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然后通过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溶胀法聚合制备了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乳液,用激光散射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液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分数为丙烯酸丁酯的1.5%时,可制备粒径为53.6 nm且分布窄的PBA种子乳液;通过调整补加乳化剂、单体与种子乳液的用量,可制得粒径为53.6~443.8 nm的一系列单分散PBA乳液;PBA/PMMA乳液具有完善的核壳结构,且在核壳两相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层.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ASA)核壳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不同乳化剂对聚丙烯酸丁酯(PBA)胶乳粒径大小与分布的影响,不同乳化剂、引发剂体系和加料方式对ASA核壳形貌和接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质量相同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乳化剂制备的PBA胶乳粒子粒径小、分布窄;核层种子胶乳采用阴离子型乳化剂SDS,壳层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制备的ASA接枝率高,核壳结构均匀、完整;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的接枝效果优于采用过硫酸钾引发剂;壳层单体采用预溶胀法加料方式,所得核壳形貌最佳,核壳界面有过渡层,所制ASA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且采用预溶胀法所制ASA的两个Tg间的间距更小。  相似文献   

3.
刘芸  王春芙  段芳  宗成中 《橡胶工业》2018,65(5):534-537
为了制备稳定的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研究了不同乳化剂和配比对胶乳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将聚异戊二烯橡胶溶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乳化剂使其乳化,最后蒸馏除去溶剂后制得稀胶乳。结果表明:主乳化剂采用歧化松香酸钾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乳化剂复配且质量比为2∶1,当加入助乳化剂Span 80且用量为水相质量分数的0.2%时胶乳稳定存在且粒径小,为216.2 nm,固形物质量分数可达0.105,胶乳稳定性能和表观形貌好。  相似文献   

4.
以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复配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胶乳,以其为附聚剂制备了大粒径的PBA胶乳,采用红外光谱仪、Zeta纳米粒度仪、Zeta电位仪和透射电镜表征了附聚剂的结构特征、附聚前后PBA胶乳粒子的粒径、电位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当附聚剂胶乳与PBA胶乳质量比为1/20~1/5时,可使PBA胶乳粒径尺寸扩增4倍以上,附聚后胶乳的表面电位值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报导应用电子显微镜和肥皂滴定分析,研究聚合时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对聚氯乙烯胶乳初级粒子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乳化剂浓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适当的,在试验采用的条件下,一般以50~60%左右覆盖为好,种子胶乳的乳化剂浓度也必须控制。聚合时要调节pH,使聚合较易控制,胶乳(禾文)定,树脂较白。  相似文献   

6.
高固含量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由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反应型乳化剂WH-100以及非离子表面润湿剂所组成的混合乳化剂体系,通过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59·8nm、粒径分布窄、总固物质量分数达40%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并对微胶乳及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间歇预乳化法制备的乳液相比,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较差,其胶膜的吸水率较小,凝胶含量相当;随着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用量的增加,对转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胶膜的吸水率下降,乳胶粒子的粒径变大,A151的质量分数宜为4%;随着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用量的增加,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而胶膜的吸水率先降低后增大,HEMA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3%。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体系对合成杜仲粗胶乳稳定性的影响,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合成杜仲粗胶乳。结果表明,以质量比为2.0/1.0的歧化松香酸钾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复配乳化剂,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加入质量分数为0.01%的聚乙二醇6000作为稳定剂及合成杜仲胶的环己烷溶液,在剪切速率6000r/min下乳化10min,合成的杜仲粗胶乳化效果最佳。粗胶乳的平均粒径为378.1nm,粒径小且分布窄;胶乳颗粒大小均匀,且均匀分散在体系中,未发生破乳现象;合成杜仲粗胶乳的内部为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8.
曲茵  孙春福  李辉  李英超 《弹性体》2012,22(5):46-48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适用于聚氯乙烯(PVC)改性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的种子胶乳,利用一步法工艺获得一定粒径的丁苯胶乳,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加入方式,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时间对粒径的影响,合成了粒径在200~300nm的丁苯胶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影响丁苯胶乳粒径大小的因素: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研究表明乳化剂浓度、固含量、电解质浓度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丁苯胶乳粒径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适时补加乳化剂,选取适宜的电解质浓度,适当的固含量及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增大丁苯胶乳(SBR)粒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丁基橡胶(IIR)为原料,采用“溶解-乳化”法制备了稳定性较好的IIR胶乳,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组成、pH值、油水质量比、浓缩工艺等对乳化效果和IIR胶乳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IIR胶乳制备的乳化剂配方及制备工艺如下:乳化剂为油酸钾和Triton X-100,二者质量比为4/1;当体系pH值为10,油水质量比为4/5时,得到的IIR乳液稳定性最佳,胶乳产率最高;采用膏化工艺进行胶乳浓缩,以藻酸钠为膏化剂,占胶乳中橡胶质量分数为0.6%时浓缩效果最好;并采用离心分离工艺缩短浓缩时间,当转速为1 500 r/min,离心时间为20 min时,可获得总固物质量分数约为55%的IIR胶乳,胶乳产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丁苯共聚物/水泥复合材料专用丁苯胶乳,考察了复合乳化剂体系、种子胶乳用量、极性单体种类、聚合温度及加料方式等对乳胶粒尺寸及其分布和胶乳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粒径种子体存在下,分批加乳化剂的加料方式是合成水泥专用丁苯胶乳的有效途径之一,平均粒径小且粒径分布窄的丁苯胶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采用复合乳化剂体系、添加少量带极性的第三单体等可以较好地提高丁苯胶乳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PBA/P(MMA–crosslinking agent)-composite particle latexes were prepared by semicontinuous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o determine the seed emulsion's saturating capacity of an emulsifier,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built to simulate the changes of the seed PBA emulsion's surface tension with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added dropwise. The effects of the emulsifier amount added in the second stage and the addition method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shown as follows: If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added in one batch to the seed emulsion in the second stage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saturating capacity of emulsifier of the seed emulsion (Cs), the morphology of the particles was “core–shell”; otherwise, a few particles were of a core–shell structure. However, if shell materials were preemulsified and added dropwise at an appropriate rate, the latex particles were still of a core–shell structure, even when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added to the seed emulsion was greater than the Cs.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68: 969–975, 1998  相似文献   

13.
高强  沈慧芳 《精细化工》2012,29(2):182-18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眯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引入亲水性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功能性单体丙烯酰胺(AM)〔m(DMC)∶m(AM)=1∶1〕来制备用于可再分散乳胶粉的阳离子苯丙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种子单体用量、阳离子单体用量等对乳液及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为:聚合反应温度为(80±2)℃、DMC添加量为2%(以主要聚合单体质量计,下同)、CTAB用量为2%(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AIBA用量为0.53%(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种子单体用量为10.0%(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在该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阳离子苯丙乳液粒径大小和分布适中、性能稳定,由其所制得的可再分散乳胶粉含水率低、平均粒径小、再分散性优良。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影响ABS树脂用乳液聚丁二烯橡胶(EBR)胶乳粒径的诸因素,包括初乳化剂用量、补加乳化剂用量、电解质用量、引发剂用量、初水配比及聚合温度等,得到了影响胶乳粒径各因素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EBR胶乳粒径的主要因素为初乳化剂、补加乳化剂及电解质用量,工业生产中应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实现不同EBR胶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杨磊  李凌  李玲 《弹性体》2013,23(4):28-32
以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和中心极限定理为基础,通过对成核阶段条件的简化,建立了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成核阶段的Monte Carlo模型,模拟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对丁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丁苯乳聚成核阶段模拟结果进行回归表明,乳胶粒数目N p与乳化剂浓度[S]和引发剂浓度[I]的关系为:N p=k[S]0.606 2[I]0.405 5,与Smith-Ewart经典理论相吻合。改善乳液聚合生成的乳胶粒径分布以及乳胶粒数目是提高乳液聚合中单体转化率最为有效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将单体转化率从62%提高到70%,引发剂浓度的增加量应在12.90%~34.89%(摩尔分数)之间,乳化剂浓度的增加量应在12.6%~22.16%(摩尔分数)之间。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数据吻合,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FeSO4、K2S2O8和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6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用COULTERLS粒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共聚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加料方式、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乳液的粒径分布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能得到平均粒径为50~80nm的单峰窄分布微乳液,并有效地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