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子荧光法测定自然金中的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长君 《黄金》1996,17(2):53-54
原子荧光法测定自然金中的汞吴长君(冶金工业部长春黄金研究院)自然金含有汞。为配合《金银合金锭》国家标准的实施,对自然金中汞的测定进行了探讨。样品经灼烧,汞从自然金中逸出。加王水溶解汞,用原子荧光测定。对于含汞0.303%的自然金10次测定结果,0.0...  相似文献   

2.
基于汞在环境空气中存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采用金丝捕集,高温热解析释放,冷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汞的测定,得出局部区域环境空气中汞气的含量,并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吉林大学某校区为例,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采集点,并从冬、夏两个温差变化明显的时间点进行环境空气中汞的采集,通过分析测试得出环境空气中汞气含量在不同环境位置汞气含量是有所区别的,在同一地点,冬夏时差汞气含量也有所不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室、岩石等样品储备室因有汞源释放,汞气含量较化学楼办公室、基础实验室和室外的科技之星广场汞气含量稍高。  相似文献   

3.
潘晓玲 《稀有金属》2006,30(Z1):42-45
根据汞蒸气对波长为253.7mm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汞浓度成正比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一种用酸分解试样,通过分离少量银和用KSCN来掩蔽金,在强碱性介质中以二氯化锡还原化合态汞为原子汞,进行紫外吸收测定汞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并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完全能够满足金中汞含量测定的需要.其测定范围为Hg0.005%~0.05%,实验回收率为97.6%~102.2%,方法精密度为0.67%~2.42%.  相似文献   

4.
某金矿区农田土壤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混汞法提金工艺过程中添加的金属汞是某金矿区周围环境汞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农田土壤耕作层总汞调查表明,汞含量范围在0.04~61.20mg/kg,均值为1.98mg/kg;超过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样品达36.20%,最大超标倍数为60.2,平均超标倍数为3.61,受到轻度以上污染的农田面积比率达69.7%;与相邻区域表层土壤值相比,汞累积超标率93.1%。因此,某金矿区农田土壤已经受到汞金属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5.
张静轩 《黄金》1992,13(9):45-46,32
新型汞齐(又称强化汞)是最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专门用于代替水银进行混汞选金的新产品,它是普通水银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生成的含有多种元素的汞齐,这种汞齐表面活性强、化学性活泼、能增强对金、银的浸润能力,从而能显著的提高金、银的混汞回收率。 据报道,如普通水银的捕金能力为1的话,而新型汞齐的捕金能力可达300。它可直接涂于铜板上(但铜板需预处理),可省去铜板镀银这一工序,可节省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管理,还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白银。  相似文献   

6.
快速评价金矿脉的壤中气汞量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树田  连长云 《黄金》1998,19(1):10-13
壤中气汞量测量是一种有效、快速、经济的找矿方法。通过介绍壤中气汞量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与金矿脉的关系,并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是寻找隐伏矿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平  高术林 《黄金》2003,24(12):41-46
文中针对金矿焙烧工艺生产中金精粉及尾气、尾液处理液中汞、砷的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试样采用王水分解,硫脲-抗坏血酸溶液还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该方法与化学法及其它仪器法比较,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芦青山 《黄金》1992,13(12):10-11
目前,对残积、冲积砂金矿的形成大多趋于一致的看法,是由金呈络离子形式迁移富集、机械形式搬运和化学胶结增生的综合作用形成。对于风化壳型(铁帽型金矿)则多用地电化学模式加以解释。但对砂金中汞的作用涉及甚少。大量研究表明,在残积和冲积砂金矿床中的块金,与原生金矿床的自然金相比,汞含量显著增高。这一事实就使  相似文献   

9.
对新晃上关溪--高寨硒汞矿地质特性与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高寨地段具有硒汞矿的找矿远景,区内的富硒地球化学场可开展“汞中找金”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桂莲 《有色矿冶》2001,17(4):1-3,6
土壤中汞异常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但汞气是沿断裂构造破碎这个通道向上运移的。大量的实践证明地表汞异常与地层构造破碎带关系密切,土壤汞气异常的分布十分广泛,它与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一样,几乎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含砷、汞金矿提金工艺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指出了常规的浮选一焙烧 /细菌 /加压等预氧化流程处理含砷、汞金矿石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原矿沸腾焙烧提金新工艺特点及处理含砷、汞金矿石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金厂金矿床土壤汞气地球化学测量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星海  卿敏  张景海  程军  王力  王可勇 《黄金》2010,31(12):20-23
金厂金矿床为一特大型浅成高硫化型岩浆热液金矿床,矿区范围内已发现近20个不同类型金矿体,它们大都属于隐伏矿体。介绍了矿区范围内开展的5条土壤汞气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提出了土壤中汞气含量大于600ng/m3可作为寻找隐伏矿(化)体指示标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联合混汞回收金的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汞提金工艺中金的回收率是重要的技术指标,研究了矿石的原矿性和生产工艺,在生产的同时同步进行了实验,考察了添汞次数、时间、Hg-Au加投量等因素,经过生产实践中进行的改进,提高了混汞板的效率,混汞提金回收率由原来的55%左右提高到63%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扩大资源储量,降低找矿风险,运用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和吸附相态汞等多种研究方法在马鹿坪金矿普查区东北侧研究区进行金矿预测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景观条件特征,土壤地球化学金异常和土壤吸附相态汞异常特点,对普查区的找矿前景作初步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值得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地球化学和吸附相态汞结合法是这一地区较有效的化探找矿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大中 《黄金》1992,13(11):51-56
本文研究了矿物岩石中锑、铊、汞对湿法测金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考查了高砷、汞样品焙烧时金的挥发性。用新的缩分取样公式研究了提金工艺实验样品湿法分析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以新山矿区原生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探针研究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矿物的形貌、赋存方式与化学成分特征,并结合矿区地质矿化特征讨论其矿床成因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金矿物为含铋、汞的金银系列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含银自然金,少量为自然金,黄铁矿为其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以包裹金、裂隙金及粒间金形式产出。随热液成矿作用演化,受成矿流体温度、酸度缓慢降低及控矿断裂的调整式活动制约,金矿物由自然金向含银自然金再向银金矿有序变化,赋存形式也由包裹金向裂隙金再向粒间金有序变化。金矿化化学成分、赋存形式及其变化特征显示,矿床为中深成热液矿床,矿区深部仍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红光  王玉学 《冶金分析》2012,32(12):69-72
提出了以震荡水浴—聚乙烯膜封闭溶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汞的分析方法。对溶矿方式、灯电流、载气、屏蔽气流速及硼氢化钾浓度进行了优化选择。在最佳条件下,建立了汞的校准曲线,其相关系数在0.999 1~0.999 3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125 ng/g。将本方法应用于化探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分析,所得结果与认定值或封闭溶样两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值一致,5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