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叠加支护能充分利用支护材料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围岩应力特征等实现对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形成高强度、高弹性的稳定承载体,尤其是针对复合顶板、动压等巷道,提高了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复修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锚杆作用机理和顶板破坏机理,提出一种通过不同长度锚杆(锚索)锚固叠加形成的叠加支护理论,以解决复合顶板的支护难题,并通过实际应用数据说明了叠加支护的优越性。认为复合顶板的锚杆支护能充分利用锚杆的长度、韧性、刚度等属性,形成了高强度、高弹性的稳定承载体,基本解决了复合顶板的强度低、扩容变形量大、扩容应力大、稳定性差等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3.
高应力复合顶板突出煤层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乐金 《中州煤炭》2006,(5):8-9,13
针对高应力复合顶板突出煤层巷道的特点,分析了锚杆、锚索支护机理,总结了锚杆支护设计的基本思路,并对古汉山矿进行了高应力复合顶板突出煤层巷道支护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应力软岩巷道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置孔释压支护模型(围岩-置孔释压材料-金属支架),分析了置孔释压支护原理,提出了高应力软岩巷道置孔释压支护技术;并利用RFPA软件,对矩形巷道支护前后巷道围岩破坏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无支护时巷道是以两帮压裂为主的整体破坏;采用钢棚支护后,帮与底的破坏诱发顶板大范围离层、冒落,钢棚被压垮;采用置孔释压支护后,围岩应力通过释压材料压缩得以释放,巷道表面无明显变形,支架完整。研究表明置孔释压支护能够降低围岩应力,提高巷道稳定性,为高应力软岩巷道安全支护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复合顶板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复合顶板巷道的特征,分析了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机理,提出了采用高强锚杆限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阻止复合顶板离层破坏,主动支护围岩;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强顶板支护,将不稳定的复合顶板悬吊到顶板深部稳定岩层中.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八矿己15煤层瓦斯含量高、倾角大、且是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松软支护困难等特点的分析,研究复合顶板沿空掘巷支护技术、巷道支护机理,制定支护方案,经过现场施工实际检验实现了安全高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225皮带下山不同支护方式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的分析,认为采用高强度锚杆树脂药卷全长锚固支护顶板,两帮及底板采用锚枝支护,并用高水速凝材料注浆加固,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底软,煤软的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5,(9):61-63
通过对深部高应力巷道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置孔释压支护模型(围岩-置孔释压材料-金属支架),分析了置孔释压支护原理,提出了深部高应力巷道置孔释压支护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矩形巷道不同支护巷道围岩破坏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工程实践论证。结果表明:采用置孔释压支护后,围岩应力通过释压材料压缩得以释放,巷道表面无明显变形,支架完整。  相似文献   

9.
复合顶板松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合理支护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亮  方新秋  郭辉 《煤矿安全》2012,43(2):63-66
依据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条件,结合数值模拟对复合顶板松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有支护缺乏主动支护作用,复合顶板和松软煤帮物理力学性质差,在围岩应力作用下,顶板易离层、冒落,两帮易片帮、下沉,并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此提出了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取的支护对策并对回采巷道进行合理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10.
软岩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及锚杆支护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岩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及锚杆支护控制[美国]S.S.彭 L.B.戈顶板中软岩和层面的存在大大影响地下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在支护设计中应引起特别重视。本文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和量纲理论讨论了各因素对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对锚杆支设前后应力分...  相似文献   

11.
闫俊红 《陕西煤炭》2020,39(3):26-29
薛虎沟煤矿为解决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控制和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及应用。结果表明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主要是锚杆支护的主动支护作用效果差,特别是复合顶板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高,会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大幅降低;结合矿井实际地质条件,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提升了锚杆、锚索的预紧力,增强了联合支护的支护强度,提高了联合支护的主动支护效应,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综放面采空区侧向应力场和邻近采空区的煤体,顶板赋存状态的分析,提出孤岛综放面巷道围岩控制机理:(1)合理选择巷道位置,使巷道围岩应力小,稳定性好;(2)运用锚杆、锚索支护和注浆固化提高围岩承载能力;(3)支护体高阻让压适应围岩大变形,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系统和高水速凝材料注浆固化技术,成功地维护了一个孤岛综放面的运巷和风巷,保证了孤岛综放面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225皮带下山不同支护方式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的分析,认为采用高强度锚杆树脂药卷全长锚固支护顶板,两帮及底板采用锚杆支护,并用高水速凝材料注浆加固,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底软、煤软的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三维锚索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巷道在锚网支护、锚网索支护、三维支护等3种支护条件下围岩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高应力动压巷道采用三维支护时,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16.4、251.3mm,比采用锚网索支护减少了17.9%和8.1%,这说明三维支护不仅在控制顶板下沉量方面非常优越,且能很好地控制两帮移近量;同时三维支护提高了顶板的水平压应力。使巷道围岩应力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地阻止了巷道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特征显著等地质条件,采用锚网索喷注+U型钢联合支护技术对深部三软、复合顶板硐室进行了支护技术研究。分析了软岩巷道破坏机理,采用超细水泥注浆加固围岩,配合锚网索喷及高强度U型钢支护,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巷道布置条件下复合顶板软弱岩层沿空巷道存在顶板易变形、易失稳、易冒落,无法长久维持巷道围岩稳定性等一系列难题,本文基于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方式,利用相邻区段间巷道空间化结构关系,提出综放复合顶板错层位外错式相邻区段巷道联合支护技术,理论分析该支护技术的围岩控制作用机理,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条件下相邻区段巷道联合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巷道布置下常规支护方案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相邻区段间巷道联合支护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围岩控制措施,可加强易离层垮落顶板的支护强度,使围岩应力在联合支护的作用下趋于均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支护体系的支撑作用,达到巷道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深厚表土高应力复合顶板巷道联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深厚表土高应力复合顶板综放巷道的特点,分析并提出了综放巷道围岩控制与支护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综放巷道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方案设计。通过工业性试验,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应力碎胀顶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解决高应力碎胀顶板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以某矿十采区轨道上山为工程背景,在对其煤层地质条件和顶板岩石软化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巷道支护方案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选取最佳支护方案,应用FLAC2D软件对高应力碎胀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进行数值分析,得出顶板水平应力集中范围为0.8 m;两帮垂直应力集中范围约为1.2 m。通过围岩应力和变形监测可知:顶板锚杆锚固力为75~86 kN,锚索锚固力为115~148 kN;巷道顶板平均下沉量38 mm,两帮平均移近量62 mm,该支护方案提高了巷道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泥岩顶板承载能力小、稳定性差的特征,采用桁架及锚索梁联合支护减小围岩拉应力或将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同时,采用树脂药卷加长锚固高强度锚杆提高围岩自承能力,显著改善了薄层复合顶板巷道维护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复合顶板煤巷支护困难的问题,针对实际工程情况,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预紧力条件下的巷道围岩位移及锚杆形成的附加应力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强预紧力支护可以明显控制巷道围岩位移,锚杆之间的锚固压应力区相互叠加,形成一定厚度承压拱,围岩整体承载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提出高强预紧支护方案并应用于现场,监测结果显示该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