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选择广东佛山地区花岗片麻岩残积土层和粉砂质泥岩残积土层,采用法国梅纳旁压仪进行原位测试,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表征残积土的水平应力、强度、抗变形能力和地基土承载力等指标,研究这些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据此确定桩基持力层深度。研究表明,残积土的力学参数普遍受风化程度影响,深度越深,风化程度越弱,土的强度越高,抗变形能力越强。这为该地区残积土工程使用的各项参数提供了参考,对其它地区类似残积土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残积土变形模量的取值对广东、福建等地区部分建筑物的沉降分析至关重要。针对现有部分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变形模量取值方法没有考虑土质特性的不足,选取花岗岩残积土天然地基上的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结合统计分析原理,提出了在广东地区按照残积土的三种不同土质分别计算其变形模量E0的分析方法,并考虑了土体固结的影响,与实测沉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新的修正系数。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计算,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为国家和地区性规范关于残积土变形模量取值部分的发展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3.
湘北红层残积土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其指标选择存在不小难度。通过工程实测资料分析,对红层残积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及变形特征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确定红层残积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基的变形计算是地基基础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地基的变形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计算,本文以附加应力的明德林解为基础,以花岗岩残积土地基为切入点,提出了考虑基础埋深影响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更加适合高层建筑沉降变形计算;制定出了与之相应的无量纲系数表;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与以布西涅斯克解为基础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此方法所得结果与实测沉降值更加吻合,既保证了安全性,又经济合理,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量载荷板试验,分析了厦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地基的破坏特征,提出了花岗岩残积土变形模量与标贯及承载力与标贯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即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是岩体的基本力学参数之一。主要用于计算自重作用下地基的长期变形及稳定性、周期性动力荷载、地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以确保拟建建筑物在任何不利情况下的绝对安全。根据拟建的济南恒大国际金融中心(总高518m)项目地基变形、稳定性及地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设计需求,在现场采用钻孔弹模计法测定桩端持力层辉长岩的变形模量,试验数据对济南地区的建筑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岩土组合地基特点是基岩面起伏多变 ,覆盖层厚薄不一 ,石芽出露与岩脉穿插 ,岩体与残积土混杂的地基。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大型池体在岩土组合地基上基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依据葛歧排涝站的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室内外土工试验成果,评价各土层特别是辉长岩风化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相应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依据葛歧排涝站的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室内外土工试验成果,评价各土层特别是辉长岩风化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相应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第四讲建筑地基一、土岩组合地基土岩组合地基又称为岩土混合地基、岩土不均匀地基,其主要特点是变形不均匀。为便于识别土岩组合地基,省标《重庆地基规范》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在地基的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如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属于土岩组合地基;(1)一幢单体建筑物的地基,部份为岩质地基,部份为土质地基时;(2)下卧基岩坡度较大的地基;(3)基岩起伏多变,覆盖上层厚度相差较大的地基;(4)石芽密布并有部份出露的地基;(5)风化残余岩块与残积土混杂的地基;(6)崩塌体堆积,或崩塌体与坡积上混杂的地基。土岩组合地基往往伴…  相似文献   

11.
Field investigations consisting of surface seismic refraction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urveys, drilling and downhole geophysical logging of the rock mass and of the residual soil indicate that the weathering of the Bukit Timah granite has been rapid and is primarily caused by chemical decomposition due to the tropical climate in Singapore. The granite is usually overlain by a thick layer of residual soil. Laboratory tests indicated a large reductions of the material strength,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the rock mass quality and ot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weathered granite. Apart from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idual material and/or of the weathered granite rock, phys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density, water content, Atterberg's limits,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permeability, sonic velocity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were also studi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weathering grade and the weather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汶川地震丰富的近场实震资料,分析总结了地震作用下挡墙的变形破坏模式,指出挡墙的变形模式与地基基础关系最为密切。位于岩质地基上的挡墙主要发生倾斜变形,位于土质地基上的挡墙则主要发生推移变形。在此基础上,基于温克勒地基模型,将土体看做是一系列弹簧和理想刚塑性体的组合体,分析得到了不同变形模式下挡墙地震土压力及其合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模式下挡墙的地震土压力分布特征各异,除平移模式外,其余变形模式下挡墙地震土压力随深度都呈非线性分布;位于岩质地基上的挡墙发生变形后地震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要比土质地基上的挡墙高。通过开展位于岩质地基和土质地基上挡墙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文中提出的挡墙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发现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广州某紧临地铁车站土岩组合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依据实际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基坑施工各阶段的围护结构变形、土岩体侧移、支撑轴力、锚索拉力及周边环境沉降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围护墙与外侧土岩体最大水平位移均发生在土岩结合面附近;基坑开挖结束至底板施工期间,围护墙及外侧土岩体水平变形呈蠕变特点;地下室采用的“复合墙”及跳仓法施工技术,使施工完毕后的围护墙、土岩体水平位移均发生了明显回弹,最大水平位移约为开挖至基底时的40%~60%;开挖引起的周边地面沉降最大值发生在离坑边0.5倍开挖深度附近,沉降值约为邻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的0.47倍;条件允许时,土岩组合基坑可优先采用支撑+锚索组合支护方案。本工程的监测数据相互印证,揭示了该土岩深基坑在各种条件下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为类似情况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Bukit Timah granite exhibits a full range of weathering grades. Examination of these exposures shows that the weathering has been rapid. Field observations and geophysical surveys show that the rock has been weathered up to 70 meters depth, and that the main mechanisms of weathering is chemical decomposition. The humid tropical condition in Singapore with high annual precipitation has produced secondary weathering of the residual soil. The weathering profiles suggest that the weathering of the Bukit Timah granite is stratified with weathered layers and a sharp boundary between the residual soil and the slightly to moderately weathered granite. This paper (Part A) is a review of current weather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 for weathered rock. Some results from field observations and geophysical surveys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e paper. A weathering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Bukit Timah granite. Results from field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of the weathering of the granite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will be presented in Part B.  相似文献   

15.
深基坑支护设计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工程是当前岩土工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如何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使基坑工程既安全叉经济,是人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的变形是影响基坑变形的重要因素。针对武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粉质粘土,通过大量的真三轴试验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力路径,了解了开挖过程中基坑土体的变形性状,并得到了邓肯一张模型的各参数,建立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非线性弹性模型。同时以平面应变有限元法为基础,通过对武汉某基坑工程进行基坑变形的计算分析,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刚度、基坑的开挖宽度、土体的变形模量、插入深度、支撑位置和坑内土体加固、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和基坑周围水环境等设计、施工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支护结构的变形的影响,了解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周围地层沉降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基坑变形的方法措施,为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旋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动测地基承载力方法中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动力测定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方法,同时指出,这一方法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其中参数特别是土的动静模量比的正确选择。文章分析了土的动静模量比是由土的残余变形和弹性变形性质所决定的,并在室内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砂、石类土和粘性土,提出了按土的类别和状态决定其动静模量比的曲线图。根据土的动静模量曲线图,作者改进了根据动测法计算上变形模量和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得到了工程实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坝基岩体变形模量是拱坝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实际中由于受到资金、时间、尺寸效应等限制,承压板试验不可能大量开展,工程常采用岩体变形模量与波速之间的相关关系来估算坝基岩体变形模量以评价其工程地质特性是否满足建坝要求。在乌东德水电站坝基边坡开挖工程中,开展了钻孔变形模量和声波测试。乌东德坝基为典型层状岩体,左岸坝基及河床岩体测试孔方向与层面走向近平行,右岸坝基岩体测试方向与层面近垂直,分析表明坝基岩体中有明显充填特征层面对岩体变形模量值和声波值具有不对称影响。结合测试钻孔高清电视选择合理数据,建立了坝基岩体变形模量与单孔声波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与坝基岩体的承压板试验成果对比验证,所建立的相关关系是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坝坝基深部岩体变形参数估算及坝基表层松弛岩体灌浆处理效果评价工作中,证明是可行的有效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坝基岩体变形特征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高拱坝坝基工程勘测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输电线路工程中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结合新疆节理裂隙岩体地基220~750k V输电线路工程荷载特点,根据以往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成果,选择软岩地基的全风化、强风化等不同风化程度,开展覆盖层厚度(2m-3m)的岩石复合基础上拔、水平、上拔+水平的现场真型试验,分析基础的荷载位移变化规律、钢筋的应力应变规律,监测上拔破坏岩体裂缝产生、扩展及贯通的全过程,研究岩石基础在不同覆盖层厚度条件下的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19.
 塑流–拉裂式崩塌或软弱基座型崩塌是我国西南山区和三峡库区常见的一种崩塌类型。当危岩体的下部有较厚的软弱岩层时,此类崩塌发生尤为频繁。软弱岩层在上部岩体压力作用、遇水软化、长期风化剥落等因素作用下,不断压缩并向临空方向塑性流动,导致上覆较坚硬岩层拉裂形成塑流–拉裂式危岩体。离散元模拟得到此类崩塌的变形破坏地质过程为:软岩风化剥落→上部硬岩局部坠落→软弱基座挤出变形→上部硬岩产生下宽上窄拉裂缝→变形继续发展→崩塌产生。根据软弱层不均匀变形前后上部被拉裂硬岩的2种不同破坏模式,应用地质力学分析方法,推导塑流–拉裂式崩塌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以三峡地区万州某边坡为例,采用抗压强度–压应力比值分析法和软弱层不均匀变形稳定性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静力条件下,危岩体短期内处于稳定状态;高地震烈度条件下,危岩体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概括了岩体与基础稳定性观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介绍了MD系列化仪器的型号、功能与用途、技术特点,总结了4个大型水电工程中应用MD系列化岩体与基础变形监测仪器对坝址区坝基(肩)及边坡进行岩体原位变形监测的情况,结合已获得的观测成果,分别对监测目标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