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温榆河生态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只侧重功利价值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以温榆河为例,研究生态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法及各项表征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标准;设计河流健康评价指标重要度比较调查表确定了评价权重-根据隶属度的计算方法,确定定量指标的隶属度;设计定性指标等级评价表,邀请专家根据定性指标评价等级标准,对研究区域河流健康状况进行打分,采用百分制统计法统计专家意见计算定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建立河流健康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温榆河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温榆河河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指出了温榆河生态健康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对我国城乡已经建成的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时,应用重视对社会经济和洪灾损失基本资料的调查分析,并重视洪水还原计算,提高计算精度,同时应遵循效益,费用计算口径统一原则,选择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还应对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模型相关概念,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效益评价结果单一、指标评价存在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构建了基于组合权重和改进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参照有限区间理论进行改进。该方法将G1和改进CRITIC赋权法组合得到的权重与改进梯形云模型求解得到的指标隶属度相结合,实现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效益的综合评价。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为例,从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两方面对工程效益评价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构建了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固定投资、年运行费、流动资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6个方面,共20个指标,确定了各项指标对应不同等级的标准,验证了提出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工程效益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PP-云模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道治理工程效益评价方法的不足,通过对效益评价涉及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投影寻踪(PP)-云模型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选择13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云模型计算主观权重,投影寻踪法计算客观权重,最后通过条件云发生器计算指标隶属度,确定治理工程的效益评价等级。将上述评价模型应用于南京市农花河河道治理工程,计算结果表明,农花河治理工程整体效益较好,其中居民满意度、景观效益等显著提升,今后治理主要方向为污染源控制及水土保持。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符合,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为指导决策者进行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如雪 《山西水利》2023,(12):22-24
为评价汾河中游(祁县)段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在确定生态环境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云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即采用云模型计算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得指标隶属度,确定治理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等级。经计算,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效益指数为9.244,汾河中游(祁县)段河道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整体效益较好,其中权重大小顺序为:防洪效果>治污效果>除沙效果>景观效果>生物多样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在防洪工程后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效益计算方法的选择;(2)无形损失调查计算的深度和广度;(3)工程负效益问题;(4)工程管理情况的评价;(5)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认定。  相似文献   

7.
为更科学合理地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其技术经济效益特性选取了由运行效果、功能效益、财务效益和环境效益组成的指标体系。将改进型序关系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采用改进型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并运用物元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经济效益的评价等级。根据某抽水蓄能电站的相关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来量化处理评价指标,建立相关评判标准,最终得到其技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该电站技术经济效益大部分指标达到了预期,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得出该电站有待加强指标和已经达到标准的指标,便于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电站技术经济效益,对今后电站的技术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防洪工程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问题,提出用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指标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的多元联系数定量描述样本与标准等级之间隶属关系的层次性和模糊性,用三角模糊数和多元联系数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风险评价中以区间数形式表示的评价等级标准的模糊性,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联系数的差异度系数的连续变化过程和各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再通过随机模拟三角模糊数的方法建立了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防洪工程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CN-SSTFN)。研究结果表明:CN-SSTFN综合利用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过程的各种主客观不确定性评价信息,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评价结果比现有方法提供了评价结果可靠性方面的更多重要信息,能反映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的客观实际情况;CN-SSTFN的计算方法简便、通用,在各种系统风险等级评价问题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集对分析和可变模糊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一赋权法存在不足和开都河流域上水电站风险等级难以客观确定的问题,采用博弈论方法,对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 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优化,构建基于FAHP-CRITIC-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水电站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统计分析开都河流域上两座串联水电站的出险事故赔案,从自然环境、电力运行、建筑与设备3个方面建立风险因素指标体系,依据事故损失金额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采用隶属度函数计算各风险指标隶属度,利用构建的FAHP-CRITIC-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进行各因素最优组合权重计算,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水电站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水电站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主要风险指标为暴雨洪水和设备故障,与水电站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关注度的提高,而河流在生态环境中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准确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模型成为了河流治理的关键内容。研究首先建立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随机森林gini指数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再构建指标相对隶属度函数,最后进行模糊识别综合计算,并将其应用到某市6条主要河流的健康评价中。试验结果表明:编号为1~5的河流评价结果均在[0. 70,0. 85]之间,评价等级为良;编号为6的河流评价结果在0. 70以下,评价等级为差,说明本文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河流评价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本文提出的随机森林与模糊识别耦合方法合理、可行,不仅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权重,也提高了模型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长江防洪工程对珍稀水生动物和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实施,将显著提高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后,将给长江河道演变、江湖关系,水文情势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根据防洪规划的工程项目,结合珍稀水生动物和鱼类资源目前的现状,从流域的角度探讨分析防洪工程实施后的综合影响,如上游防洪水库和其它梯级的开发建设,将对长江上游珍衡和特有鱼类资源产生显著影响,中游拟议的两湖控制工程等可能对中下游珍稀水生物动和鱼类资源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利工程后评价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直接效益的测算,对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研究有所欠缺,基于此,以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工程为例开展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研究,以期为其他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价提供借鉴。在确定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综合效益覆盖的空间范围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整治岸段的具体特征,区分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分别确定评估方法,并形成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估"矩阵"。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综合效益为21.92亿元,是实际投资的5.03倍,其中,非防洪效益是防洪效益的6倍多,可见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实施的外部性效益被忽略了。为此建议:一是修改完善《大型水利工程后评价实施暂行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二是探讨建立更加科学的水利工程投资回收机制;三是科学开展河道整治及有关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 2016 年太湖流域梅雨期间骨干工程发挥的防洪减灾效益,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河段水位过程,将其与河段设计水位比较,推算每个河段两岸的淹没水量。再与 DEM 和圩堤等阻水构筑物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水量平衡计算,获得洪水淹没的空间分布。建立了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洪水淹没分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将该损失与调查统计的实况洪灾损失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骨干工程在此次洪灾中发挥了约 116. 12 亿元的防洪减灾效益。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分别达到了 50. 08 亿元和 44. 11 亿元。研究成果定量论证了太湖流域骨干防洪工程在 2016 年洪灾中的经济效益,采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其他流域或区域防洪工程效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定向钻穿越技术由于工期短、不破坏堤防结构,同时能够保证管道的埋深等特点,近年来在管道穿越河流工程设计施工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定向钻穿越施工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根据定向钻技术施工特点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要求,结合某燃气管道穿越独流减河建设工程,对定向钻穿越工程的防洪评价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单项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在全国各级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从工程的建设、管理、成果、效益等方面做了综合叙述,并展望了二期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审查角度探讨防洪评价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近年广东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技术审查工作,探讨防洪评价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1项目业主在选址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宜尽早征求水利部门意见,及时开展防洪评价工作;2桥墩顺水流方向轴线与洪水流向的交角、阻水比、跨堤梁底净空、桥墩与堤防的位置关系、承台顶高程等主要参数的把握及解决办法;3防洪评价单位应扎实基础工作,依法依规、客观地进行评价,从而指导工程方案设计;4项目建设地点是可选择的,设计方案也是可调整的,但河道行洪断面是唯一的,一经占用,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应珍惜河道,保护河道,共同维护河势稳定、保证河道行洪畅通。  相似文献   

17.
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既是桂林市漓江上游的控制性防洪工程,又是实施漓江生态环境补水的重要水源工程,工程的兴建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桂林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防洪和漓江生态环境补水问题,从防洪、补水、城市供水、电力供应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是桂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及上、中游干流的部分河段防洪问题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状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特点,“十五”期间应逐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工程防御洪水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结合烟台港西港区至淄博重质液体化工原料输送管道穿越潍河的防洪影响评价项目,简要介绍了穿河输油管道防洪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因输油管道建设对河道防洪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防洪分析计算和综合评价,对影响河道防洪安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