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疲劳等特点。针对某汽车传动轴的强度和临界转速要求,设计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传动轴,并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传动轴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了复合材料传动轴在受扭转载荷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以及失效情况,碳纤维轴管应力应变分布均匀,仿真结果与设计理论相吻合,并与实验结果相验证,说明所设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的性能可以满足汽车传动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和脉冲激振技术,分别从有限元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汽车传动轴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采用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T700碳纤维及T800碳纤维等四种不同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传动轴轴管,并根据GB/T 1548—2008,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有限元仿真与脉冲激振模态测试两种方法表征了不同纤维缠绕的复合材料汽车传动轴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脉冲激振模态测试传动轴的固有频率方法结果比较直观,可以准确地得到传动轴的固有频率;有限元仿真分析与脉冲激振法实测结果有一定偏差,但可以通过仿真模型的调整,使仿真结果更加准确;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是提高复合材料传动轴固有频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承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设计了承扭达100kN·m的复合材料传动轴,从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承扭特性出发,介绍了铺层角度和铺层厚度对传动轴扭转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法校核了其静态扭转性能和临界扭转屈曲载荷。  相似文献   

4.
利用脉冲激振实验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从实验和有限元计算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的连接件重量和结构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不同重量和不同结构的连接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固有频率具有很大差异,随着重量的增加,固有频率降低;当连接结构变化时还会引起传动轴振型的变化。另外,传动轴固有频率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在5%以内,仿真模型分析有效。在保证连接件性能的前提下,传动轴连接件轻量化和结构优化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传动轴固有频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将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充分结合,形成完善的制造体系,并将废料回收处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文章针对汽车轻量化技术进行阐述,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效成型技术以及低成本碳纤维技术,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构件、刹车片、轮毂、传动轴等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针对碳纤维废料的问题,对物理、热解、化学溶剂三大回收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哈尔滨石化公司在用的凉水塔大型风机运行中出现的振动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和排查,从而消除了冷却塔结构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风机振动原因所在,确定故障点为风机传动轴,通过采用复合材料传动轴(高强度碳纤维/环氧树脂制成),解决风机振动问题,确保了风机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汽车轻量化概念的深入人心,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在汽车制造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汽车传动轴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部件,采用复合材料对其进行设计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对工程应用,以及对环境和提升国内汽车制造工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首先建立传动轴的有限元模型,其次以传动轴的缠绕角度、缠绕层数、缠绕厚度为基本因素,采用ANSYS中的参数化设计语言,分别应用零阶优化方法和一阶优化方法对传动轴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缠绕角度和缠绕厚度更加合理。结果表明,本文优化方法可使传动轴满足轻质、高强的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板簧与传动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汽车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板簧和传动轴的原材料、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研制的复合材料板簧的重量是多片钢板簧的1/5,而疲劳寿命远高于多式钢制板簧。研制的混杂复合材料传动轴经强度和疲劳试验证明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浮法玻璃退火窑尺寸不断加大,使得退火窑辊道传动系统,特别是传动轴等零件面临着强度方面的风险.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工具,对退火窑辊道传动轴这一典型的受扭转零件进行强度计算,找出传动轴上的薄弱环节,并对改善该处局部强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藤仓橡胶工业公司开发出了轻量化出色的汽车传动轴"CFRP制扭矩传递轴",并在"人与车科技展2016"(5月25日~27日于太平洋横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上展出。该传动轴分为两端部和中央部3个部件,中央部使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制成的管件。与全钢制成的现行传动轴相比,重量减半,从2kg降至1kg。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复合纤维的结构类型、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概述了复合纤维的有关标准方法,综述了复合纤维的鉴别方法以及鉴别技术进展,复合纤维的鉴别方法中重点介绍了热分析方法和光谱法。指出复合纤维的鉴别方法除了常规的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外,还需要同时利用热分析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才能准确鉴别复合纤维的结构和类型,为复合纤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民用工业中复合材料桁架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构造、分类和计算方法,突出了复合材料桁架的优越性能和在民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复合材料桁架杆件的多种加工工艺,并比较不同截面形式对杆件性能的影响;探讨复合材料杆件的破坏机理和分析方法,介绍节点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提出节点及连接部位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复合材料桁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性能和不同的设计方法,总结归纳影响复合材料桁架性能的关键因素和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杆件设计、节点设计和优化复合材料桁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的老化问题,探讨了复合固体推进剂老化的主要因素;从复合固体推进剂组分的影响、环境湿度、储存温度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复合固体推进剂老化的机理;综述了复合固体推进剂贮存寿命的几种预估方法:力学性能法、阿累尼乌斯方程式法、凝胶含量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动态粘弹法,并对这些研究方法的内容和结果可信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复合固体推进剂老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五年来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无机纳米粒子改性乳液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原位分散聚合、溶胶-原位聚合和乳液插层聚合等制备无机纳米粒子改性乳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按照特征分为三类,即单层复合涂层、双层复合涂层和梯度复合涂层。概述了这三类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特点,并简要介绍这三类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对开发出反应步骤更为简单,反应条件更为湿和,生物相容性更好的硬组织置换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偶联剂对淀粉活化改性,通过直接共混法制备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淀粉种类、添加量及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耐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耐磨性明显增加,而改性后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采用质量分数为3%的有机硼偶联剂对橡胶材料的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实现纳米T iO2固载化的各种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玻璃、硅胶以及金属等不同载体对纳米T 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简述了采用的纳米T iO2直接修饰后涂膜、SnO2修饰的纳米T iO2复合溶胶镀膜及纳米T iO2复合电镀成膜三种有效的固载化方法。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溶胶法制备复合膜及复合电镀成膜应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程哲 《化工科技》2002,10(3):61-65
介绍了乳液复合微粒的形态结构,并对其形成的影响因素从加料方式,单体亲水性,引发剂,热力学和动力学等方面作了总结;对乳液复合微粒形态的热力学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对乳液复合微粒形态的设计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Tetrapod-like nano-ZnO whiskers were prepared by physical method. For small size and surface effect of nano materials, aggregation tendency should be resolved befo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Hence, different dispersing methods were designed and examined. Nano-ZnO/acrylic resin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to form nano-functional coating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omposite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ano-ZnO in the acrylic resin had multifunctionalities.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for tetrapod-like nano-ZnO whiskers demonstrate an intensified affect on the final functional effects of composite coatings. The coatings can be used for plastic materials, etc. Furthermore, the mechanisms of the functions were also analyzed for the sake of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20.
介绍微纳叠层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介绍微纳叠层功能复合材料模内制备新方法、新型叠层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优点.同时介绍了微纳叠层功能复合材料在阻隔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等方面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