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使用纳米SiO2粉体与丙烯酸酯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出丙烯酸酯/纳米SiO2复合乳液。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力试验机以及热分析仪等对复合乳液及其胶膜的结构、形貌、耐热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SiO2的用量对复合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纳米SiO2复合乳液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纳米SiO2粒子的加入,提高了乳胶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当SiO2用量为5%(质量分数)时,胶膜的透光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耐水增强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耐水增强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研究新进展,介绍了采用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和交联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的理论依据及发展现状,对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互穿网络聚合、有机无机复合乳液聚合等改性方法与机理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展望了耐水增强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一变量法,选择醋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硅丙乳液分别改性EVA乳液胶黏剂,研究丙烯酸酯乳液与EVA乳液的共混效果,以及不同类型的丙烯酸酯乳液对EVA乳液胶黏剂黏结性能的增黏效果。热力学、差示量热扫描、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乳液能够与EVA乳液互溶。剥离强度、高温黏结性能、低温黏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丙烯酸酯改性的EVA乳液胶黏剂的黏结性能整体得到提高,其中,经醋丙乳液改性的EVA乳液胶黏剂的综合性能最优,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为原料,采用高内相乳液法制备吸水性丙烯酸酯泡沫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乳液浓度和乳化温度等反应条件对丙烯酸酯泡沫材料吸液速率的影响,优化并确定了能使丙烯酸酯泡沫材料吸液速率达到最好水平的反应条件,用SEM对泡沫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吸液速率为考察目标,其最佳合成工艺为:交联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50%~65%(wt,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用量为反应物的5%~12%、乳化剂用量为反应物的12%、乳液浓度即水相与油相之比为32∶1~36∶1、乳化温度为75℃。通过SEM分析得出:泡沫材料具有"蜂窝"状结构是其吸液速率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研究与发展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丙烯酸酯乳液是一大类容易制备、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应用广泛,且符合环保要求的聚合物.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研究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的基本特性,分析了有机硅、有机氟、聚氧酯和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优缺点,综述了其改性方法及研究现状,对今后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性油墨用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在应用中存在成膜温度高、抗回黏性差、耐水性能差、附着力差等缺陷,需对其进行改性。综述了聚氨酯、有机硅、环氧树脂、功能单体、纳米无机材料等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孙亚月  佘铜 《材料保护》2014,(8):22-25,7
为了解决常规有机硅单体在乳液聚合反应中易水解的问题,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三甲基氯硅烷间的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难水解的新型有机硅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再以其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合成了高硅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共聚乳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对新型有机硅单体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红外光谱、表面接触角测试、热失重分析、拉伸测试等表征了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胶膜比纯丙烯酸酯乳胶膜在耐水性、耐热性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能一次涂装形成多涂层的可高温固化自分层低表面能涂料,采用乳液聚合制备出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的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和含氟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将其复配成可自分层的复合乳液。采用接触角测试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详细研究了复合乳液自分层形成的梯度结构及分层机理;考察了乳液配比、静置时间和温度对膜自分层及疏水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氟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占60%,室温静置分层时间为3h,起始温度为80℃时,在140℃高温固化后得到的涂膜既有与纯含氟羟基丙烯酸酯乳液涂膜相当的疏水性,又兼具纯羟基丙烯酸酯乳液的优异附着力。  相似文献   

9.
在丙烯酸酯乳液无皂聚合过程中引入正硅酸乙酯,利用原位水解形成的纳米SiO2粒子制备了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热分析仪以及拉力实验机等表征了复合乳液的结构、形态、粒径、耐热性以及力学等性能。研究了反应型乳化剂对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正硅酸乙酯用量对复合乳液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液的耐水性优异,粒径小、单分散性好。SiO2无机网络在丙烯酸酯聚合网络中起到了交联点的作用,并与有机相之间有良好的键合;复合乳液的热稳定性和摆杆硬度随着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的增加而增强,而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则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
辛华  李小瑞  沈一丁 《功能材料》2011,42(3):474-478
以自乳化自交联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PU)为种子乳液进行含氟丙烯酸酯(F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 (BA)等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制得阳离子聚氛醋-含氟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接触角测试、表面自由能计算、粒径及粒径分布测试及透射电镜测试对聚合物乳液及其膜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用含刚性环状结构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互穿网络(IPN)结构的梳状聚氨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杂化乳液。讨论了丙烯酸异冰片酯对梳状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红外谱图结果表明杂化乳液中丙烯酸异冰片酯反应完全。所形成的IPN结构对提高梳状水性聚氨酯的力学强度、热稳定性、耐热性有显著效果,但对粘接性能改善不利。随着丙烯酸异冰片酯单体含量增加,梳状聚氨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复合物力学强度、热稳定性、耐热性和耐水性增加,但粘接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AMPS稳定的有机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由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稳定的硅丙无皂乳液.考察了表面活性单体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对乳液聚合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当有机硅先加时由于生成大量凝胶反应无法顺利进行;有机硅后加可以得到稳定的硅丙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反应.有机硅的加入使共聚物的耐水性、耐热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插层型聚氨酯丙烯酸酯/蒙脱土复合材料,通过紫外光固化后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等对材料的结构、蒙脱土的插层和剥离行为进行了表征,采用TGA和应力-应变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热学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蒙脱土含量为4%~5%时,聚氨酯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有了明显提高,而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比纯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别提高了100%和50%。  相似文献   

14.
水性油墨用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以钛白粉为颜料、水性树脂为分散树脂的色浆配制了凹版水性油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和引入环氧树脂对乳液和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FTIR,DSC对乳液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表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发生了接枝反应;当复合乳化剂用量为4.5%,环氧树脂E-44用量为5%时所得环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配制的水性油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拓展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领域,探究聚合反应条件对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按照单因素法研究了固含量、聚合温度和反应pH值对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分析仪(TG–DSC)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条件,当聚合温度为75 ℃时,可以合成黏度为10~14 mPa.s的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 结论 该丙烯酸酯乳液在包装用胶黏剂和功能性膜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有机硅氧烷乳液及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子形态、胶膜表面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合成方法可制备稳定的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复合乳液中有机硅氧烷链段主要分布在粒子表面;在有机硅氧烷乳液中引入不饱和双键,则由于舍乙烯基的有机硅分子在第二阶段聚合过程中与丙烯酸酯分子发生接枝共聚.导致有机硅氧烷链段在表面富集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及DSC,FT-IR,粒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在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中,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发生部分交联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文中还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的交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合成了能与丙烯酸酯类乳液混溶的聚苯胺(PANI)微乳液,然后将PANI微乳液混入叔碳酸乙烯酯改性的含氟丙烯酸酯(叔氟丙烯酸酯,VFAc)乳液中在Q235钢表面制备出复合防腐涂层。用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PANI的结构并测试PANI微乳液的粒径,研究了PANI微乳液与VFAc乳液的质量比对复合涂层疏水性、湿附着力及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NI微乳液与VFAc乳液质量比为1∶2时复合涂层有较好的疏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提出了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9.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成膜性,而且由于氟元素极强的电负性和较低极化率赋予聚合物优异性能,主要综述了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原理和最近几年国内对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研究、合成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 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