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障车辆安全运行,需要提高车辆实际运行中车钩防跳机构的运动可靠性来避免发生车钩分离故障。以车钩锁铁达到开锁位为评价指标,运用多体动力学(MBD)仿真技术与支持向量机(SVM)智能监督学习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车钩的运动可靠性区间进行预测研究。在RecurDyn多体动力学软件环境中构建车辆实际运行时的车钩装置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模拟车辆运行时车钩内锁铁承受纵向和垂向冲击时的位移响应,反求车钩分离时的纵向、垂向以及二者耦合的临界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了垂向加速度是车钩分离的敏感因素。通过SVM机器学习方法求解出车钩达到分离条件的加速度界线,为车钩装置设计与运用维护提供了约束条件。研究成果为预测铁路车辆车钩装置等复杂机构的运动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造成13型车钩分离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铁路货车车辆在日常运用中6种检查车钩不良状态的方法,并根据车钩分离原因提出了8种在运用中故障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越来越强调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对实训设备的研究与开发。CRH5型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实训系统是我校铁道工程系车钩缓冲实训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动车钩实训装置和半永久车钩实训装置两台设备,能够实现车钩连挂原理演示、基本模块拆装演示及缓冲器基本功能实验操作等功能。其性能稳定,运行良好,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某机车在运行中其车钩发生断裂。对断裂车钩进行了断口观察、化学成分复验、力学性能测试和夹杂物及显微组织检验。结果表明,该车钩退火处理前已存在的铸造裂纹成为疲劳源,退火处理时的过热又造成钩体表面氧化和严重脱碳,尤其钩腕处的晶粒度达到2~3级,大大降低了车钩的力学性能,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导致车钩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车辆在运行中车钩分离的原因,并提出了检查判断方法及现场应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crh3c型动车组自动车钩的组成、性能分析及维护。  相似文献   

7.
某7020铝合金地铁列车在检修过程中发现车钩牵引梁存在开裂现象,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裂纹性质为应力腐蚀开裂(SCC)。采用断裂力学双悬臂梁(DCB)试样,对高强度702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在含氯离子的水溶液环境中对SCC敏感。板料的Z-X和Z-Y方向有SCC裂纹萌生,裂纹开始萌生的时间较长,扩展速度较慢,SCC裂纹的特征为水平扩展,表面有呈台级式不连续扩展和群集的现象,开裂面为沿晶扩展,和车钩牵引梁的裂纹特征相同。  相似文献   

8.
70t级货车装用的17号车钩裂纹故障大量出现,其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针对车钩裂纹故障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裂纹原因分析:(一)结构设计缺陷(二)车钩的内部缺陷(三)车辆运用工况(四)车钩的焊修缺陷。改进建议:(一)改进结构设计(二)提高铸造质量(三)采取防止焊接裂纹产生的严密措施(四)补充完善检修相关规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设备,应答器在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报文的快速传输,还是构成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原件,可以将列车运行状况实施性的传输给高速铁路自动列车防护的列控中心。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高速列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的加快运行速度,保障列车行驶安全,要充分发挥应答器的功能,将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传输至列车ATP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张志超  李谷  储高峰  祖宏林 《工程力学》2021,38(11):212-219
机车牵引时,连挂车钩钩头接触面在拉钩力作用下产生的垂向约束作用会对机车轴重转移产生影响。该文将机车后端连挂车钩的垂向约束作用简化为线性弹簧约束,通过车体和构架的受力平衡分析推导得到了考虑车钩垂向约束作用的机车轴重转移计算方程,提出了基于系统刚度矩阵的简便准确且具有通用性的机车轴重转移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分别分析了车钩垂向约束作用、机车悬挂参数对其轴重转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钩垂向约束作用会对机车轴重转移产生明显影响,根据某HX系列机车自由端车钩抬升量实际测定值可确定该车钩尾等效约束刚度的控制值;减小机车一系垂向刚度、增大二系垂向刚度以及降低牵引点高度均可减弱机车牵引时的轴重转移。  相似文献   

11.
魏伟  王强 《振动与冲击》2014,33(5):143-148
针对重载列车实际运用中在复杂纵断面紧急制动时导致列车纵向冲动过大的问题,应用空气制动系统和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研究重载列车通过坡道时纵向冲动水平,以及坡道上列车制动起始位置、坡道坡度大小和列车制动波速等因素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完全处于同一坡道上坡或下坡制动时与平道时的冲动水平相当。列车在通过平道+上坡或下坡+平道时做紧急制动会产生较大的车钩力压力,1万吨编组列车第40车位于变坡点是最不利的制动起始位置。列车在变坡点的纵向冲动主要受到制动不同步性和坡道坡度两种因素影响,坡道坡度越小,列车的纵向冲动水平越小;提高制动波速能有效减小车钩力。  相似文献   

12.
翻车机是翻卸铁路敞车散料的大型机械设备,是大型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卸煤设备,本文重点介绍某大型电厂翻车机在运行过程中,车钩由于设计缺陷发生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改造的方案,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得到检验,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投用率,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CRH2型动车组车钩电气连接器的检修流程及检修工艺,结合车钩电气连接器检修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安装结构及检修工艺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旭宝  魏伟  董靓瑜  李静 《振动与冲击》2022,(5):99-104+113
根据弹性胶泥缓冲器的结构原理,构建了基于速度型的弹性胶泥缓冲器模型,利用空气制动和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分析了弹性胶泥缓冲器关键参数对快捷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缓冲器的初压力和弹性胶泥的流动指数对列车的纵向冲动影响较大,而与机构相关的综合等效刚度对列车的纵向冲动影响较小。随着缓冲器初压力的不断增大,车钩力和加速度最大值均逐渐增大;初压力由20 kN增大到100 kN时,列车车钩力最大值增长了14.4%;加速度最大值增长了32.9%;胶泥流动指数在0.1~0.5内变化时,车钩力和加速度最大值变化较小;胶泥指数在0.5~0.9内变化时,车钩力和加速度最大值均随胶泥流动指数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胶泥流动指数在0.5~0.9内变化时,车钩力最大值增大了51.7%;加速度最大值增幅为59.5%。这为新型弹性胶泥缓冲器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使汽车始终在安全车速下行驶,减少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追尾碰撞事故发生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基本原理,并比较了各种测距技术的优缺点,对于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促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岔是我国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今我国铁路运输车辆都是朝着重载列车、高速列车的方向发展,确保道岔运行质量对保证列车行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当今道岔基本以ZYJ4型道岔、ZYJ7型道岔为主,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技术不断发展,对道岔改造升级,ZYJ4型道岔运转性能也得到了保障,但也会有一定概率产生ZYJ4型道岔空转问题。基于此,该文首先提出ZYJ4型道岔空转故障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车车辆车钩中心高度测量尺现场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可确保机车辆车钩中心高度测量尺现场使用更方便,测量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对跨既有铁路进行连续梁桥防护设计时,会充分考虑到高速行驶的列车影响,并会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由此在进行连续桥梁跨既有铁路路线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施工防护设计。由于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导致防护施工、防护设计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为使桥梁施工能够在跨既有铁路施工中安全顺利进行并且有效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需要对其进行安全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9.
重载铁路长大下坡道小曲线地段病害多发,是危及行车安全的风险源。以双机牵引30 t轴重万吨列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列车纵向冲动和曲线车辆动力学行为基础上,建立了长大列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大轴重重载列车在常用全制动工况下长大坡道曲线参数设置对行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重载列车在13‰下坡道500 m半径曲线地段制动时,整列车产生最大压钩力的车辆与曲线上出现最大车钩力的车辆并不一致,当曲线距头车初始制动位置距离700 m时,曲线段上第48节车车钩力达到最大值;制动产生的纵向冲动作用可使轮重减载率增大72%、倾覆系数增大47%、轮轨横向力增大41%、脱轨系数增大27%,这一作用会对行车安全性和轨道服役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从提高运营期行车安全、减缓曲线病害角度考虑,建议长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选取800 m。该研究可为重载铁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树磊  李芾  黄运华  丁军君&  #   《振动与冲击》2013,32(10):69-73
为研究列车纵向冲击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首先对缓冲器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单自由度车辆冲击对缓冲器特性予以验证;然后采用联合模型法和混合模型法,计算了车辆通过曲线时紧急制动工况下车辆的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并与独立模型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缓冲器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缓冲器的特性曲线;车辆通过曲线时制动力产生的纵向冲动,导致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和列车运行安全性降低,在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中应考虑车钩力的影响;联合模型中由于车钩采取固定偏转角,导致其计算结果偏小;混合模型中的车钩偏转角随列车运行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混合模型更接近实际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