)的non-Fickian弥散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粒子扩散进入不流动区和吸附到矿物表面等因素的影响,从土柱中淋滤出来的溴和锶的最大质量份额分别约为60%和50%,此外,流出曲线不同程度的早到和拖尾特征也表明,土柱实验中存在优先流现象。CTRW模型考虑了水力-化学耦合效应过程,较好地描述了锶的non-Fickian迁移(0β2)和Fickian迁移(β2)行为,non-Fickian弥散迁移可归结于土柱结构非均匀性导致的流场变化(如优先流)和复杂的吸附过程,特别是,锶在黏土矿物中吸附导致了其峰值浓度的降低和延迟,进一步增加了non-Fickian迁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包容锶水滑石为前躯体合成尖晶石固化模拟90Sr的方法,借助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浸出实验确定的包容锶尖晶石固化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为1 100℃、煅烧时间为4 h、锶包容量为0.648%。测定固化体的物理性能,采用PCT和MCC-1法研究其化学稳定性,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固化体的组成、微观结构等。结果表明,制备的包容锶固化体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显气孔率为0.07%,密度为4.8 g/cm3;固化体中的锶完全被尖晶石相所包容;PCT法浸出7 d后的锶元素归一化浸出率为5.2×10-2g/(m2•d),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241)Am(α辐射体)为极毒的放射性核素,它对环境引起放射性污染后可经过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危害,且长期存留,不易排出。因此,对食品中~(241)Am的测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从1963年以来,关于尿、组织、大便和空气滤料等样品中镅的测定方法报道较多,而食品中镅的测定方法则至今未见详细报道。本文参照文献[7]中的某些实验条件,拟定了1克食品灰样中~(241)Am的测定程序。全程操作6个样品的时间为一天半(不包括放射性测量)。  相似文献   

12.
前言 锶-90是极毒性亲骨性元素。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放射性锶-90的测定方法作了大量的研究,普遍地采用沉淀法~([1-6]),萃取法~([7-8])和离子交换法~([9-10])近几年来,反相色层法用于核素混合物分离,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11-15]),然而用于分析环境生物样品,则不多见,本工作之前不久,Bogen~([16])采用涂有 D_2EHPA 的小玻璃珠,较好地分离了尿中与放射性锶-90巳平衡的钇-90。  相似文献   

13.
水中锶-90和铯-137分析方法的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有11个实验室参加的水中锶-90和铯-137分析方法比对的结果,还叙述了供比对用的三种水样的制备和比对的程序。比对结果。各实验室对参考水样中锶-90和铯-137分析结果的总平均值分别为(5.24±0.28)×10~(11)Ci/kg 和(1.05±0.08)×10~(-10)Ci/kg,与参考值5.24×10~(-11)Ci/kg 和1.03×10~(-10)Ci/kg 很接近。用统一发放的标准溶液和各实验室的原刻度源刻度β计数器,所得结果的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比后者的精密度好一些。通过单总体 t检验和 X~2检验表明,有些实验室可能存在系统误差,或者对偶然误差估计偏低。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锶污染作为土壤典型污染之一成为研究热点。土壤中存在着一些矿化菌,能够对锶离子进行矿化固定。本实验对从土壤中分离的3株脱氮硫杆菌的特性及其对Sr~(2+)的矿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对1.0g/L模拟Sr~(2+)污染的去除率可达8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结果显示,矿化产物为硫酸锶。可见,利用脱氮硫杆菌治理土壤中Sr~(2+)污染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将会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中多重屏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人工屏障,其对放射性核素的阻滞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处置库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具有低渗透性和良好的膨胀自愈性的膨润土作为集成缓冲材料的基材,以沸石和黄铁矿作为矿物添加剂,三者按照质量比为63∶27∶10均匀混合构成集成缓冲材料B7ZP,并采用恒定源扩散实验分析了锶在干密度为1.70g/cm~3试样中的扩散特性,结果表明,B7ZP缓冲材料对锶具有良好的阻滞性能,其表观扩散系数为3.30×10~(-12) m~2/s。同时,以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理论为依据,建立了锶在集成缓冲材料B7ZP中迁移的对流-弥散-吸附多场耦合方程,并应用Matlab软件分析了不同的时间尺度、渗流速率、表观扩散系数和阻滞因子等因素下集成缓冲材料B7ZP对锶的长期阻滞性能,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缓冲材料设计和长期阻滞性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平面型高纯锗探测器和scorpio-300型多道计算机系统测定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镭的实验方法。剥谱扣除本底,测定的最低浓度为30PPm(U和Th)和1×10~(-11)克/克(Ra)。将本工作分析结果与其它分析方法的结果相比较,有良好的重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阳离子树脂洗脱、锶特效树脂淋洗和洗脱的主要因素(酸度、流速、用量)进行了优化,结合阳离子树脂富集、锶特效树脂分离和α/β测量仪测量,建立了快速分析环境水样品中90Sr的方法。该方法对实际水样品中的锶进行分离及化学回收率测定,化学回收率均高于95%,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流程短,工作效率高,可以得到稳定的化学回收率,适用于环境水样品中90Sr的富集和分离。采用锶特效树脂柱分离环境水样10次后,锶的化学回收率仍高于9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冠醚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作为萃取剂在硝酸介质中对锶的萃取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稀释剂、硝酸浓度、振荡时间、温度对锶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与硝酸的浓度有关,当萃取剂浓度为0.01mol/L,以1,1,2,2-四氯乙烷为稀释剂,硝酸浓度为1mol/L时,锶的萃取率可高达92%左右,利用纯水作为反萃剂,反萃率可达(99.56±1.7)%左右。该萃取反应动力学比较快,可在10min 达到平衡,热力学实验表明该萃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选择性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冠醚二环己基-18-冠-6能有效地从多种离子共存的体系中选择性地萃取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半导体探测器和放射性同位素激发的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地质样品中痕量铀。~(57)Co激发源制成峰与本底比率高的形式。取10分钟测量时间,用强度为0.26×10~9贝克勒尔(0.26GB_q)的激发源,方法的检测限为24微克/克,源的强度增强10倍,检测限可提高到9微克/克左右。对于锡、铈、钨和钍的检测限亦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铀矿工人和操作~(210)Po的工作人员均可能受到~(210)Po的内照射,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内照射监测,测定尿中和头发中~(210)Po的方法是内照射监测的主要途径。另外,由于~(210)Po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测定体内~(210)Po的含量对研究遗传剂量亦有一定的意义。人尿和头发中测定~(210)Po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尿和头发的前处理,测定人尿时取样100毫升,测定头发时取样1克以上,放入烧瓶中,加入40毫升左右浓硝酸,在电炉或砂浴上加热,蒸发至近干时加入5—10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