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塔克尔构造石炭系台内滩储层的分类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系统地阐述台内滩储层的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分类及控制因素.研究区台内滩类型主要有生屑/藻屑滩、有孔虫滩、鲕粒滩、砂屑滩等4种,次生溶蚀孔洞、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为其主要储集空间,另有部分原生粒间孔、体腔孔、铸模孔等.滩相储层划分为孔洞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其中,孔洞缝型储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是研究区内最好的储层,构造及溶蚀微裂缝对于储层有效性的影响意义重大.研究区储层发育及分布状况受到古地貌、溶蚀作用及裂缝发育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古地貌相对高部位呈现水体浅、能量强的优势,有利于各种台内滩相的沉积;次生溶蚀孔隙、孔洞及张开缝、构造溶缝等,对于储层空间的扩容及沟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测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压力资料所展示的地层压力分布与气藏的特征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气藏压力成因机制、演化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正常压力系统,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烷含量低、硫化氢含量高;异常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多处于海槽区或台内云岩欠发育区,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气藏甲烷含量高、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硫化氢,主要为裂缝型气藏;孔隙型气藏和裂缝型气藏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压演化机制:以孔隙型储层为主的气藏经历了印支末期-燕山早期古油藏常压阶段,燕山中-晚期液态烃类热裂解成气的超压气藏阶段,TSR反应及其作用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使孔隙型储层降压为正常压力系统并最终定型为常压气藏阶段;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气藏经历了燕山中-晚期高压天然气充注和燕山晚期构造挤压作用下古高压气藏阶段,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超高压气藏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石学特征及层序特征,分析了牛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类型及其测井响应特征。牛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可以分为溢流相、爆发相、空落堆积相、火山沉积相,测井曲线中能较好地区分这4种岩相的是自然伽玛测井(GR)、密度测井(DEN),火山沉积相在电阻率测井(RT)也有较好的反应。火山岩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储集空间和次生储集空间,原生储集空间主要有各种气孔、晶间孔、收缩孔及裂缝;次生储集空间主要有各种溶孔及构造裂缝、风化裂缝等。其中气孔-溶孔-溶缝型为较好的孔隙组合类型,粒边缝-粒内孔型和气孔-收缩缝型为牛东地区常见的孔缝组合类型。物性较好的多对应于风化壳或火山间歇期形成的风化作用较强带。储层中发育少量裂缝和微裂缝,对储层的渗流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西区块裂缝性储层微观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油田青西区块下白垩统泥质岩类和白云岩类储层具有裂缝、孔洞和孔隙的复杂储渗空间,其毛管压力曲线明显呈阶梯状形态特征.根据裂缝、孔洞和孔隙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可分别计算裂缝孔隙度、孔洞孔隙度和岩石孔隙度,以及裂缝宽度、连通孔洞的孔喉直径和连通孔隙的孔喉直径.根据毛管压力曲线上各储渗段的发育情况,玉门油田青西区块储层可分为裂缝-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孔洞孔隙型.最后提出了反映裂缝性储层孔隙结构特点的参数-连通系数.  相似文献   

5.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Ⅰ砂组、Ⅱ砂组具有较好的含气潜力.通过岩心观察、岩矿成分分析、压汞实验、岩石薄片分析、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分析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岩性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滨浅湖砂坝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结构,其中石英砂岩孔喉结构较好.基质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为主,缝宽较小.储层特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不同的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碎屑颗粒成分及结构,从而影响强烈的成岩作用下原生孔隙的保存及次生孔隙的发育.压实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主要形成于中晚成岩阶段,主要对孔隙空间起破坏作用,部分黏土胶结作用有保持孔隙空间的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集空间,形成优质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该研究为气藏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影响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储层储集性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多次构造运动,多次的抬升剥蚀和再沉降过程;从石炭系至第三系均有油气储层发育,储层岩性有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石炭系及下二叠统主要发育一套陆相、海陆交替相、泻湖相及火山岩相地层,为正常碎屑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层,其中,碎屑岩储层成岩阶段多为晚成岩C段,孔隙类型主要为裂缝 次生孔,影响储层储集性的主要因素为构造运动、岩性;中二叠统以上地层主要为一套沉积作用形成的陆相碎屑岩地层,为正常碎屑岩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和次生孔,影响因素主要为埋藏深度、沉积作用、粘土矿物脱水、烃源岩演化及构造运动,不同成岩阶段,其储层的孔隙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另外,沉积时的古气候条件及风化淋滤作用也是影响储层储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沉积构造发展、孔隙&类型,油气来源、圈闭类型、储层分类、封盖性能等方面,分析蒲西1井气藏形成条件。认为该构造属短轴地垒背斜构造类型圈闭完整,褶皱适中,无破坏型大断层切割;其下覆志留系地层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是气藏主要的烃源岩。黄龙组(C_2hl)上覆的梁山组泥岩及其以上地层砂泥岩属封盖能力较强的优良盖层。黄龙组(C_2hl)为主要的储集层,次生溶孔及裂缝发育,孔隙结构较好,天然气保存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8.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叠系碎屑岩储层以中一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主要储集空间为填隙物内孔隙、溶蚀孔隙和裂缝,具有孔喉细小、分选极差、连通性及渗流能力普遍较差的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条件较差,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的发育状况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运动的影响.综合分析,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划分为Ⅴ类、Ⅵ类和Ⅶ类储层,整体属于特低孔渗的致密储层.  相似文献   

9.
探讨致密砂砾岩储层中纳米-微米孔喉的特征及其与物性、产能的关系,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物性测试手段对储集空间的类型、孔喉分布、连通性和物性特征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致密砂砾岩发育溶蚀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原生粒间孔、微裂缝等微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对孔隙度的贡献最大,黏土矿物晶间孔次之;孔喉的分布形态呈双峰状,绝大多数孔喉的半径小于1μm,孔隙仅与少数大喉道和微裂缝连通,导致孔喉连通性整体较差,造成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对应关系不佳。综合孔径分类、储层物性、储层产能分析表明,孔径类型对储层物性和产能具有控制作用,孔隙中纳毛细管、微毛细管越发育,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性、产能越低,反之越高,这从微观上解释了相对高孔隙储层和相对低孔隙储层勘探成效相差较大的原因。探讨了纳毛细管、微毛细管发育的地质条件,建议储层预测应加强沉积相平面预测和成岩相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量砂岩样品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中-深层砂岩储层的物性、孔喉类型和成岩作用特征,并通过开展各种成岩参数(压实减孔量、胶结减孔量、粒间体积、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溶蚀孔面孔率)和储层物性的相关分析,结合构造演化,认为中层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深层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晚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裂缝共同控制;构造挤压是控制晚期压实和物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层到深层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系数从0.79降为0.35,相关曲线斜率值从0.24降为0.09,深层砂岩基质渗透率基本在0.01~0.10mD之间;孔喉类型由缩颈型、点状演变为片状、弯片状喉道为主;中层砂岩压实弱,碳酸盐主要胶结后的晚期压实发育不明显;深层砂岩压实强,碳酸盐胶结之后仍发育显著的晚期压实作用;而中-深层砂岩的胶结程度差别不大,溶蚀程度与残余粒间孔和裂缝发育有关.依据储层控制因素可知,深层储层的南部,埋深更大,孔隙却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重要含油层系之一,卡拉沙依组砂层薄(3~8m)、横向变化快,表现为"一砂一藏、一井多藏"特征,且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储层响应特征被淹没,圈闭边界刻画困难。在垂向分辨率远不能满足预测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拓频及相移处理,应用地震沉积学思路充分挖掘平面属性的横向分辨率,融合多种不同属性来降低预测的多解性。同时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圈闭类型细分为构造—岩性型、河道岩性型、不整合面遮挡地层型,通过针对性开展不同类型圈闭的技术攻关研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方法流程,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的精细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分布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叠合的方法,分析油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一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4方面因素控制:(1)源岩区控制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2)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是油聚集成藏的最有利部位;(3)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油聚集提供有利储集空间;(4)早期伸展断裂为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反向断层翘倾隆起复合圈闭、洼中隆复合圈闭和洼槽岩性圈闭中运移聚集形成不同类型油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划分为滨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两大类。通过分析建立了碎屑滨岸至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台地内部两种沉积模式。碎屑滨岸和混积滨岸相区主要分布于塔北地区 ,蒸发台地相区分布于塔中 4井以东地区和曲苦恰克地区 ,并且是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分布地区 ,其它地区则属于局限台地和半局限台地相区。最后论述了生屑灰岩段的沉积相演化  相似文献   

14.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主要有背斜、构造-岩性、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和断层遮挡5种类型,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且具有油气同层,气在上油在下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源岩;油气成藏主要有2个时期,第1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第2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老第三纪沉积初期.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认为该区存在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和断层遮挡圈闭3种油气成藏模式.综合研究表明: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是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位于油气运移方向上的各种类型的圈闭应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甘肃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极低,基底埋深大,中、下侏罗统较厚,是一个生油潜力较好、储层致密的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为中国一个油气勘探新区。全面分析了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油储集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并对其勘探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墩凹陷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湖相泥岩、砂砾岩碎屑储集层构成了对致密油形成非常有利的源储共生关系;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总有机碳平均为3.26%,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碎屑岩储集层以原生孔隙为主,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集层;五墩凹陷发育构造、岩性、地层及构造-岩性等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受烃源岩与构造双重控制;中央洼陷带及其周边储集层发育的具有有利构造条件的圈闭是进一步进行致密油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天然气及其伴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的地质构造形态,认为克拉美丽气田的油气在滴水泉西断裂两侧来源不同。断裂北部的油气来自滴水泉凹陷的石炭系腐殖型的烃源岩;断裂南部的油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烃源岩,混有部分来自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腐泥型源岩供给的油。  相似文献   

17.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是一个继承性抬升的古斜坡,沙河街组为一套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各类圈闭的构造、沉积背景,连续广布的砂体与断层以及剥蚀面构成了立体输导体系,形成了成片、成带分布的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和油气输导体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盐湖盆地潜江组沉积控制因素与岩性油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江组储层是江汉盐湖盆地最重要的产油层系。潜江组沉积充填主要受到盆地的构造演化和古气候条件控制。为此,总结了四种不同的水动力强度控制条件下砂岩储层分布模式。潜江组不同类型岩性圈闭具有在不同地区成带分布的特点,为岩性油藏提供勘探依据。  相似文献   

19.
LT2000区块位于西非加蓬海岸盆地,盆地经历裂谷期、过渡期和大陆漂移期的构造演变和沉积阶段,形成现今构造格局及盐上和盐下两套含油系统。其中盐下含油组合在区块内最为有利,烃源条件优良,储层发育,盖层良好,并且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因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白额勘探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是影响煤层气成藏的重要因素。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纪的太原组,二叠纪的山西组。分析结果显示:太原组主要为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和浅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其顸板-煤层-底板沉积相组合以泻湖-潮坪-台地相组合为主。山西组主要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顶板-煤层-底板沉积相组合以沼泽-沼泽-沼泽相组合和天然堤-沼泽-沼泽相组合为主。山西期的沉积相组合较太原期沉积相组合更有利于煤层气藏的富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