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使用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与离心实验,确定出吉林、大庆和新疆3个地区低渗火山岩气藏储层标定可动流体T2截止值的合适离心力为2.76MPa,该离心力同时也是储层可动用流体对应的下限离心力.对3个地区102块不同岩性火山岩岩芯核磁实验研究表明:低渗火山岩气藏储层可动流体T2截止值分布范围很宽,不同地区和不同岩性火山岩储层T2截止值差别很大,102块岩芯T2截止值平均值为49.31 ms,大于低渗砂岩但小于碳酸盐岩储层T2截止值;低渗火山岩T2截止值随岩芯渗透率的变化差异较大,与储层孔隙空间类型及孔喉连通性等因素密切相关.3个地区火山岩储层T2截止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庆、吉林和新疆火山岩,其中大庆流纹岩T2截止值平均值最大并且分布范围最宽,新疆玄武岩和安山岩最小.  相似文献   

2.
根据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凉高山组岩芯分析资料及钻井、录井显示,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纵向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沉积、成岩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研究认为,凉高山组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凉上段的凉Ⅰ和凉Ⅱ亚段,砂体厚度不一,在平面上由东向西减薄,为湖相沉积时期的砂坝、砂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普遍很低,裂缝较发育,为超低孔隙度致密储层.凉高山组砂岩油藏储层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局部存在裂缝-孔隙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延安气田上古生界山2段主力产气层致密砂岩储层,通过核磁共振和非稳态气驱水实验研究,分析该储层T_2谱分布以及不同温压条件下的两相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T_2谱呈双峰分布形态,且以小孔—微孔—超微孔发育为主,较大孔隙与较小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差导致砂岩样品束缚水饱和度高、有效孔隙度低;样品的渗流特征受样品中孔径分布与孔隙连通性的双重影响,当大孔径孔隙发育越普遍、孔隙度越大且孔隙间的连通性越好时,样品中水的驱替程度和渗流能力也越好;在储层条件下,流体性质及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变化也使得气相渗透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中部致密砂岩储层属于典型的非常规致密油气藏。相比常规油藏类型特征,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流体特征不明显。为了解决流体识别难题,本文基于测录井资料对致密油藏的流体识别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录井资料能够提供反映地层真实流体特征的气测、地化及定量荧光等信息,是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评价的直接手段;引入对流体敏感的录井参数,优选能反映储层含油性的录井参数,如总烃含量、烃类灌满系数、全烃相对幅度、油性指数及含油浓度等,结合测井资料对流体性质识别,能更为准确地提高解释符合率;通过对苏北盆地QX3井进行实际处理解释,结合测试结论来证明基于测井资料下的能量系数图版法和地化录井识别方法对致密储层流体识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8块渗透率为(0.050-2.812)×10-3 μm2的特低渗—致密砂岩岩芯样品进行石油驱替成藏模拟试验。试验采用驱动压力分段逐级提升式连续油相充注。结果表明: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移、聚集、成藏机理与常规储层明显不同。随着石油不断注入和驱动压力的不断增高,岩芯中孔隙水逐渐排出,含油饱和度随之增高,并且增高趋势呈现先快后慢的指数式特征;样品最终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孔隙度呈正相关;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原油活塞式驱替运移的成藏机理,成藏效率高,石油成藏富集受到油源规模、驱动压力、成藏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优质烃源岩是特低渗—致密储层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潜山地层中储层类型的复杂性及其在深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潜山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能谱、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研究了上古生界储层类型、储集空间、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明确储层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凝灰岩储层、白云岩储层和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以脱玻化形成的微孔隙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4.08%,渗透率平均为0.03mD,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受深部流体作用形成的热液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砂岩储层根据成因差异又可分为风化壳储层、热循环对流改造型储层和上升流改造型储层.风化壳储层主要发育在水平潜流带,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5.70%,渗透率平均为137.81mD,具有高孔高渗的特征;热循环对流改造型储层主要发育在砂体中上部,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隙度平均为9.86%,渗透率平均为0.19mD,具有中孔中渗的特征;上升流改造型储层主要发育在深埋背景下的潮道相和河流相砂岩中,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和裂缝,孔隙度平均为9.71%,渗透率平均为0.22mD,具有中孔中渗的特征.凝灰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受断层活动的影响,潜山位序控制着不同类型砂岩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739),反映了排驱压力、结构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的主要孔隙结构因素;ln(渗透率)=10.781+9.614×变异系数-0.341×结构系数-1.007×孔喉均值(φ)(r=0.973),反映了变异系数、结构系数、孔喉均值(φ)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最主要孔隙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芯观察、常规薄片与铸体薄片显微镜下鉴定与定量统计,利用电镜扫描、图像孔喉分析、荧光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毛细管压力测定,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激光拉曼成分测定,结合前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8—长6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微区U-Pb定年物源示踪研究成果,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长7致密浊积砂岩类型及其骨架矿物成分对砂岩成岩作用、成岩产物与成岩演化过程的制约,讨论了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对砂岩致密化时序、储层孔隙演化与储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源区母岩性质的影响,长7砂岩类型及骨架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别,并在纵向上呈现出规律变化;砂岩类型及骨架矿物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岩演化过程,后者致使储层的致密化过程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最终导致长7各砂岩类型的孔隙演化和孔隙结构特征、储层储集质量及其在时空分布上的强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重质油在低渗透砂岩中的成藏特征,通过对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类型和原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质等方面的分析,对准东火北地区平地泉组储层特征和原油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对致密储层而言,储层物性对原油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孔渗较好的储层利于孔隙中流体的交换,源岩低成熟产物成藏后,后期成熟度较高的原油还可成藏,导致物性差的储层中原油成熟度低,物性较好的储层中原油成熟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云质极细粒砂岩,储层孔隙不发育,孔隙度主体小于5%,渗透率普遍小于0.1 mD,孔喉半径为0.037~0.148μm,属于纳米孔范畴.该区原油姥植比为1.34~1.36,碳同位素为-30.21‰~-30.01‰,饱和烃色谱存在奇偶优势,甾烷成熟度参数C_(29)ββ/(αα+ββ)为0.24~0.27,属于本身二叠系平地泉组低演化阶段的产物.原油以近源成藏为主,储层致密导致原油侧向运移困难,凹陷深部二叠系平地泉组成熟原油未能进入火北地区成藏.对低渗透砂岩储层油气勘探,应重视低成熟烃源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吴起-志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近年来的研究勘探结果表明,三叠纪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致密油资源丰富。利用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热解等方法研究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成熟度。与此同时,根据储层物性分析结果、薄片资料、场发射扫描 电镜结果等分析致密油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干酪跟以Ⅱ1和Ⅱ2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大于0.8%,热解生烃潜量显示主要为好烃源岩。研究区致密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7.6%,渗透率平均为0.27×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是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综合分析,吴起-志丹地区优质的烃源岩是致密油形成的物质基础,储集层的物性和孔隙特征决定了致密油的广泛分布和可开发性。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砂岩产层,基质岩块平均渗透率为03×10-3μm2,发育有四种裂缝类型。地面调查和岩芯统计分析等表明:该油田砂岩裂缝与灰岩裂缝相比,具有规模小、充填剧烈、低渗透等特点;裂缝分布主要受岩性、层厚、地应力等影响;产层中裂缝是主要渗透通道,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基质岩块形态取决于裂缝类型及组合,尺寸取决于裂缝频率。最后提出了储层裂缝分布网络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为例,综合采用覆压孔渗测试、X衍射分析、恒速压汞测试及岩样显微观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常规条件下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特征及孔、渗关系,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的控制因素,认为普遍致密背景下存在部分物性较好的"甜点"储层是致密砂岩储层的典型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是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在覆压条件与常规条件下的测量结果都近似呈线性变化关系,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损失比例约为5%,渗透率损失比例约为26%.常规条件下,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分布范围为1.1%~13.5%,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1~16.00mD,孔渗关系表现为"分段"特征.考虑到不同地区砂岩的致密化成因、"甜点"储层发育程度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因素,建议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上限定义为:90%样品的常规渗透率值小于1.00mD,并确定泉四段致密砂岩"甜点"储层的物性下限为:常规孔隙度值为7.5%,常规渗透率值为0.2mD.泉四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差异性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响应,强压实和多成分胶结是储层普遍致密的主控因素,沉积微相类型和不均衡溶解是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孔喉结构特征是渗透性好坏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分形理论为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提供了有效手段,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常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是否适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系统梳理了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然后基于致密砂岩压汞曲线对各方法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定义法能够有效表征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贺成祖法适用于渗透率大于0.1×10-3 μm2的致密砂岩储层,Li Kewen法适用于渗透率小于0.1×10-3 μm2的致密储层,而Brooks⁃Corey法完全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在整个孔隙半径区间上具有分形特征,不存在分段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分形维数越大,储层物性越差,平均孔隙半径越小,排驱压力越大,束缚水饱和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评价致密油储层参数,为资源量评价及有效开发方式制定提供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原理分析了目的层砂岩的分形特征,探讨了岩石分形特征参数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岩样品的分形维数(D_f)分布在2.759~2.987,平均2.890;毛细管平均迂曲度分维值(D_T)分布在1.194~1.553,平均1.391,D_fD_T。D_f与D_T与岩样的渗透率间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致密砂岩的D_f和D_T值要大于中砂岩,表明与中砂岩相比,致密砂岩内部微孔的分布较为杂乱,孔隙间的连通性差,且其毛细管迂曲度较大。因此,致密砂岩中流体渗流所需通过的路径更长,这是造成其渗透率低的重要原因。利用分形模型对砂岩岩样的渗透率进行了预测,预测效果非常好,表明利用分形理论预测致密油储层渗透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临兴地区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致密成因及优质储层发育机制进行分析。该地区上石盒子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砂岩储层物性整体差,储层以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mD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局部为中孔低-中渗储层。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在沉积厚度大、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中,砂岩的储集物性好;早期压实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是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绿泥石环边胶结对砂岩早期粒间孔隙起保护作用,长石颗粒强烈溶蚀形成的大量次生孔隙大大改善了砂岩的储层物性,是造成临兴地区上石盒子组盒2段、盒4段优质储层发育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低渗储层尤其明显。通过实验测定了鄂尔多斯盆地Hq、Zb、Hs等3个区块岩心的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越低,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的差距越大;致密储层、超低渗储层、特低渗储层以及一般低渗储层的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的差距明显不同,因此该差距可以作为划分储层的一个界限;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的差距与黏土矿物、润湿性、比面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川西致密砂岩气层的工程地质特征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揭示川西致密砂岩气层保护技术实施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川西致密砂岩气藏的工程地质特点:(1)发育多套气层,砂层厚度和规模差异显著;(2)地层压力剖面为超高压异常,呈现多个压力系统;(3)储层由浅部的近常规渐变为致密、超致密类型,基块毛管压力急剧升高;(4)裂缝发育非均质,微裂缝提供了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渗透性;(5)粘土矿物类型丰富,储层表现为强烈的水敏和碱敏性;(6)储层渗透率对应力变化异常敏感。致密砂岩气藏的工程地质特点决定了其损害机理显著地不同于常规油气层,保护技术措施更应强调针对性。分析表明,应用水平井技术、气体类工作流体或屏蔽式暂堵技术对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保护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致密砂岩中相对高渗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以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_2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物性分析、恒速压汞、微米-CT扫描、C-O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分析了长8_2储层差异致密化的成因和相对高渗储层的形成条件,认为致密储层主要发育在低能、薄层砂体中,储层压实作用强烈,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度大大降低,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进一步变差.三角洲前缘高能、厚层河道砂体是研究区相对高渗储层形成的优相基础,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是相对高渗储层原生孔隙保存的关键,长石溶蚀作用有助于相对高渗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8_2储层为低孔致密储层,孔隙度大多小于10%,渗透率小于1mD.长8_2低渗致密背景下发育相对高渗储层,高渗储层具有较低的塑性组分含量,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百分比一般小于7%;孔隙类型以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溶孔为主,喉道半径大于1μm,孔喉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19.
致密砂岩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家族的一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随钻录井气测显示弱、气水关系复杂。这些特征,给录测井解释评价带来诸多需要攻关与认识的技术难题。在建南地区首口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试验井—建111井,江汉录测井人员于须家河组须六段致密砂岩储层发现并解释典型致密砂岩气层1层厚9.0m,完井测试,日产天然气3 000m3。须六段致密砂岩气的成功解释评价,丰富和验证了现有的录测井致密砂岩气解释评价方法,为下步该地区致密砂岩气开发录测井解释评价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巴喀油田八道湾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八道湾组储层具有沉积物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主要是粒内溶蚀孔、少量剩余粒间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