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针对管型航路运行环境下交叉点拥挤风险评估问题,从管型航路概念、航路交叉点构型、交通量到达率入手,拟合得到航空器架次随时段分布函数,根据滞留系数、追赶系数和汇聚系数,建立了航路交叉点拥挤风险评估模型。按照管路运行概念将某航路交叉点的ADS-B数据筛选后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函数对航空器架次拟合程度较高,单日24 h平均吻合率为0.871 9,10点前吻合率为0.909 4,10点后为0.834 4,可以较好反映该航路点交通量到达规律;滞留系数、追赶系数和汇聚系数权重分别为0.2、0.3、0.5时,求解得到拥挤风险值变化范围为0.038 3~0.804 2,其变化趋势与航空器架次变化基本同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近程空中航路目标为研究对象,基于目标作等加速俯冲飞行的假定,对目标航路进行了线性变化,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目标航路进行了滤波及预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航空器换道的运动学过程,根据航空器之间的冲突距离建立了航空器的平行航路换道模型,并对航空器匀速和匀加速换道进行对比,模型表明换道航空器之间的冲突距离与两航空器之间的相对纵向加速度、相对纵向速度以及换道时间等因素有关。最后,经仿真计算得到航空器匀速与匀加速换道时分别与相邻航空器不发生冲突的理论安全距离区域。  相似文献   

4.
探讨航路交叉点处的最优高度层配备条件,根据航卒器在航路上运行的成本指数,建立基于航路容量的0-1整数规划模型。模型在保证卒中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的最小化.通过LINGO求解,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传统自由飞行模式与集中管制模式的运行效能,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民航空管系统的半自由飞行模式,并在该模式下研究多机协同航路规划问题.首先介绍半自由飞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工作模式,然后设计了半自由飞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多机协同航路规划方法.该方法基于实时动态网格和协同动态规划算法,在满足所有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实时...  相似文献   

6.
基于蚁群算法的无人机任务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无人机(UAV)作战任务的成功率,在执行敌方防御区域内攻击任务前必需规划设计出高效的无人机飞行航路,保证无人机能够以最小的被发现概率及可接受的航程到达目标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新近发展的蚁群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适用于航路规划的优化方法,并对无人机的攻击任务航路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航路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的侦察航路规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无人机(UAV)侦察任务的两个目标:(1)发现尽可能多的目标;(2)获得对所有目标尽可能多的有效侦察时间,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包括航路规划和航路光顺两部分。首先由基于遗传算法(GA)的航路规划器根据选定的任务目标制定出优化航路,然后由航路光顺器对优化航路进行光顺以形成可供无人机飞行的航路。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初步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无人机的侦察任务效率。  相似文献   

8.
航空器在空中执行飞行程序飞行,受空域限制,航路航线的飞行程序计算复杂,需要考虑空域、机场障碍物、飞行转弯角度等因素.本文以我国北方某机场为例,对飞行程序计算的各项要素进行分析,最后仿真三维图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近程空中航路目标为研究对象,基于目标作等加速俯冲飞行的假定,对目标航路进行了线性变化,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目标航路进行了滤波及预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种飞行器在线航路重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行器在线航路重规划的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将稀疏A*算法与模型预测控制中的滚动时域优化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在线航路重规划方法.在飞行器探测到新的威胁时,把探测到威胁时的该段航路前面一定距离的节点作为新的起始点,并以没有进入威胁区的后续最近航路点作为目标点,使用稀疏A*算法规划出一段长为N倍于最小步长R的航路,而后飞行器沿上述规划好的航路只飞行R距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每规划N步,执行一步,对受到威胁影响的参考航路进行局部修改,快速避开新出现的威胁,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型无人机外形设计,分别推导或引用了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求解前翼与机身,机翼与机身两组部件的交线采用数学模型表达无人机的外形,并进行部件求交,从理论上保证了无仙机外形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下的图形窗口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图形窗口界面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下采用基于 Xw indow s 的 Motif编程的特点和方式,并开发了适合大型工程应用的标准界面。结合一定的交互性考虑,该界面系统可用于多种实际工程应用,具较强的推广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3.
逐步回归法在无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研究交叉口相关性的基础上 ,利用逐步回归法预测无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量 ,并应用长春市路网的实际数据对结果进行了检验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研究成果有效地解决了无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量的预测问题 ,它使得只有很少检测器交叉口的城市的交通流诱导成为可能 ,并为交叉口的宏观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城市信号自组织控制中,由相邻路口间各自最优通行效率冲突造成的路口群整体通行效率难以继续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城市元胞路网下自组织控制规则参数的整定方法. 首先,利用城市路网元胞传输(CTM)模型模拟路网交通流动态状态信息;然后,基于元胞路网实时信息,以选定局域路网中各路口元胞的自组织控制规则参数为设计空间;最后,建立各路口相互协调下通行量最大化的目标函数,完成各路口自组织控制规则参数的整定. 仿真结果表明:在基于城市元胞路网实时信息条件的整定方法下,不仅解决了自组织控制中相邻路口间互相制约通行效率的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自组织单元中所有路口的通行效率. 该方法为面向复杂城市路网的实时城市交通信号自组织控制系统提供可借鉴的智能化方法与工程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利用wireless fidelity (WiFi) Mesh网络中多传输范围、多速率特性的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引进了跨层设计思想,利用IEEE 802.11的自适应速率切换机制,节点建立路由时以物理层的数据传输速率作为判据,速率相同时则选择跳数少的路径. 提出了通过调整发射功率实现在不同速率下选择路径的方法. 利用这种算法改进了Ad hoc按需距离矢量(AODV)路由协议,提出WiFi-AODV路由算法. 仿真分析表明,该路由算法能建立一条数据速率高、传输时延小、系统吞吐量大的路由.  相似文献   

16.
城市路网系统节点(交叉口)的交通流量预测是城市交叉口宏观规划管理和交通流在路网中高效调度的依据,对其进行合理的预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聚类分析法结合判别分析结果对主要交叉口及待判别交叉口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并用实例加以验证说明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失效路径中部分路段可重复利用性,提出了一种更合理的基于替代路径的路网连通可靠性评价方法,定义了替代思想与原则,建立了路段、OD对、路网的可靠性评价模型,在最短路寻找中,采取D ijkistra算法,最后通过算例与前人典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更合理、符合实际的路径选择行为.为城市路网规划、管理、防灾救灾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现有控制子区划分方法,以区域协调控制为目标,提出基于改进的Newman社团快速划分的动态子区划分方法. 综合考虑路网中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距离、交通流量、行程时间、车流离散特性、信号周期和路段交通流密度等因素,定量分析交叉口关联性;分别计算相邻交叉口的流量关联系数、信号周期关联系数和路段交通流密度关联系数,建立相邻交叉口的总关联度模型;对传统Newman算法进行改进,引入交叉口关联度,依据不同交通特性对区域路网进行动态子区划分;选取实际区域路网,进行模型验证分析. 结果表明:Newman算法子区划分结果不能随着交通特性的改变而改变;与之相比,所提出模型的子区划分结果更加细致,更加符合实际交通流特性,且可以依据不同时段交通特性实现动态子区划分,可以为信号控制方案制定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航线设计是机载LiDAR航飞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航线设计方法没有考虑地形信息,也就无法准确计算出航线的扫描范围,在高山区域可能会出现航摄漏洞的情况.在深入研究机载LiDAR航线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基于DEM的机载LiDAR航线规划系统.实验表明,文中系统不仅能够计算出最优的航线飞行方案,同时能够根据DEM实时查看设计航线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位置和类型是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应用服务的基础数据.目前研究多关注车载激光点云的道路边界提取, 较少关注道路交叉口类型识别.为此,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图神经网络的道路交叉口分类方法.首先分析地面超体素的几何和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提取道路边界点; 然后计算道路边界点曲率, 利用滑动窗口中曲率差异检测道路交叉口; 最后构建动态图神经网络识别出"T"型和"十"型道路交叉口.实验采用两份不同车载激光点云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准确检测绝大多数道路交叉口位置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