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的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装置运行正常,加氢裂化十六烷值从掺炼前的63下降到掺炼后的58左右,同时裂化干气量也有所增加,其他指标影响不大,通过该工艺可以大幅的改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分析催化裂化柴油(LCO)加工路线及转化技术,提出催化裂化轻、重柴油分别抽出,轻柴油加氢精制后作为产品柴油;催化重柴油(HLCO)经加氢开环后,再经催化裂化反应,将部分柴油转化为汽油和液化气.通过中试实验确定了蜡油加氢原料蜡油掺炼不同比例HLCO,对蜡油加氢反应特性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工业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蜡油加氢原料掺...  相似文献   

3.
张伟 《现代化工》2022,(5):229-232
对沸腾床渣油加氢柴油馏分加氢生产国Ⅵ标准柴油进行了加氢工艺试验考察。结果表明,以沸腾床渣油加氢柴油馏分为原料,在反应压力6.5~7.5 MPa、体积空速1.0~1.5 h-1、平均反应温度350~375℃、氢油体积比400的工艺条件下,精制柴油各项指标(除十六烷值外)可以满足国Ⅵ车用柴油标准。随着沸腾床渣油加氢柴油馏分馏程变重,加氢脱硫难度大幅度升高。建议生产国Ⅵ标准柴油时,控制终馏点不大于340℃,有利于加氢装置在较缓和的操作条件下实现长周期运行。需要加工馏程较重的沸腾床加氢柴油馏分时,建议按一定比例掺炼到现有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或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中,降低加工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四川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原料供应不足,催化裂化装置柴油十六烷值不合格,中国石油四川石化27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重柴油运行。加氢裂化装置原料变更后,经过操作条件的调整,生产运行平稳,产品分布合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生产了满足国Ⅳ标准的高品质油品。  相似文献   

5.
目前柴油质量升级已成为国内炼油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催化柴油由于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是柴油质量升级的难点和重点。文章重点从柴油产品硫含量、十六烷值、密度和颜色等指标研究催化柴油对柴油质量升级的影响,结合当前催化柴油的主要加氢提质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炼油企业,综合考虑全厂流程及装置结构,提出相应的加工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新露 《化工进展》2013,32(9):2263-2266
催化裂化柴油中富集了60%~80%的芳烃,导致催化裂化柴油密度大、十六烷值低,难以通过常规加氢改质技术来生产清洁柴油。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一种利用富含芳烃的催化裂化柴油来生产轻芳烃的高效加氢转化FD2G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加氢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组合优化实现了对催化裂化柴油的选择性加氢,可以将催化裂化柴油中富含的重质芳烃高效地转化为轻芳烃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为高芳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柴油改质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加工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催化柴油加氢转化FD2G技术加工高芳烃含量的催化柴油,可以生产30%~50%的优质催化重整原料,该馏分中C6~C9芳烃含量超过50%,BTX含量可以达到32%,同时改质柴油质量与原料相比改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富裕生产能力掺炼减一线柴油及加氢焦化柴油,在掺炼过程中蜡油加氢裂化装置运行平稳。通过试验,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对裂化减一线柴油及加氢焦化柴油效果明显,特别是加氢焦化柴油的转化率达91.38%。通过裂化柴油,提高了液化气、石脑油和航煤产品的产量,降低了柴汽比。通过测算,掺炼加氢焦化柴油效益达303.9元/吨,有效增加了炼厂的经营效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选择劣质渣油和催化裂化循环油作为原料,分别进行掺炼不同比例催化裂化循环油的渣油沸腾床加氢和加氢常渣催化裂化试验,并对组合工艺进行总流程比较。结果表明,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等高价值产品收率至少提高1.04%,焦炭等低价值产品的产量降低,效益大幅度提升。研究结果证明了循环油掺炼到沸腾床渣油加氢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优化了沸腾床加氢与催化裂化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葛泮珠 《化工进展》2016,35(Z1):79-86
催化裂化柴油(LCO)具有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特点,已成为炼厂的主要低价值油品。如何高效利用LCO中富含的芳烃,国内外相继推出了LCO的综合利用技术。本文主要从技术特点、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催化剂和应用数据等方面简要介绍了4类LCO综合利用技术,包括LCO加氢改质技术、LCO加氢裂化技术、LCO加氢-FCC组合技术、LCO加氢-芳烃抽提组合技术。分析表明LCO综合利用技术不仅可生产清洁柴油,还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BTX轻组分,炼厂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在追求产品质量升级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适应了现代炼油企业油、化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直馏柴油、催化柴油与焦化柴油的混合柴油为原料,在200 m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加氢改质试验。试验重点考察高硫、高氮劣质柴油加氢改质后的柴油产品能否满足欧IV车用柴油标准。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混合馏分油硫、氮含量高,十六烷值低,采用传统的加氢精制技术进行加氢处理,难以满足十六烷值的要求。改进后的技术可以使柴油产品的硫和氮含量均低于10×10-6的同时,十六烷值提高16~19个单位,能够达到欧V车用柴油标准,其副产的重石脑油馏分可以作为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  相似文献   

11.
催化裂化柴油硫含量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是较为劣质的柴油组分。通过加氢方法一般可以实现催化裂化柴油的大幅改质,但芳烃加氢饱和对提高中间馏分油的十六烷值有限。催化裂化柴油已成为限制企业柴油质量升级的关键。针对国内外车用柴油质量升级趋势,以劣质催化裂化柴油高值化和清洁化利用为出发点,综述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后调和柴油的劣势,重点介绍由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生产低碳芳烃或高辛烷值汽油的工艺技术,提出利用催化裂化柴油富含芳烃的特点,加氢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是最具竞争力的加工路线。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芳烃加氢饱和与侧链断裂选择性,提高低碳芳烃产率,减少低值副产物,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LTAG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催化柴油可以通过加氢后去催化裂化装置回炼,将催化柴油转化为汽油及液化气组分,减少了企业低十六烷值柴油组分,同时降低柴汽比;另一方面可大幅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同时降低烯烃含量,满足汽油质量升级的要求。本文以C企业采用催化柴油LTAG技术的应用实践为例,分析了该技术对企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环烷基原油生产的直馏柴油、催化柴油与焦化汽柴油的混合馏分油为原料,在200 mL串联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加氢改质试验,重点考察劣质含酸高氮馏分油加氢改质后能否满足GB 19147-2009车用柴油质量要求.结果表明,混合馏分油氮含量高,十六烷值低,采用目前传统的加氢精制技术与加氢改质技术进行加氢处理,柴油产品难以满足...  相似文献   

14.
柴油加氢改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深加工柴油硫、氮和芳烃含量较高,十六烷值低,工业生产中采用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和利用催化改质技术提高十六烷值。综述催化改质技术中柴油加氢改质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提高柴油十六烷值的加氢改质工艺。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企业冬季生产-35#低凝柴油、夏季生产0#柴油的技术需求,开发了冬、夏季灵活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精制/改质组合技术。在氢分压6.4 MPa、氢油体积比500∶1、总体积空速1.5 h~(-1)和反应温度(315~350)℃条件下,生产的-35#低凝柴油十六烷值达48.2,硫含量1.8μg·g~(-1);0#柴油十六烷值达53.1,硫含量1.0μg·g~(-1),产品性质均达到国Ⅴ车用柴油指标要求,冬季和夏季方案生产的柴油产品均可直接作为国Ⅴ车用柴油调和组分,表明研发的柴油加氢改质技术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开环技术可以使芳烃转换成单环烷烃或链烷烃化合物,极大地提高了柴油的清洁度和十六烷值,该技术的核心是开发具有加氢和开环性能的双功能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催化裂化(FCC)柴油芳烃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催化剂载体、活性金属及制备方法3个方面对加氢开环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载体的酸性和孔道结构、负载活性金属的类型(包括非贵金属和贵金属)及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催化性能有极大影响。最后对柴油芳烃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具有适宜酸性和孔结构的新型载体及能够保持活性和稳定性的活性金属组分并加强该领域反应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隋雯雯  魏本营  于逢洋 《工业催化》2015,23(10):789-791
一重集团大连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开发的轻蜡油加氢改质降凝工艺具有对原料油和已有加氢装置适应能力强、操作灵活性大及柴油产率高等特点。该工艺技术关键是使用自主开发的HPH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具有异构和裂化多功能的HPC型加氢改质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对原料油进行深度加氢精制脱硫、脱氮,芳烃深度加氢饱和,产品收率高,有效降低柴油产品的凝点、密度和馏程,显著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是经济型生产清洁柴油的优选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