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城市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解决了比较有针对性的交通问题。主要就城市综合管廊施工进行探讨分析,简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原则以及总体建设施工方案,并提出一些维护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系统分析了 BIM 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线入廊,以及后期运维等阶段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利用 BIM 技术可以提高综合管廊协同设计效率,降低管道设计误差,优化施工方案,确定最佳施工工序及管线入廊方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节约管廊运营维护成本,有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董迎健 《市政技术》2020,(6):234-236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明确应用绿色施工技术重要意义,探讨综合管廊循环水喷淋养护系统、综合管廊组合式支架、综合管廊墙孔洞橡皮塞封堵技术、定型化盘扣式脚手架、组合式支护技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环境保护控制措施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同时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符合当前工程建设绿色施工要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理念与实际施工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管廊可称为地下管廊,地下管廊是通过城市的地下管廊来对整个城市的一些电力、给水、排水等市政工程管线进行管理,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手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像一个城市的命脉,联系着整个城市的每一个地方。在当前,城市的建设已经离不开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着重探讨一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防水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复杂性问题,分析了施工现状,探讨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更为高效、统一的建设施工和管理方法。结果表明,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需要实现施工技术创新,提高工程建设中的自动化水平,以此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综合管廊是重要的城市地下"生命线"工程。为适应北京市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统一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主要技术指标,保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维护,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于今年启动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工作。目前  相似文献   

7.
地下城市管道综合管廊使城市地下空间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发展解决了地上面积不足和市政管网错综复杂、维修困难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地下城市管道综合管廊的分类及优缺点,然后从设计规划入手,详细阐述了地下综合管廊明挖法施工的关键施工技术,可以为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工程当中,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相关技术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地下的综合管廊建设,虽然初期的投资较大,但从城市地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分析,如管线的日常维护、扩容或改建等,其便捷性能够充分体现综合管廊的建设意义。实施地下综合管廊的完整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防水的设计与施工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实施极大程度促进了城市文明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基于实际工程案例,阐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包括模板搭设、混凝土施工、模板拆除等方面,促进了城市地下管廊应用技术进一步推广,为类似管廊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地下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设置各种市政管线的综合性空间,它可以集中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工程管线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论文结合工程案例,分析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为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管理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提高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需要巨大的建设投资和后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在分析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地下综合管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PPP融资模式,即基于URM(使用者付费模式)的建设期补偿模式和运营期补偿模式,予以解决前期投资需求问题。继而选取了运营期补偿模式作为研究基础,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支撑,设计了一种激励相容的入廊定价机制,予以解决运营收费问题。该机制的实现,不但可以维护管线单位和消费大众的利益,还可以在满足投资方利润的基础上激励投资方真实申报成本,降低管廊运营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2.
薛红云 《山西建筑》2012,(34):227-229
介绍了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的特点,分别从施工期和运营期分析了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的产污环节,并提出了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传统管线布置的优势在于后期的检修维护与管理,这对地下管廊后期运维的要求比较高。GIS技术作为运维管理平台的核心技术,对城市地下管廊运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以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平台为例,论述了管廊的GIS建模、GIS数据库参数确立,并详述了基于GIS技术的管廊运维平台搭建,展现了管廊的GIS技术综合应用,为GIS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地下综合管廊是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重要工程,为市政工程提供更为智能安全的运行环境。针对小城镇“规建管”工作特点及不同层级对空间要素的差异,提出“全过程多层次”的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体系。重庆市垫江县结合县城地域特征,从“系统布局、工程建设、运行管理”3个方面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前期以规划设计引导空间要素,形成合理的管廊空间格局;(2)中期对重要区域进行工程性控制建设,同时注重主要节点工程质量及安全保障;(3)后期对管廊的综合运行进行统筹管理。最终达到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工程建设质量过关和后期管理运行顺畅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效果。可为小城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配送业务的大量需求,地下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城市配送的地下公共专用通道,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配送需求,提升配送效率,可大幅降低城市配送对地面道路资源的占用,改善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近年来,综合管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以国内某新区综合管廊系统布局为例,尝试将地下物流与...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於陈磊 《今日消防》2022,7(2):69-7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相对密闭的地下构筑物。廊体内很容易沉积大量的热空气和有害气体,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较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产生的危害与损失也难以估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必须要进行防火分区的设计。文章重点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防火分区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杜娅妮 《建筑经济》2016,(10):58-61
分析综合管廊项目融资存在的各方认识不足、收费定价政策缺失等问题,以某商务区为例,探讨PPP融资模式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的应用,包括运作方案、主要内容,构建政府与投资方的"共担风险、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实现市政综合管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了现阶段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管理中存在着运营管理难以协同、运维安全风险较大、能耗较大、管理效率较低等难点;通过将综合管廊BIM模型数据、入廊管线BIM信息数据、监控监测信息数据和管廊周围信息等数据集成于一体,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进而解决综合管廊在后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构建基于BIM为核心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协同平台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并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应用,发挥了BIM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管理效率较低、难以协调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应用,提出了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可视化运维管理集成平台的设计思路。研究发现,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包含了大量的运维信息,为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决策和监测预警机制提供了信息支撑,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降低风险,实现信息共享等,展现了“BIM+”技术在后期运维管理阶段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