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油气田的开发,流动剖面测井在油田的动态监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总结和归纳了流动剖面的应用情况,使流动剖面许多新的应用得以实现并完善。通常情况下,流动剖面测井仅仅只是用来求取注采井网中采油井的各层产量和注水井各层吸水量,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需求,扩大了流动剖面的使用范围,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油气井流入动态曲线IPR、判断水源以及在花岗岩裂缝评价中判断流体类型等等。通过3个实例,证明流动剖面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七参数组合生产测井仪在油水井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监测对于油田的低成本、高效率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现有的生产测井技术更广泛、更有效的开展油田的动态监测工作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七参数组合生产测井仪是常用的生产测井仪器,通过采取不同的仪器串组合,不仅可以测取自喷井产出剖面、注水井注入剖面、注聚井注入剖面,而且还可以开展油井套管找漏工作。七参数组合生产测井仪在新疆油田的油水井动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为油田的动态监测工作,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井温测井应用领域的新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适宜进行同位素示踪吸水剖面测试的古城油田,推广应用了井温法吸水剖面测试技术,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吸水剖面,而且在注汽开发油藏动态监测工作中,首创了注蒸汽吞吐采油井普通井温法吞吐剖面测试技术和间歇汽驱注汽井普通井温法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拓展了普通井温测井装备的应用领域,大大降低了热采油藏动态监测成本,为油藏动态研究和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于塔里木牙哈凝析气田的高产气井和高注气量井,由于受现有技术的局限,用常规注气井剖面测试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对塔里木牙哈凝析气田17口井、25井次高温高压注产气剖面的测试及资料分析解释,开发了一套适合此类井的注产气剖面高温高压密闭测试技术。该测试方法合理,剖面正确反映了注产气井各射孔井段的产出注入状况,为油田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第一手动态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5.
生产动态分析与小集油田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代油藏描述理论,采用流动单元划分与生产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手段,以小集油田注水井吸水剖面与采油井产液量资料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在不同类型流动单元下,注水井吸水剖面与采油井产液量的关系。用实例论证了流动单元在不同的开发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开发阶段的不同,流动单元的性质在发生变化。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和监测流动单元储量动用状况,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沈625古潜山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藏埋藏深度大,油层非均质性强,近年来随着注采井网的不断完善,油水关系不断复杂化,开发调整难度逐年加大.为了充分认清注采对应关系及储层动用状况,通过加大油藏动态监测,不断强化注水剖面、测压资料及注水水驱方向监测等资料的录取、分析与应用,提高了油藏的认识水平,有效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为下一步油田的开发调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油井产出剖面测试技术作为油气井动态监测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深化地质认识,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单井产量,起到油气田开发降本增效的作用。对生产测井技术、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智能示踪剂监测技术的测试原理、测试工艺和资料解释方面及适用条件、优缺点进行分析。但出于现场实施难度,本文利用抽汲泵抽汲法对定4197A-2井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定4197A-2井第1段射孔层日产液1.74方,产水0.41方,产油1.33方,综合含水23.56%,为产油水层;第2段射孔层日产液1.41方,产水0.21方,产油1.20方,综合含水14.89%,为产油水层,建议对对应的注水井的对应层系采取分层控制注水等措施,对该测试井对应的注水井保持稳定注水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注采矛盾,将注水监测资料与地质分析紧密结合,井间监测与吸水剖面、产出剖面综合运用,分注技术与调剖技术有机结合,经在大港南部油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田淑芳  张鸿文 《测井技术》2005,29(4):382-384
针对曙光油田油层平面、层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渗透率差异,非均质相对较为严重等油藏特点,通过压力、注入剖面、产出剖面、示踪剂等各种生产监测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评价,充分认识到生产监测技术在揭示油藏平面、纵向开发矛盾及油藏剩余油研究和挖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产监测技术应用表明,由注入剖面、产出剖面反映了主力油层动用较好,其余油层动用相对较差,其挖掘潜力在非主力油层;通过定点压力测试井连续监测地层压力,及时调整注采井网,保持地层能量;通过应用环空产液剖面资料确定出水层位,实施堵水措施11井次,有效9井次;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测井,有针对性地与以前所测注水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及时进行分调注措施,年均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技术实施分调注井约60井次,效果明显.生产监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为油藏稳产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柳泉油田红114井组注水开发以来,个别邻井产量迅速上升。本次利用动态求取的资料和静态统计数据,通过井组注采对应关系、吸水剖面分析、产能和压力等方面研究,对该井组的注水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指导该井组进行配产配注。  相似文献   

11.
为给大型油气田监测提供借鉴,回顾了大庆油田全周期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大庆油田自1960年至2018年底,累计生产原油23.7亿t。大庆油田长期高效开发,与油田重视发展动态监测技术以及开发中充分应用动态监测资料密不可分。围绕油田开发需求,在油田开发试验、快速上产、高产稳产、科学调产、精细挖潜等各个阶段,针对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适时发展相应的动态监测技术,包括水驱和化学驱产出剖面测井和分层注入剖面测井、井身工程状况评价测井、剩余油评价测井等动态监测技术。建立了适应于中国特大砂岩地质体开发方式的动态监测体系,为油田的高效开发予以巨大的支持,成为大庆油田开发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动态监测技术目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对油田特高含水期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地下油水关系复杂,稳产难度大,准确掌握井的生产动态对制订和实施合理有效的措施极为重要,所以油田开发生产对动态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生产动态监测主要方法之一的产液剖面测井,不仅能直接反映目的层的产量和产出流体性质,同时也能准确指示高产水层和潜力层。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特高含水生产井中,应用产液剖面测井资料能极大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抽油井智能分层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井出砂、井况复杂及开发后期高水淹的影响,现有抽油井分层测试技术难以取得齐全有效的产液剖面资料。提出了常规产液剖面和广义产液剖面的概念,介绍利用一套智能分层测试组合管柱,配合地面测试,可以完整地录取油井分层产量、含水、分层压力、流体性质及储层参数的变化等资料。通过孤东10—13井的测试实例,介绍抽油井智能分层测试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调剖效果评价方法存在评价指标片面性、评价结果不确定性及无法定量化等问题。为此,从调剖井、生产井、油藏三方面入手,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细分,在全面分析动态开发、水驱曲线、动态监测3项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二级评价体系。依据海上油田含水上升特征拟合结果,采用抛物型函数建立综合评价方法,并对绥中36–1油田实施调剖的B25井组进行综合评价,井组调剖效果好,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注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新投注聚区块注入井的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出深度调剖井选井原则。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汪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计算公式,实现了调剖层痊及堵剂用量的定量化确定。应用该方法对喇嘛甸田南中块东部和北北块聚合物驱的10口调剖井调剖层位及堵剂用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确定了合理的堵剂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注聚前深度调剖井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井温测井在疑难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来喜,孙玉环.井温测井在疑难井中的应用.测井技术,1999,23(2):155~158通常用同位素测井和环空找水测井来了解油田开发中的注入剖面和产出剖面。但对于那些地层和流体性质特殊的疑难井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井温测井曲线特征和疑难井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实例分析表明,井温资料在找漏找窜、了解聚合物注入剖面、找水堵水、评价堵水效果和主产液面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注水开发油藏的注采状况,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分层调整及挖潜措施,并为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分层累计吸水量数据,分两种情况研究了小层累计吸水量的劈分方法,即在有注水剖面资料的情况下,采用注水剖面资料进行小层累计吸水量的劈分;在无注水剖面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了动态劈分方程,并对涉及的各参数的取值方法进行研究。动态监测资料验证,动态方程劈分结果能反映地下的真实吸水状况。提高小层累计吸水量的劈分精度,满足开发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产出剖面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相流体的渗流理论为基础,在将油粘度、水粘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等参数合理求出之后,探讨了用产出剖面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模型。在文留油田某区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