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国内部分用电信息采集用户出现的漏电保护器误跳闸现象,介绍了漏电保护器原理和跳闸现场情况,分析了低压电力线载波台区线路结构、信号传输和导致漏电保护器误跳闸的影响因素,并重点从载波通信影响量大小和漏电保护器抗扰性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了漏电保护器误跳闸受其自身抗扰能力、载波信号特征、电缆及设备绝缘能力、电网噪声等因素影响,其中载波信号仅是导致抗扰能力较弱漏电保护器误跳闸的原因之一,而提高漏电保护器自身的抗扰能力和设计不足是解决漏电保护器误跳闸的较佳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自组网方案普遍采用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CSMA/CD)机制实现电能表号的自动上报,但是实际应用中却出现多起载波通信导致漏电保护器动作的现象.针对此问题,通过对大地耦合电容的测试以及对漏电保护器工作机理的分析,发现高频电力线载波信号在强度高于一定阈值时可能会引起漏电保护器动作,其根本原因在于:采用 CSMA/CD 机制的自组网技术应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时,由于无法控制并发的载波模块数量,也就无法控制高频电力线载波信号的强度,从而可能造成用户的漏电保护器动作.因此得出结论:1)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不适合采用CSMA/CD 机制,从路由的有效性、通信的经济性、产品的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采用集中控制路由技术;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中,可以选择用户数据档案下发的装载方式来规避采用 CSMA/CD 机制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农村配电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配电台区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后,人工送电难的现状,研制了可以远程试送漏电保护器和监视配电台区运行状况的农村配电运行远程监控系统。该装置具有远程抄录台区电量、相电压、相电流、漏电电流、变压器油温等遥测功能;反映交流接触器运行状态、漏电保护器动作、变压器油温报警、预购电费专变台区剩余电量报警等遥信功能;对交流接触器实行远程操作、漏电保护器远程分相接地试验、漏电保护器远程解除闭锁并进行试送等遥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二极漏电保护器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静毅  陈晓东 《低压电器》1993,(1):17-19,48
介绍了二极漏电保护器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对失效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失效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几种类型的漏电保护器进行了200A冲击振荡电流下的试验,发现其中单相电子式漏电保护器误动作几率较高,分析了其误动作原因,并对产品进行改进,最终较好地解决了误动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保护意识的增强,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简称漏电保护器)正被各行各业及家庭广为应用.我国生产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一般为30mA,动作时间为0.1s,对人身触电可起到保护作用,可杜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类型,漏电继电器的设计和功能,在各种 性线及保护线接地的电力保护系统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目前主流的电力短程通信方式之一,也是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重要通信手段。但是由于载波通信是利用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传播高频通信信号,易于引发高频对地漏电流,因此对于部分抗高频干扰能力较弱的漏电保护开关会引发动作,造成跳闸。目前这一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用户的正常用电,因此急需找到载波对漏电保护器干扰的机理,进行相关技术改进。文章在现场测量和实验室验证基础上,对这一问题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一问题途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涌保护器与漏电保护器配合使用,当雷雨天气来临时,许多带漏电保护器功能的断路器出现跳闸现象。本文对电涌保护器与漏电保护器原理、保护功能、使用中存在问题,以及电涌引起跳闸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电涌保护器与漏电保护器配合使用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Modbus总线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的智能漏电保护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其工作原理,描述了其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方法。系统正常工作时,主控中心可以同时监控多台智能漏电保护器的运行参数及其合分闸状态,一旦某台保护器或多台保护器所监测电力线路发生故障,系统将相关故障信息通过SMS短消息告知用户,以实现低压配电网的高可靠、高效率运行。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发送SMS短消息指令到系统以实现对每一台智能漏电保护器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1.
智能型漏电保护器是采用单片机技术,在具备普通漏电保护器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特殊功能,根据漏电保护器的特点,对电磁兼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已研制的智能型漏电保护器,提出了一些电磁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2.
章五明  薛涵 《低压电器》2013,(16):12-15
一种新型的三相小型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采用三相供电方式给内部的电路板供电。介绍了该RCD主要功能与特性,阐述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技巧、注意事项以及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数据。三相小型电子式RCD在缺相情况下,保持止常工作,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可通过行业内较高标准要求的电磁兼容性试验:该RCD产品具有体积小、材料精简、造价低、整体性能优良,经济实用性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低压集抄系统中,低压集抄本地通信经常存在不同厂家的计量自动化终端和电能表之间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不兼容的问题,导致不同的厂家的载波通信模块不能互联互通。文章基于多个厂家载波通信特性分析,设计和实现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器,完成低压集抄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机制设计,并优化相应的抄表方案和流程。开展低压集抄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试验,并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为低压集抄推广、维护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为低压配电线路和电气负荷提供零序电流保护,对防范接地故障引起的电击和火灾事故有很高的灵敏度.介绍了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作用、局限性及应用场合,说明了如何选择保护器形式和动作参数.具体阐述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整定和选择性配合,为广大电气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爱国  陆晔 《低压电器》2013,(13):50-52
根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原理,采用附加恒流电源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ARMLPC2136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检测装置的硬件和软件实现过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满足了实际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用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为通信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基于OFDM技术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电力线智能计量发展(Power-line Intelligent Metering Evolution,PRIME),对PRIME的物理层、MAC层和汇聚层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在低压电力线上实现数据通信的扩频载波芯片PL3201的功能,提出以芯片PL3201为基础,构建低压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的系统及其在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电力通信设备电磁兼容研究与标准化建设是薄弱环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适用于电力电磁环境下的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架构与标准体系表.首先从电力通信设备电磁环境、电磁兼容性要求与测量方法、电磁防护与运维管理这4个方面提出标准体系需求,结合IEC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框架分层分类方法,构建了电力通信设备电磁兼容二维标准体系架构,并形成对应标准体系表,共包含3个大类,8项标准.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电力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标准体系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国低压电网的具体条件下,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后备保护措施,对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防止电气设备损坏事故和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效果是明显的,因此,是目前低压电网安全用电不可缺少的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依据自由坐标轴阻抗测试原理,设计了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阻抗测试终端,实现了载波信道阻抗模值和阻抗相位的实时测量、数据远程传输以及主站监控计算机对信道阻抗特性的远程监控。阻抗测试终端依据主站监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能够实现在100~500kHz频率范围内的任意5个载波频率点或单一载波频率点处,同时对A、B、C三相或某一相的循环阻抗测试,且载波频率点间的最小间隔为0.1kHz。阻抗测试范围与精度可达到(5~10Ω)±10%、(10~500Ω)±5%。本文分析了公用建筑不同季节和住宅小区冬季载波通信性能较差情况下的电力线信道阻抗测量结果,为电力线阻抗监测及改善电力线载波系统通信性能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