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健康住宅—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人类居住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人类居住环境急速恶化。住宅与规划设计的不健康因素,导致居住环境受到污染、 人际关系淡漠,致使装修病、空调病等城市病蔓延。健康住宅从历史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围绕人们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健康住宅的评估指标,经示范点组织健康住宅的实施,推进健康住宅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杭州的房子——"金都华府"居住小区设计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城市建设中大量性建造的住宅可能担当什么角色?住宅仅仅是"居住的机器"或者是作为商品的"房子"?结合金都华府居住小区对住宅与城市、庭院、景观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与住宅环境的关系做了梳理与思考,并且对住宅的地域性以及自身的品质和特点如何体现也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健康住宅——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居住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人类居住环境急速恶化。住宅与规划设计的不健康因素,导致居住环境受到污染、人际关系冷漠,致使装修病、空调病等城市病蔓延。健康住宅从历史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围绕人们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使人们以居住与健康的新价值观重新审视我们的住宅,促进健康住宅事业的发展。本项目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并联合卫生部、环保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出,并以公益性为目标,为广大开发商、业主服务。  相似文献   

4.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经济与人民居住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伴随着居家疫情病毒感染人数案例的大量报道,围绕这次疫情的住宅防控话题及应对措施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居家生活环境安全健康的担忧与热议。分析了我国住宅建设所面临的生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保障的课题,指出了住宅建筑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生活环境保障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国际居住健康安全生活相关住宅技术发展,提出了新时期健康安全生活保障与住宅可持续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透过"淘大花园"事件解析住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彦 《规划师》2003,19(Z1):49-52
淘大花园E座非典型肺炎传染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健康住宅的建设不仅是近期从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住宅设备配置及管道布排、环境配套设计等方面加强应对措施,从长远看,更重要的是给开发、设计、建设方提供科学的建设依据,从建设源头上杜绝住宅中的不健康隐患,防止类似"淘大花园"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二十年的住宅建设发展,健康住宅、宜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住宅是住宅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分三大点就健康住宅应着重考虑的因素进行阐述,把“以人的健康为本”融入住宅设计、建设理念中  相似文献   

7.
李志鹏  张英 《山西建筑》2005,31(10):11-12
为适应我国城市居民住宅消费观念的改变,满足住宅中环境及人体健康指标的需求,就城市住宅与环境,住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短寿"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建筑“短寿”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当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协调好建设与资源平衡以及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我国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在我国,住宅的平均使用年限不到30年,许多正处于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由于非技术原因被强行拆除,根据建设部的统计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二十年的住宅建设发展,健康住宅、宜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住宅是住宅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分三大点就健康住宅应着重考虑的因素进行阐述,把“以人的健康为本’,融入住宅设计、建设理念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追求城市建设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区域人居环境的改善,从而损害了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非典”的爆发更是引发了人类关于居住健康的深层次思考:我们的房地产住宅开发如何真正与人居环境建设相融合?这就需要我们的住宅开发建设有一个升华.即从节资、节能阶段、注重生态阶段到环境量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厦门"城中村"改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角落"是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局部地区."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角落",既是城市发展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又是城市发展的潜在价值所在,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与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厦门"城中村"型"城市角落"的现象与特征,深入探究厦门力求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角落"健康城市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出现高速低效、整体结构失衡、整体容量控制失效的问题,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增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城市增长边界在我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典型发达国家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分析,试追溯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内涵,对城市增长边界与我国现有空间管制工具——"三区四线"、"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我国城市增长边界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体现"底线"思维和城市最终远景规模特征的"永久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基于"分期规划"的理念,体现城市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保证过程紧凑的"阶段性"城市增长边界。最终通过对国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需要结合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平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贾倍思 《新建筑》1999,(1):15-17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在城市零星 建筑设计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绿地面积,已开始逐步实施,然而对于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依然有限,对于21世纪新的城市概念,新的城市形态和模式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已有百年历史的“花园城市”理论仍在毒化人的心灵和全球环境,因为这种城市模式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实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这一概念往往很不确定.我国的城市设计大多以"指导方针"形式出现,用以控制和指导城市的形态建设,但很受规划的制约.另一种城市设计是通过大型示范性工程的建造去整合原有城市环境,并对附近地区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作者称之为"引导性"或"可行的"城市设计,国外不乏其例.作为一种动态概念,城市设计将会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相互融合,甚至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5.
国内现有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布置模式给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和土地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出现,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众多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选择之一。本文对大口径PCCP用作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天津某工程成功采用DN3000大口径PCCP作为城市"综合管廊"管线材料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工程应用实例表明,大口径PCCP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提供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管线材料,不仅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能缩短施工周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大巴黎规划国际咨询会是在《京都议定书》之后,首次以解决大都市问题、探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为中心的设计研究盛会。参会的规划师、建筑师们从促进城乡融合、加强景观与环境的连续性、减少相关资源消耗、实现食物的自给自足等不同角度出发,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都市农业设计策略。这些成果可为我国城镇化规划建设提供有益思路与借鉴。通过案例分析与归纳,总结各方案在实施都市农业策略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操作手法,以及处理相关环境、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措施。借鉴大巴黎国际咨询的成果,提出在我国发展都市农业的步骤与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对“生态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总结国外多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规划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的策略;生态发展理念,擘画美丽中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张晴 《时代建筑》2008,(6):115-117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以城市人作为对象和主题,将移民作为主体,进而揭示城市迅捷变化中人群的多元身份。通过“外乡人与城里人”空间迂徙的观点,“移民与市民”身份转换的观念,以及“过客与主人”家园融入的观感这三个层面,切入城市与移民的命题,突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关怀。展览回溯了移民文化与城市历史的关系,刮析移民与港口、资本和贸易之旬的关系,并展示了今日国际大都市中“积极移民”与文化融入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大量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蔓延对城市内部及周边的历史遗存和山水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对"山-水-城"艺术骨架构建进行研究。蓟县的"山-水-城"格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论文从蓟县的历史文化特色出发,探讨了以历史文化景观为核心、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依托的"艺术骨架"建构方法,对历史城镇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发掘并延续传统"山-水-城"格局的可行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杨  林建群 《城市建筑》2013,(7):141-144
本文通过对德勒兹平滑空间论的核心内容"空间界域性"的研究,构建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界域"建筑思想。"界域"建筑思想是对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元素之间各种力量的协调与重组,是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增值的创造性逻辑的思想体现。从界域的视角看待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放置在城市的整体大环境中,或者说是一个大的景观环境中,界域建筑通过与城市环境物质与非物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而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