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刚石颗粒表面均匀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在金刚石颗粒表面均匀电镀金属的工艺.以镀镍为例研究金刚石表面化学镀、电镀的工艺.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用途金刚石表面电镀的装置.用此装置也可在其他导电或者不导电的小颗粒表面电镀或者复合镀金属.在金刚石表面化学镀上一层导电的金属以后,再以滚镀的方式将电镀层加厚,可获得厚度在10~200μm的均匀金属镀层.同时还介绍了电镀后金刚石表面镀膜厚度的计算方法和电镀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简介了补镀的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常用的固定电极滚镀法存在的镀覆效率低、镀层不均匀等问题,提出基于旋转电极的金刚石表面滚镀方法,并开发相应的滚镀装置。分析金刚石旋转电极滚镀法的镀覆机理,通过试验研究镀覆工艺参数对金刚石表面镀层沉积速率和镀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电极可以驱动磨料堆增加其翻转频率和磨粒间的分散能力,提高磨粒堆与电极和镀液接触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镀层的均匀性和表面质量。采用旋转电极滚镀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镀覆电流为4 A,阴极转速为20 r/min,阴极转子直径为22.5 mm,金刚石粒度代号为70/80。增加磨粒堆的翻滚频率使磨粒间接触均匀性得到改善,增大滚镀空间和电极尺寸,进而增加单次镀覆的装载量。结果显示:采用旋转电极滚镀方法在2 L容量镀瓶中最大装载量可达700 g,约为相同条件下的固定电极装载量的2倍,显著提高了金刚石镀镍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国内采用镍一铁合金作为电镀金刚石钻头的胎体材料仍处于试验研究中.本文详细介绍了镍-铁合金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试验分析了电镀工艺对镀层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方法对胎体成分与性能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镍-铁合金镀层是电镀金刚石钻头的较理想的胎体材料.通过调整镀液成分及其含量和改变工艺参数,可以获...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电镀金刚石线锯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指出了金刚石上砂是电镀线锯最关键的工艺环节.探讨了各种上砂方法及特点,分析了镀覆金刚石微粉对上砂的作用.指出,采用与金刚石形成化合物结合的镀覆金刚石,如镀钛、镀钨、镀钼、镀铬和复合镀的金刚石,有利于高质量金刚石线锯的生产;避免了采用单一镍镀层产生“双极性”效应,导致镍涂层脱落的问题;具有上砂速度快,上砂容易的特点;镍镀层对镀覆金刚石颗粒迅速整体覆盖,镍镀层生长迅速,与镀覆金刚石结合牢固,出刃高;解决了无镀层金刚石以及单一镀镍金刚石与基体结合力差的问题.因此,镀覆金刚石为生产高质量金刚石线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TiC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形貌和物相分析。使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和人造金刚石冲击强度测定仪检测金刚石的静压强度和冲击韧性。以相同型号和粒度的普通金刚石颗粒为对比样品,讨论了镀TiC处理对金刚石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且致密的TiC薄膜,该薄膜以柱状方式沿垂直于金刚石表面方向生长。在镀层的保护下,金刚石的单颗粒强度和冲击韧性得到了提高。由于镀层改善了金刚石对胎料的润湿性,金刚石工具的冲击强度和抗弯强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磨料磨具通讯》2006,(5):17-17
一种金刚石和钛和镍和银复合结构。金刚石表面有一钛层;在所述的钛层上有一镍层,在所述的镍层的表层有一银层。本实用新型优点主要在于:这种金刚石界面与复合镀层有强力金属键结合的金刚石,可以提高金刚石与结合剂的结合强度和把持力;提高金刚石颗粒的颗粒强度;赋予表面镀层金刚石较高的导热性,对金刚石起隔离保护作用,使其在高温烧结和高温磨削发生氧化、石墨化、溶剂化或生成碳化物。具有Ti—Ni—Cu复合镀层的金刚石主要用于树脂结合剂的磨具,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盐浴法对金刚石表面进行镀钛处理来改善金刚石和铝基之间的界面结合,镀钛后的金刚石颗粒表面略显粗糙,表面的镀层均匀;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表面镀钛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的钛镀层改善了金刚石各晶面与铝基体的结合状态,增加了金刚石和铝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当铝基体在镀钛金刚石颗粒形成的骨架结构中膨胀时,可以被骨架很好的约束,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金刚石表面钛镀层减少了复合材料的孔洞,增加了致密度,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8.
金刚石表面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金刚石表面镀Ni工艺,金刚石经粗化处理后,首先以氯化钯对其表面活化,进行化学镀Ni形成金属表层,然后以滚镀方式在其表面进行电镀加厚,镀Ni层使金刚石强度提高,磨削性能得到改善。讨论了各工艺因素对镀层质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铜工艺的优化(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预镀1%铬金刚石颗粒表面化学镀铜的预处理工艺、镀液成分和工艺参数对表面形貌、沉积效率、镀层均匀性等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20%NaOH溶液处理30 min后,再在SnCl2溶液中进行5 min敏化和在PbCl2溶液中进行20 min活化,能提高预镀1%铬金刚石颗粒表面镀铜质量,并获得较高的铜沉积率。化学镀铜最佳工艺条件为:16 g/L CuSO4·5H2O,35 mL/L甲醛,23 g/L酒石酸钾钠,温度60°C,pH=13,辅助超声加(350±15)r/min的机械搅拌。采用此工艺在预镀1%铬金刚石颗粒表面获得了厚度均匀的纯铜层。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表面镀层在磨具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湿法镀(化学镀、电镀)或真空镀(蒸发镀、溅射镀、离子镀)方法,在金刚石表面镀覆一层铜、镍、钛、钼、钨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复合镀层。表面镀覆已经与单晶合成、分选、聚晶烧结、气相沉积一起,成为金刚石多品种专用化发展的五条重要途径之一。镀层赋予金刚石所需要的各种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能,不仅可以提高金刚石颗粒强度以及与结合剂的结合强度,还有对金刚石表面的宏观隔离保护作用和对金刚石结构的微观侧面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防止金刚石在使用过程中被氧化和石墨化。特别是在树脂结合剂磨具中,镀层的热导率介于金刚石和树脂之间,可以有效地减缓磨削热脉冲对树脂造成的热损伤,从而显著延长其耐用度,使树脂磨具的使用寿命提高50%-100%。  相似文献   

11.
For improv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Z31magnesium alloy, a double glow sputtering deposited Ni-Cu-Mo-Cr film with brush plating Cu interlayer is applied to deposit a metal amorphous/nanocrystal film on AZ31magnesium alloy. Using a brush plated Cu interlayer, the content of noble elements, such as Ni, Cr, and Mo,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 Ni-based film without Cu interlayer.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i-Cu-Mo-Cr alloy film with the brush plated Cu interlayer confirms that the film is classified into two regions, i.e., an amorphous layer on the outmost surface and an underlying nanocrystalline layer with a grain size of less than 5 nm. The Ni-based alloy amorphous film formed on AZ31magnesium allo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 Compared with the AZ31 magnesium alloy, the sputter-deposited Ni-based alloy film and the sputter-depostion Ni-based alloy film with a brush plated Cu interlayer formed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exhibit obvious passivation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2.
基片偏压改变对镁合金 Ti / TiN 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基片偏压对镁合金Ti/TiN膜层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偏压条件下,对镁合金先镀Ti再镀TiN,通过SEM观察膜层形貌,通过划痕测定膜基结合性能,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比AZ31镁合金与不同偏压镀膜试样的耐蚀性。结果偏压为200V时,TiN膜层致密均匀且成膜速度快,膜层耐蚀性最好;偏压为200V时,基体结合最好且膜层较厚,有较好的耐蚀性。结论镀Ti膜时的偏压对随后镀TiN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以200V偏压的工艺镀TiN膜层质量最好,膜层致密,成膜速度快,耐蚀性优良。  相似文献   

13.
TL电刷镀Ni-Cu-P非晶态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刷镀技术,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光衍射仪等测试手段,对三元Ni-Cr-P合金刷镀溶液的配方组成、施镀工艺、镀层组织结构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三元Ni-Cu-P镀液的组成及刷镀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镀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并可镀厚,且镀层表观 光泽平整。  相似文献   

14.
镀覆金属对金刚石性能的影响及其在自蔓延高温中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经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和Cu处理的人造金刚石表面形貌、镀层界面的结构和组成,并研究了镀膜金刚石在Ni—Al自蔓延高温反应体系中的变化。发现盐浴镀Ti的金刚石的镀层界面结构致密;镀膜金刚石可以经受Ni—Al自蔓延高温并保持较好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Zn-Fe合金电镀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各种Zn-Fe合金电镀工艺的特点及研究应用现状,重点对比研究了各种络合体系的碱性锌酸盐Zn-Fe合金电镀工艺.结果表明,含铁量≤0.8%的Zn-Fe合金镀层,可以直接经铬酸盐钝化处理而大幅度提高膜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影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作为PDC钻头的切削元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钻头的钻进速率及使用寿命。影响复合片质量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金刚石与粘接剂的配比、粘接剂的种类、金刚石的粒度、金刚石/硬质合金界面结构以及烧结工艺等。本文探讨了不同种类粘接剂的优、缺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改变金刚石颗粒的粒度分布提高复合片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在金刚石,硬质合金界面处添加碳化物形成元素薄片以及采用金属镀层(如W等)实现界面的冶金结合,从而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采用锯齿形界面并伴随成分梯度过渡、以及采用正弦曲线形界面结构可明显改善复合片的性能。这些方法可为工业上生产优质复合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Althoughdiamondparticlesweresynthesizedsuccessfullyathigh pressureandhightemperature(HPHT)in 195 4[1] ,someissuessuchasthemetallicfilmsurroundingdiamondrequiretobeaddressed .Asweknow ,thereisamoltenmetallicfilmsurroundingthegrowingdiamondinthecourseofdiamondgrowthunderHPHT ,bymeansofthemethodthatgraphitediscsareplacedalternativelywithcatalystdiscs .Asdiamondcrystalgrowstowardgraphite ,thisfilmwillisolatethegrowingdiamondfromgraphiteanditwillexpandlikeaballoon .However ,d…  相似文献   

18.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从Cr3+溶液中制备Fe-Ni-Cr纳米晶合金镀层,利用SEM,EDS和XRD对Fe-Ni-Cr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晶粒结构进行观察;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进行极化曲线测试并与传统的304不锈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沉积镀层为纳米晶,无裂纹,表面光亮,晶粒尺寸大多分布在10~40 nm之间,镀层主要元素成分含量Cr为25.52%,Fe为59.61%,Ni为6.55%,与传统304不锈钢相比, Fe-Ni-Cr纳米晶镀层在5%的H2SO4溶液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近30 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近1/8,维钝电流降低了近1/10。因此,Fe-Ni-Cr纳米晶合金镀层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WB及其在高温下的热损伤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在金刚石表面镀覆一层NiWB合金之后,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化学镀NiWB金刚石和未镀金刚石在高温下的热损伤特征,结果发现化学镀iWB金刚石在高温下以面损伤为主,体损伤为辅,未镀金刚石在高温下以体损伤为主,面损伤为辅。并结合XRD图了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氯化物-硫酸盐混合体系中,在铁基上进行滚镀Fe-Ni-Cr合金实验,结果表明:滚镀所得的Fe-Ni-Cr合金镀层铬的含量只有2%左右,难以提高,且镀层表面质量不佳,常出现滚桶眼子印现象。通过对影响滚镀Fe-Ni-Cr合金镀层质量和镀层成分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局部电流密度过大是影响滚镀Fe-Ni-Cr合金镀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铬盐浓度、pH值、温度以及Cu2 、Fe3 杂质离子是影响镀层成分的主要因素。并对Fe-Ni-Cr合金的应用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