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车型所存在的振动问题,应用振动测试设备对实车进行摸底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为近一步的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等研究提供依据。建立挖掘机驾驶室有限元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方法对驾驶室有限元模型进行求解,得出驾驶室模态参数。综合发动机激振频率、驾驶室模态共振频率及实验数据等因素合理选择驾驶室悬置参数,改进驾驶室悬置,并对比改进前后驾驶室振动响应数据,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工程机械存在振动和噪声突出的问题,结合实验测试和仿真模拟,对其减振和降噪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分析振动加速度频谱探究振动过大的原因,并利用模态分析实现故障再现,据此对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通过对机械的现场测试和耳旁噪声源分析,探究噪声过高的原因,并据此对不同噪声源提出优化方案,进行对应的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振动放大问题是由于驾驶室底板与发动机的激振频率发生共振所致,通过结构优化规避了这一现象,优化后的振动传递率已满足要求;对于噪声过高问题,通过针对性的噪声源分析及优化降低了操纵室内噪声,使该工程机械的舒适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滑移装载机是常见的小型多用途工程机械车辆,其结构紧凑,如何有效降低传入驾驶室的振动噪声是研发中的重点。应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滑移装载机的振动噪声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机减振降噪技术方案。通过整机减振降噪技术方案,使滑移装载机的噪声满足欧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杰  王欢  汪三龙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38(11):1720-1725
本文建立了某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求解振动-声场耦合控制方程,得到驾驶室各板件的隔声量,为验证声学仿真结果,在半消声室内进行了隔声量测试,并选择合适的隔声垫优化隔声性能,预测隔声优化效果。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所得隔声量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方法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可用于驾驶室隔声性能评估;采用此仿真模型可找出隔声薄弱环节,并辅助选择优化方案,预测改进效果;基于声固耦合的隔声量仿真可用于驾驶室设计阶段的隔声量预测,指导低噪声驾驶室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A计权声压级评价指标对噪声低频成分衰减较大,常常出现车内声压级达标,声品质不合格的问题。引入心理声学参数的响度参量,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分析评价车内声学特性。建立驾驶室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激励数据,进行基于模态的声学响应计算。在Matlab平台上,建立车内声品质客观心理声学参数响度的计算模型,对比预测驾驶室内场点的声压级和响度分布,结合声压级和响度结构板块贡献量分析,研究声压级和响度参量评价驾驶室结构特性的差别并识别驾驶室主要噪声源。以此为基础指导优化驾驶室结构阻尼铺设位置,综合提高车内声学品质。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型挖掘机驾驶室噪声的频谱特性,确定其主要噪声成分为中频噪声.为了准确模拟该噪声水平,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混合分析方法,建立FE-SEA仿真模型;通过计算,获取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及耦合损耗因子.利用试验方法测量驾驶室外声场的声压数据及悬置振动数据,作为激励施加在混合模型的相应子系统上.仿真计算驾驶室内部噪声,在200~1000 Hz中频范围内仿真误差仅为2.38%,验证了混合模型的准确性以及FE-SEA方法对中频噪声问题的适用性.据此结果,进一步分析驾驶室板件的噪声贡献度,找到驾驶室的声学薄弱部位,为优化改进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某挖掘机驾驶室的结构和声学有限元模型,以驾驶室结构厚度为优化设计变量,以驾驶室第1阶结构模态为约束条件,对驾驶室进行了轻量化优化设计.同时,以空调出风口处模拟体积声源激励,在考虑声固耦合条件下,通过声声传递函数分析驾驶员右耳处噪声在轻量化前后的声压级值.结果表明:采用该轻量化方案后,驾驶室结构第一阶模态频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工程机械驾驶室的振动过大问题,采用试验测试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室的减振性能进行了评估与优化。通过对各测点振动加速度频谱图的分析,探究了驾驶室振动过大问题的原因,并采用壳单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实现了故障再现;进而根据仿真结果,对驾驶室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驾驶室的振动放大问题是因驾驶室底板模态与发动机激振频率在50 Hz和80 Hz附近发生共振所致;通过对驾驶室结构的优化设计,有效地规避了发动机的激振频率,振动传递率满足小于70%的要求,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工程机械驾驶室内部噪声,达到CE(Europen Communities)认证规定限值,必须确定其噪声源.按照CE认证标准对某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内部噪声进行了测试,运用传统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析对测试信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驾驶室内部的主要噪声源,并且证明了小波分析在噪声信号分析中比传统傅立叶变换更加有效、准确.研究结果为驾驶室降噪提供了实际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声固耦合模型的车内低频结构噪声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模态相似原则建立某重型商用车简化的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驾驶室的声固耦合模型,并利用声学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车道路试验测量怠速工况和匀速行驶工况下驾驶室悬置点的激励信号和车内振动噪声响应信号。将测量的激励信号施加于声固耦合模型进行频率响应分析,计算20~200 Hz范围的车内结构噪声。将得到的振动噪声响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仿真响应频谱能够反映出激励谱和模态的影响,与试验结果相符。利用此模型预测车内振动噪声水平,也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