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泾阳县是咸阳市辖县之一,地质构造复杂,大断裂发育,岩土体结构类型较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质灾害发育。该文分析了泾阳县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分布特征,进而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析表明,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和岩土体结构、坡体地质结构等,而地下水和植被是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雨和地震是地质灾害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伟  王旭  李丹  莫德科 《矿产勘查》2021,12(9):1971-1978
德保县是广西地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为了查明德保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分析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在德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踏勘,共核查了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396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主要与该区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雨、地下水、人类活动等息息相关,而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则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广西德保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研究,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从江县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等环境,对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对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因素与诱发因素作了分析,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来我国在空间技术减灾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自然灾害预警、灾害监测以及评估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正逐渐形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系统研究的组成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因子选取和权重确定。控制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主要分为主控因子和触发因子两类。主控因子为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条件,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触发因子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利用遥感技术,通过解译地质灾害点,并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146-150
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条件的控制和影响,区内泥石流、崩塌灾害广泛发育,对研究区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和相关处理方法,并采用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和证据权模型相结合大方式对阿图什市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描述并总结了陕西省韩城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及其发育与分布规律,分析了韩城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非常重要,对分析地质灾害形成原因,查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起关键作用,对我们准确预测、及时预警、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地质灾害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磊  李春波  于蒙  薛宝林 《矿产勘查》2020,11(12):2797-2802
河北保定阜平县城位于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研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对阜平县城未来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阜平县城及周边地质灾害点共16处,其中泥石流4处,滑坡5处,崩塌7处,发育规模以小型为主。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构造剥蚀地貌与河谷平原地貌接触部位、风化强烈的坚硬层状变质岩体中,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矿山地段。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风化程度等因素,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白朗县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白朗县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次要因素是地质构造,连续强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人类工程活动及河流侵蚀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形成叠加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贾超  詹健  车路宽  刘禧超  肖飞 《矿产勘查》2021,12(11):2303-2311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科研学习、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岩溶水的开发及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徐州市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岩溶水的开采状况, 然后系统地分析了徐州市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电测深曲线开口问题开展试验研究,经过加工提炼后,应用在一个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实测工区,说明该方法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泥岩风化物的工程特性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风化物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作为地基持力层时,其指标的选取存在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泥岩风化物的有关性质的分析和探讨,并引用一工程实例结果,提出了确定泥岩风化物工程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该建筑物所处场地地质条件及其原结构特征、原基础设计情况 ,表述了该桩基施工时所出现的事故现象 ,重点分析了产生此次桩基事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兰州中川民用机场扩建工程,采用地震映象和瞬态面波新技术,探查出形状各异、深浅多变、分布规律的118个不良地质体。文中认为采用常规工程勘察与工程物探新技术相结合的多种勘察手段,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的综合探测方法,才能避免漏探,以获得最佳勘察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沿海地区地质状况的分析 ,提出了新型的排桩 -环梁 -锚杆联合支护体系。通过在几个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和实测成果 ,证明该支护体系能较好地解决福建沿海特殊地层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问题。对这种支护体系设计中排桩的计算分析、环梁支撑系统计算、锚拉结构与环梁支撑的协调以及水压力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仙红 《山西建筑》2009,35(11):330-331
简要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质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对在建的渝湘高速公路某隧道进行了检测,对一些典型隧道的地质雷达检测图像做出了解释,指出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埋长隧道洞线岩性CSAMT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埋长隧道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主要是探测洞线高程附近的隐伏不良地质体的赋存情况。深埋长隧道的不良地质体主要为断层和破碎带,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法对于勘查这些不良地质体则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对西南一改建铁路进行CSAMT法勘查隧道洞线不良地质体的研究。结合CSAMT法对于本区的原始数据的质量要求,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特别对正常地层和存在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典型视电阻率–频率曲线进行分析,了解这些特征构造的电性响应;对经过圆滑处理后数据进行反演,反演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拟合比对,判释反演的合理性。结合研究区钻孔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对CSAMT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CSAMT法在勘查深埋长隧道岩性分析方面具有可行性,对于隧道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星平  石爱赣 《山西建筑》2008,34(1):315-316
简要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质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对一些典型的隧道检测的地质雷达图像做出了解释,这些图像可直观反映出隧道衬砌厚度、空洞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等,指出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1. Engineering geologic map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y be one map prepared 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dividual areal geologic maps containing additional engineering geologic data, or engineering geologic maps of single construction sites. 2. No systematic methodology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 or environmental geologic maps has been developed. 3. Environmental geology studies combine the efforts of workers in a number of geologic fields to produce many maps of basic data, as well as various interpretative maps, only one of which may be an engineering geologic or foundation conditions map. Maps of many scales may be prepared for a single study, depending upon the geologic condition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area, and the principal needs. 4. New technology, including computers and various types of aerial photography, is constantly being developed, and its use is being encouraged to increase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map preparation. 5. The use of engineering geologic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 map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stantly growing; such maps will continue to be made in increasing numbers. Publication authorised by the Director, U.S. Geological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